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化>莆田元宵竹枝词

    莆田元宵竹枝词

      古时,正月十五日是上元节。汉代始,皇城规定于每年这天夜上大放花灯,与民同乐。因正月又称元月,夜与宵同义,故称“元宵节”,又称“灯节”。那时,村中25家立一社宫,100家成立“总社宫”,故各村元宵,多在社宫里举行后再在“总社宫”举行,叫做“总元宵”。

      莆田正月的元宵节,是沿袭这一传统习俗的。

      莆田的元宵节,不仅限于正月十五日这一天,有的村提前十来天,有的村则延长到正月底。闹元宵,既是劳动人民寓春祈秋报、纳福迎祥之意,又是他们在春耕前开展文娱活动的大好日子。

      莆田闹元宵的节目,来自民间,丰富多彩。其节目有静的,有动的,也有动静结合的。静的有五彩缤纷的灯市,也有曲径通幽的“假山”;有古色古香的书画展览,也有雅俗共赏的诗谜竞猜;有“莆田一绝”的“叠果(蔗)盒”,也有巧夺天工的“摆斋菜”……动的有上演莆仙戏,合奏车鼓、十番、八乐,也有踩高跷、放焰火、弄龙、舞狮……真是金鼓齐鸣,弦歌达旦,灯月交辉,游人如醉,乡土风情分外浓。

      莆田元宵竹枝词中有描述闹元宵的盛况的。如《元宵》云:“节到元宵兴倍生,普天人共乐升平。有楼紫陌繁华盛,灯火辉煌不夜城。”

      它描述了元宵节上元祈福的盛事一派,“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繁华景象。《龙灯》云:“不羡池鱼变化神,浣纱截竹自成形。千家灯火当门滚,为献河图万象春。”莆田的龙灯,系削竹为骨,布幔为身的,五彩斑斓,长十几丈。它腹点红烛(今用电灯),口吐浓烟,戏弄龙珠,沿街献瑞,俗叫“弄龙”,人家喜爱它是献瑞之征。《观灯》云:“更深月色正当头,歌舞声中灯满楼。欲住欲行归去晚,春宵都是醉人游。”它描绘人们于元夕观灯时,在月色溶溶、花灯点点的灯月交辉下,游人如醉流连忘归的情景。《观剧》云:“忽闻鼓吹与笙簧,引类同观锦绣妆。戏谑声音兼笑貌,珠喉韵啭和宫商。”元宵之夜,村村演戏,“戏鼓侵明发”,“儿女相携看市优”,“大半人多在戏场”(引文见邑人刘克庄诗词)。同时对莆仙戏演出的描绘,有声有色。《妆阁》云:“姣童巧扮翠珠围,宛似宫妃出禁闱。锦簇花团骑俊马,旌旗鼓吹壮声威。”“妆阁”,俗叫“妆架”、“轿底”,其粉饰故事多为群众所喜闻乐道的“梁祝”、“春江”、“嫦娥奔月”、“水漫金山”等。早期是男扮女装的,是一种造型的民间表演艺术。“妆阁”游行时,伴以十番、八乐,静中有动,声色俱佳,观众格外喜爱。

      元宵之夜,村中家家堂上排香案,灯烛通明。当“行道”(即“行傩”的转音)的执事和福首择“福炉”绕境一周时,有的接入堂上,有的在大门口,焚香礼拜,烧贡金,放鞭炮,玩焰火,祈求合家平安,万事如意,俗叫“接行道”,正如莆田元宵竹枝词中《行傩》所云:“钲锣革鼓闹春声,里巷喧阗道路鸣。父老当头巫殿后,家家炽火礼神明”。  白水 亚康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