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塔斗山会海亭楹联赏析

    塔斗山会海亭楹联赏析

      在枫亭塔斗山北麓的会海亭中,有副对联:北有亭亭通东海,南无佛佛在西天。

      联句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句中由“东、西、南、北”和“海、天”的四至及上下方位词对偶得十分工整贴切,给人以纵横宽广的立体空间感觉。下联的“南无佛”似乎是从“南无阿弥陀佛”一语演化而来,带有诙谐之意,其实不然。撰写此联的是一位清末秀才、郊尾阮庄阮景北。

      阮景北(1880-1966),字仁儒,号仰前,别名琮生。清光绪乙巳年(1905)秀才,工于书法,其字留迹于莆仙各地。

      据阮景北之孙阮桂萍回忆,1961年,枫亭一位老华侨在印尼去世,其家属欲将其骨柩运回枫亭会元寺安置,并为其拜忏做佛事,由于祖父阮景北的书法闻名遐迩,所以当事人特意邀他到会元寺书写佛事幡联。就在骨柩尚未到达之前,公孙俩提前一天到了塔斗山,在会元寺住了一宿,第二天一早,公孙俩便来到会元寺北面的会海亭。阮桂平记得那时他自己是用一小饭钵,背转后在凹处磨足了墨汁,之后仰头高捧着,让祖父蘸墨挥毫。祖父站在垫脚物上挥笔一气呵成。

      在寺院庙宇里写字或写联,乃是件慎重之事,未经寺庙属主许可,断不能随心所欲,由此看来,阮景北老先生在会海亭上书写这副对联,并不是出于一时的心血来潮随意书写的,而是这次佛事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联的“北有亭”分析,显然这一副联是预先在寺中构思已定并写就,本欲书写在寺中,以后不知什么原因,移写在会海亭上。会海亭在会元寺的北面,而且会海亭的北边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亭存在,由此断定写联时的立足点就在会元寺。从联的内容分析,这应是一副引渡亡魂的幡联,现将此联解析如下:

      上联的“北有亭”是指在寺的北面有接引亡魂的亭,过去的亭乃是接送远来远去的客人处所。“亭通东海”指出此亭是直通“东海”的。“东海”即是寺的东面之海。过去,枫亭侨胞飘洋过海谋生的起点,就是从枫亭东面的太平港,搭帆船入海,到厦门坐“万福士”轮船,过了七日不见山的七星洋后,才到达南洋。根据本地的风俗,在远地死亡的亡魂要回故地,一般都是从去的原路回来。由于印尼位于南洋,老华侨的亡魂回来的路,也应是循着去时之路,即是自东海而回的,而会元寺恰就是亡魂从东海回枫亭登陆后的第一站。因此上联的意思就是为亡灵指明,寺的北面有直通东海的接引亭,要往寺中接受超度,得先到北亭等候接引。

      下联的“南无佛”乃是双关语,既活用了人们常戏谑的“南无阿弥陀佛”为“南边无佛”一语,又实指出处死者在枫亭南面的印尼地方没有自己心中之佛。在印尼也有佛教寺院,为何说没有佛呢?佛经说,凡是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皆名为“佛”。老华侨身处远地他乡,他国的风俗习惯不甚适应,故此“自觉”或“觉他”等悟性较浅,只有回到出生地,受到故土所滋,悟性才能顿增,所以老华侨的亡魂只有回故土会元寺超度,达到“觉行圆满”之后,才能到达西天极乐世界见到佛。在枫亭塔斗山北麓的会海亭中,有副对联:北有亭亭通东海,南无佛佛在西天。

      联句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句中由“东、西、南、北”和“海、天”的四至及上下方位词对偶得十分工整贴切,给人以纵横宽广的立体空间感觉。下联的“南无佛”似乎是从“南无阿弥陀佛”一语演化而来,带有诙谐之意,其实不然。撰写此联的是一位清末秀才、郊尾阮庄阮景北。

      阮景北(1880-1966),字仁儒,号仰前,别名琮生。清光绪乙巳年(1905)秀才,工于书法,其字留迹于莆仙各地。

      据阮景北之孙阮桂萍回忆,1961年,枫亭一位老华侨在印尼去世,其家属欲将其骨柩运回枫亭会元寺安置,并为其拜忏做佛事,由于祖父阮景北的书法闻名遐迩,所以当事人特意邀他到会元寺书写佛事幡联。就在骨柩尚未到达之前,公孙俩提前一天到了塔斗山,在会元寺住了一宿,第二天一早,公孙俩便来到会元寺北面的会海亭。阮桂平记得那时他自己是用一小饭钵,背转后在凹处磨足了墨汁,之后仰头高捧着,让祖父蘸墨挥毫。祖父站在垫脚物上挥笔一气呵成。

      在寺院庙宇里写字或写联,乃是件慎重之事,未经寺庙属主许可,断不能随心所欲,由此看来,阮景北老先生在会海亭上书写这副对联,并不是出于一时的心血来潮随意书写的,而是这次佛事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联的“北有亭”分析,显然这一副联是预先在寺中构思已定并写就,本欲书写在寺中,以后不知什么原因,移写在会海亭上。会海亭在会元寺的北面,而且会海亭的北边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亭存在,由此断定写联时的立足点就在会元寺。从联的内容分析,这应是一副引渡亡魂的幡联,现将此联解析如下:

      上联的“北有亭”是指在寺的北面有接引亡魂的亭,过去的亭乃是接送远来远去的客人处所。“亭通东海”指出此亭是直通“东海”的。“东海”即是寺的东面之海。过去,枫亭侨胞飘洋过海谋生的起点,就是从枫亭东面的太平港,搭帆船入海,到厦门坐“万福士”轮船,过了七日不见山的七星洋后,才到达南洋。根据本地的风俗,在远地死亡的亡魂要回故地,一般都是从去的原路回来。由于印尼位于南洋,老华侨的亡魂回来的路,也应是循着去时之路,即是自东海而回的,而会元寺恰就是亡魂从东海回枫亭登陆后的第一站。因此上联的意思就是为亡灵指明,寺的北面有直通东海的接引亭,要往寺中接受超度,得先到北亭等候接引。

      下联的“南无佛”乃是双关语,既活用了人们常戏谑的“南无阿弥陀佛”为“南边无佛”一语,又实指出处死者在枫亭南面的印尼地方没有自己心中之佛。在印尼也有佛教寺院,为何说没有佛呢?佛经说,凡是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皆名为“佛”。老华侨身处远地他乡,他国的风俗习惯不甚适应,故此“自觉”或“觉他”等悟性较浅,只有回到出生地,受到故土所滋,悟性才能顿增,所以老华侨的亡魂只有回故土会元寺超度,达到“觉行圆满”之后,才能到达西天极乐世界见到佛。吴松江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