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化>“做秋”寓意

    “做秋”寓意

     点击查看原图

     农历八月秋高气爽喜事多,过节的气氛浓厚。图为二位挑担盘妇女回娘家送秋去。  李升华  摄

      莆仙民间的中秋节具有浓厚淳朴的地方风情。其中“做秋”习俗源远流长,寓意深远。

      莆仙人在中秋节前十天就有节日气氛,已结婚的女子要备办礼物为父亲“做秋”。秋字寓千秋之意,即祝愿父亲长寿。

      “做秋”有讲究,刚出嫁的女儿头一年为父亲“做秋”,要备一套衣裤、鞋袜帽子、带猪蹄的猪脚肉、公鸡、酒和兴化米粉等,用漆盘子盛着。这种盘子状似圆盒子,有盖,以细篾条编织,再油漆彩绘,相当精致,通常十个为一挑,每边各五个,大小依次相叠,用红绳子结成的网兜套住就可以挑起来,将礼物盛好后挑着送到娘家。

      此后只要父亲健在,女儿即使是当了祖母也要为父亲“做秋”。不过备办礼物不必像第一次那样丰盛,一般用一对精致的漆花篮装些礼物送去即可。不论礼物丰盛与否,兴化米粉是必不可少的。农历八月初,每逢双日,特别是初八、初十、十二日,在路上随时可以看到穿红衣服的妇女挑着担子回娘家,来来往往,好不热闹,那多是为其父做秋的。

      做秋也叫“栽秋”。中秋这个节日,农村家家户户都要蒸“松糕”,祭祀灶神;午饭要炒米粉或煮芋头,寓为活到须发如同米粉一样白,健康长寿,吃芋头的谐音,取来年好兆头。媳妇也要煮米粉为翁姑“栽秋”,以示孝敬上辈。中秋之夜,家人团聚院里,赏月品茶,以享天伦之乐。

      中秋节晚上,家家户户都用炒兴化米粉作为节日餐。在农家,人们吃过节日餐,大多搬出凳子坐在晒谷场上“等月华”,或称“待月华”。传说月中的玉免一年不分昼夜在桂花树下捣药,到中秋晚上将捣成的药即“月华”投向人间,谁得到吃了会成仙,即使不成仙也能长寿。小孩子们希望得到“月华”,天真地伴随大人们在月下守候,大人们倒也并非都在等待奇迹出现,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农忙之后,借此良宵在月下摇着扇子边聊天边赏月。  修 懿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