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化>妈祖文化档案研究价值

    妈祖文化档案研究价值

      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海内外尤其是东南亚华人心中有很强影响力。要研究传承中华文化,妈祖文化档案史料价值不容忽视。它是妈祖文化研究的原始资源,是历史变迁直接见证,是妈祖文化发展历程承载物。

      一、妈祖文化档案形态、价值与整理状况

      (一)组成形态 妈祖文化档案最早可追溯到北宋绍兴二十年,即以廖鹏飞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算起,迄今有近千年,并伴随历史发展不断更新,浩如烟海。这类档案散见于官修的地方史乘和家族的谱牒等,档案记录人既有位居庙堂的皇帝权臣,也有名不见经传的市井小民,既见于颁行于世的国家祀典,也藏于文人笔记卷轴。档案类别构成复杂、收藏方式各异。从档案载体看,它大量散存于妈祖信仰相关的宫庙、会馆、祠堂、祭祀场所,记录于碑刻、壁画、石雕、建筑等实物,以及经文、契约、谱牒等民间文书及传世文献;并保存着丰富鲜活口传文化,如音乐、戏曲、舞蹈、叙事歌谣、游戏、神话、故事、传说、礼仪、民俗、手工艺与祭祀活动等。当代还增添新的载体,如图书报刊、文物考古、音乐舞蹈、祭典影像、出巡录像、美术摄影、电视节目、影视作品等。

      (二)内在价值 妈祖文化经过千年积淀与传播,涵盖领域广,内容丰富。其中包括妈祖生平和出生地记录,历代褒封盛况记载,各地妈祖信仰和祭祀活动,也描绘宋元以来的航海历史、某些沿海城市兴衰和华侨向海外发展的轨迹,记录当代台湾直航大陆朝拜妈祖的壮举等,真实再现了妈祖文化发展历史,是研究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我们从中可以发现和挖掘妈祖信仰从宋元至今的发展轨迹,亦使某些尚有争议的问题得以解决;亦可理出妈祖信仰传播路径和基本概况,从而研究妈祖文化发展变化。例如,妈祖形象如何从沿海女巫转变为神通广大女神;妈祖神格如何从最初海神升级为万能之神;妈祖受封如何从宋末“夫人”而至清初的“天后”……许多疑问都可从历代史乘谱牒、碑铭壁画,甚至皇家档案中探寻确切答案。因此,从不同领域、层面加大妈祖文化档案深度研究,将有效提升妈祖文化研究质量,拓展妈祖文化研究内涵。□ 翁劲松

      (三)整理状况 妈祖文化档案内容丰富,近年来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各地加强其资料挖掘、收集、整理,出版不少妈祖文化书籍和音像制品。例如,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清代妈祖档案史料汇编》,以影印本形式收编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共二百多年妈祖档案史料146件,涉及上谕档、题本、起居注等重要文种。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亦积极编辑《妈祖文献史料汇编》,目前已出版发行两辑。第一辑4卷共120万字,包括档案卷、碑记卷、散文卷、诗词卷,于2007年11月出版发行;第二辑5卷共110万字,包括史摘卷、匾联卷、著録卷,于2009年11月首发;而第三辑则包括方志、经签、图谱三方面内容,应加紧编辑出版。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还与台湾妈祖联谊会等联合编印出版《传颂妈祖文化书画作品集》,收集百余幅书画精品;香港李家卫则编著出版《和平女神———千禧天后》,汇集湄洲祖庙及世界各地天后宫宝贵资料、故事等,图文并茂。这些举措进一步丰富妈祖文化档案内容。

      二、妈祖文化档案在中华文化研究中的地位作用

      (一)妈祖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妈祖文化核心人物,妈祖首先是一个真实的人。据宋代史料记载,距今约一千年前,地处台湾海峡中部的莆田湄洲屿有一位名林默的青年女子,平素乐善好施,尤其勇于救助海难,当她为此捐躯后,乡亲们特地在岛上修了庙宇奉祀尊为“妈祖”。她是中华民族“真、善、美”的象征,而妈祖信仰倡导的“扶危济困、扬善惩恶、见义勇为、爱国爱家、无私奉献”的精神,则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凝聚中华历史文化精髓。妈祖文化由此形成发展,包括妈祖信仰、妈祖精神、妈祖现象以及有关妈祖各种活动,越来越受人们认同。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正式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标志着我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走向全球,成为全人类共同文化遗产。

      (二)妈祖文化档案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重要载体 

          妈祖文化集中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本质上是一种和谐文化。妈祖档案作为其重要物质载体,是其传承的第一手史料,涉及社会与文化众多领域,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现存妈祖文化档案仅记载有关历史文献资料就超过100万字,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宗教、民俗、华侨、移民诸领域,内容丰富,史料价值高。这种档案对保护妈祖文化、传承信仰习俗、挖掘文化内涵、推动广泛传播、扩大世界影响将起积极促进作用。

