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把故乡带在身边———致许怀中先生

    把故乡带在身边———致许怀中先生

    许老师:

      您好!

      感谢您对乡晚的信任。寄来的大作《大海情缘》已拜读,谨将个人的点滴阅读感受匆促写下,聊以表达对您这位乡贤前辈的敬意。

      您是一位学者型官员、官员中的学者,集教授、学者、作者及官员等多重身份于一身。您的人生经历和多方面成就,不仅在莆仙可谓屈指可数,在全省亦属凤毛麟角。我以为,您为我们文学晚辈树立了一个榜样,竖起了一道很难被超越的标杆。因此,我是怀着深深的钦敬之心和浓浓的亲切的乡情来阅读您的散文的。

      曾听说,当年,冰心先生给谢冕教授写信时自称“宗姊”,因为她也姓“谢”,又都是福州人。这两位乡贤前辈的交往堪称一段文坛佳话。您出生在厦门,祖籍是仙游,在仙游上的中小学。因此,出生于仙游度尾的我应算是您的“乡晚”“后学”。

      您的散文,浸透着浓郁的乡情和乡思。您因为工作的便利,从闽北到闽南,从闽西到闽东,几乎踏遍了八闽大地。读“闽山闽水”一辑时,我感觉,八闽这片滋养、哺育我们的山水似乎就装在您的胸中,就珍藏在您的心里。您随身带着这一幅山水,这一份隽永深沉的乡情。谁都有生养他的土地、都有自己的故乡,谁都可以将故乡随身携带。一个心中装着故乡的人,一个没有将故乡弄丢的人,永远是内心踏实和安宁的。

      您的散文中,书写仙游风物的一组让我倍感亲切和温暖。就连那些看似寻常的描述文字,也大都浸透了乡情、乡思和乡谊,使我这位长年漂泊他乡的游子在阅读时大受感动。如《走进“仙门”》,您在暑夏走进“仙游四景”之一的“仙门”,您回忆起小学时学校组织的“远足”,老师率领学生带着干粮步行几十里,将旅游与锻炼结合一起。这样的活动我小时候也曾多次参加过,几乎每年,我就读的潭边小学,都要组织我们全校几百号学生,去做这样的知足,一年两次,名曰“春游”、“秋游”。当年,在幼小的我的眼里,这样的知足是有趣的、难忘的,让乡村孩子拓宽视野,很长见识。“仙门”,我至今唯一一次去过那里就是通过学校组织的这样的活动。正如您文章中写到的,那里有“仙水缸”、“仙脚迹”、“仙脚桶”,到处撒满了仙人留下的印记。尽管岁月流逝了近30载,但我都还清晰地记得。而您文中所写到的那些景致、提到的那些名词,都是莆仙乡语方言中独特的表达,在乡亲如我读来非常亲切,而在莆仙之外的读者读来,相信亦会有陌生而别样的感受。又如《九鲤寻梦》,您多次到徐霞客笔下的“福建三绝”之一的九鲤湖漫步,找寻失落在那里数千年的“仙梦”,实在是一件叫人心驰神往的快事。您描写了青年时期的初游九鲤、中年丧母后的再游和近年的故地重游,每每都有新鲜的经历,再以简练之文学从容道来,令人如临其境。忆起故乡,我常常想:我们的家乡“仙游”,实在是一个独特神秘的名字,是一片仙幻仙气十足的土地。这里到处景象万千,千奇百态,果真一个“神仙悠游忘返”的所在。这里到处散落着一个个关于神仙的传说、一个个神奇神秘玄妙的故事。从小及长,我们便是在这样的传说和故事的熏陶中成长起来的。一提起九鲤湖,我们便会想到汉朝何氏九仙在此炼丹,羽化成仙乘鲤升天的传说。说到湄洲妈祖,我们就会记起妈祖林默娘的许多传奇。这些传说在莆仙大地口口相传、代代相传,流行了上千年,已然成为莆仙文化中的一笔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您的散文,深情地书写我们莆仙的母亲河木兰溪,状摹壶山兰水的潺潺流韵,写到溪畔的荔枝林,枫亭的灯会,凤山的山寺塔影,游洋的惠政桥……故乡景物如一轴轴清秀淡雅水墨画,在您的心中漫漶开来,荡开去,濡染同样怀着乡思病的远方游子。

      您的游记散文,遍及福建各地。许多地方我虽曾耳闻却从未涉足。您的描写带给了我新鲜的感受。其中太姥山我是去年去过的,应宁德市委宣传部的盛情邀请,回京后也写了一篇散文。但您文章中描写的星空夜晚,却是我未曾感受过的。在读到我熟悉的夫妻峰、太姥娘娘雕像等景物后,又读到您描摹的太姥山迷人夜景和您童少年华夏夜时仰望星空的难忘情境,都唤起了我类似的却已是久远的记忆。因此,我完全赞同您在序言中所言,写作可以起到相当于日记的作用,是“生命存在的部分”,“带有记录人生履痕和心灵踪迹的好处”,可以成为个人生命历程的一种记忆。梳理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文字,其实也是在梳理自己的来路、自己的过去、自己的心灵史,也是在翻阅故乡,翻阅亲人和曾经的温暖情怀与甜密感触。散文,可以很好地充当这种功能,可以让我们随时随地地把故乡带在身边,如影随形,深入我们的灵魂和骨髓。因此,我也感谢您无言的提醒,让我在静谧安详的夜晚,能够从您美丽纯净、舒缓淡定的文字中重温故乡,回到过去。

      因为我本人喜欢旅游远足,喜欢自由自在到处行走,去年10月,我亦曾到德到等地悠游了一回,所以您写到的“江南江北”“欧风欧韵”,诸多景物风情:绍兴,法兰克福,莱茵河,荷兰阿姆斯特丹,卢森堡大峡谷,马克思故乡,我都似曾相识,读时如回梦里,感觉世事如昨,斗转星物,物是人非。心里也要想着,应该向您学习,做个有心人,将自己游历过的一个个地方及时地写下来,将它们定格在文字中如同摄影照片一样。

      其实,我理解,您散文最宝贵的是将自己的“心踪心迹”写进文字,在故乡风物人事的描写上,都注入了您自己的情感和心灵感受。有的篇什则直接追忆您的青少年时代、您和故乡的血脉牵连。您把自己的生活、情感化为了文字的一部分;您把自己的追求、梦想、憧憬与向往,都与故乡融为了一体。故乡总萦绕在您的心中,您也总在故乡的怀里。我常常想,一个孩子,他可以漂泊天涯,游荡世界,但他却永远也走不出母亲关切的视线,永远走不出家乡温暖的怀抱。仙游———我们共同的故乡,总是以温暖而宽广的怀抱,准备接纳她的每一个孩子、她的每一位游子。

      一个把故乡带在了身上的人是有根的、有福的。散文,为我们将故乡随身携带提供了一种可能。

      信笔记下这些,斗胆陈抒愚见。还望前辈乡贤不要责怪。

      顺颁

      平安,健康,幸福,吉祥!

      乡晚:李朝全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