      (三)妈祖档案对中华文化传承作用

      1.历史研究作用。如天津天后宫为漕运祭祀而建,漕运除粮食外,也装运吴越地区商品,天津成为南北物资集散地,其庙会汇集各种商品、各行从业者以及民间表演。而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清代《天后宫过会图》共有89幅,以绘画形式,并配有较详细文字说明,真实描述清代天津天后宫盛会场面。当地民谚有“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可见这些档案对研究天津历史有较高价值。

      2.与其它学科互补。如郑和第7次下西洋之前立于长乐南山天妃宫的《天妃之神灵应记》、立于江苏刘家港天妃宫的《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记》,均详细记载郑和下西洋史实,历次时间和前六次航海经历、宝船船只、人员编制、修船设备等,其内容可补《明史》史料之不足。

      3.道德教化作用。翻开妈祖文化档案史料可看到:妈祖短暂一生虽未留下什么著作,但她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英雄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并形成巨大精神力量。妈祖牺牲后,人们就按自己愿望和理想,把她塑造成慈悲博爱,护国庇民,可敬可亲的女神,就是为教育子孙后代,弘扬民族精神。“传闻利泽至今在”,“已死犹能效国力”,这是宋代状元黄公度诗句;“扶危济弱俾屯亨,呼之即应祷即聆”,这是明成祖永乐皇帝题诗,它们既是对妈祖精神高度概括,又说明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都很重视发展妈祖教化功能,希望这一民间信仰成为促进国家昌盛,民族团结,民生富饶的推动力。

      三、妈祖文化档案在闽台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优势

      (一)台湾拥有丰富妈祖文化档案资料

      福建与台湾一水相连,闽台妈祖文化同根同源。台湾是妈祖信仰最密集最典型区域之一,现拥有妈祖庙宇1000多座,信众达1600多万人,占台湾总人口的75%左右,妈祖是台湾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无论山寨或渔村、乡镇或市街、沿海或平原,都可看到妈祖庙。有些妈祖庙甚且是跨区域的信仰中心;有些地方即使没有妈祖庙,也会有祭祀妈祖活动。诚如台湾郭俊次先生所言:“台湾岛即是妈祖岛”,妈祖信仰成为岛内“无处不在,无人不拜”的主流民间信仰。妈祖如同台湾人的娘妈,几百年来护佑大陆先民渡过海峡,陪伴台湾人历经沧桑岁月,尤其在人心最彷徨无助时,妈祖的慈爱总是台湾人民心灵最重要依靠。由于台湾妈祖庙宇众多,当前台湾各妈祖文化机构和民间散存着大量有关妈祖文化宝贵档案资料。

      (二)妈祖文化档案记载闽台悠久文化历史渊源

      散存在台湾的妈祖文化档案是闽台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真实记载两者渊源关系。妈祖信仰从大陆莆田湄洲传播到台湾历史悠久,据台湾《林氏大宗谱》记载,南宋开始至明清时期,从福建迁徙来的商人与移民陆续台湾各地建妈祖庙,妈祖信仰随之落地扎根,逐步发展成台湾地区主流信仰文化。就以澎湖为例,由于与福建距离较近,是早年大陆移民台湾“踏脚石”,也是台湾妈祖信仰传播最早地区。据日本学者研究,澎湖县府所在地马公市的天后宫,创建于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年),当时还在庙前开了墟市叫“妈祖宫市”。这座全台最古老妈祖庙内妈祖神像,就是由湄洲妈祖祖庙分炉过去。该宫现以许多口头、建筑、实物、文字、绘画等形式,记录下大量档案资料,真实反映闽台妈祖文化传播过程。可见,妈祖在台湾代表着“根”,湄洲妈祖祖庙是台湾民众心灵原乡。如今每年前往湄洲岛谒祖进香的台胞络绎不绝,多达10余万人次,且呈逐年增长态势。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能联络感情,沟通思想,凝聚人心。从两岸妈祖文化档案可看出,这是连结两岸同胞重要精神纽带,成为两岸交流推动力。

      (三)妈祖文化档案在闽台文化交流中独特优势

      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福建时指出,妈祖信仰等深深扎根在台湾民众精神生活中,要运用这些丰富资源,在促进两岸交流中更好发挥作用。近年来,两岸同胞怀着“同谒妈祖,共享平安”共同愿景,交流越来越热络深入,联手举办许多有特色、有规模、有影响的妈祖文化交流活动。如2004年3月在台湾台中、台北、台南等地举办的福建湄洲妈祖文物展,展出妈祖文化档案史料、祭器、神像、绘画等达93套161件。2010年5月,福建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又与台湾台中大甲镇澜宫等联合主办,在两岸推出妈祖文化图片展,有关妈祖文献史料和妈祖信俗申报“世遗”、天下妈祖回娘家、湄洲妈祖金身巡安天下、海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重大事件等方面珍贵图片共有300幅……这些闽台妈祖文化档案交流,起到沟通讯息,增进互信,凝聚感情特殊作用,优势彰显。  翁劲松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