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人物>影响深远的莆仙名人

    影响深远的莆仙名人

      【开莆来学的郑露兄弟】郑露三兄弟在南朝梁陈之际迁居莆田凤凰山下,给尚处蛮荒时代的莆田带来中原文化。三兄弟在莆田广收门徒,培育人才。“郡人业儒自露始”,莆田文化由此发轫,并向着灿烂的“文献名邦”时代挺进。

      【性情高洁的梅妃江采萍】江采萍生于今黄石镇江东村,能诗善赋,清丽绝俗,唐开元时以选入侍。她因酷爱梅花,被玄宗称作梅妃。梅妃后受杨贵妃妒忌而迁居他宫,玄宗派人送了一串珍珠,她则写了《一斛珠》辞谢。该诗谱曲配舞后成为传唱一时的宫廷歌曲,后经大文豪歌德译介,在世界传播,梅妃也因此被誉为福建最早的女诗人。作为玄宗早期的爱妃,梅妃以高洁品行影响了玄宗,“安史之乱”中她投井尽节,千百年来被后人深深怀念,至今她是戏曲影视热衷的人物素材。

      【救苦拯难的海神妈祖】原名林默,于960年生于莆田海滨,幼习水性,善驾舟船,熟悉气象。及长,常在海上为渔民客商排险解难,还在当地治病消灾,行善济世。妈祖逝世后,乡人便在湄洲岛上立祠纪念她。北宋起,历代朝廷屡次赐封,民间也奉为海上救护神,妈祖成为了东方海洋文化的精神代表。今天,海内外妈祖信众数以亿计,妈祖信俗也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造福于民的才子蔡襄】蔡襄为人忠直,曾作诗歌《四贤一不肖》支持范仲淹的改革,震动朝野。后多在地方为官,重视农桑,兴修水利,泉州洛阳桥是他主持建造的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从福州至漳州,沿道植松七百里,百姓颂说,“夹道松,夹道松,问谁栽种,我蔡公。”除为民办实事外,蔡襄还著有世界现存最早的果树学专著《荔枝谱》,同时,他还是宋朝四大书法家之一,《宋史》称他“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蔡襄的业绩同时在政治史、科学史和艺术史上彪炳千秋。

      【布衣著史的学者郑樵】郑樵青年时期正值宋室南渡,他要求抗金报国被拒后,就在家乡专心地读书教书著书。郑樵处山林三十余年,“昼理简编,夜观星象”,“与田夫野老往来,与夜鹤晓猿杂处”,“困穷之极,而寸阴未尝虚度”,写成《通志》等八十余种书籍。郑樵读古今之书,通百家之学,集天下书为一书。《通志》中的《二十略》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是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郑樵是以布衣身份完成划时代巨著的第一人,人称“中国三大史学思想家”之一。梁启超说:“史界之有樵,若光芒竞天一彗星焉。”

      【抗击异族的英雄陈文龙】莆田阔口人,1268年中状元。元兵南下,国势危急,陈文龙主战,未被接受。元军攻陷临安后恭帝投降,端宗在福州即位,文龙被任为参知政事,并回兴化募兵。在重镇福州泉州被攻陷后,中间的兴化成为孤城,但陈文龙发誓“生为宋臣,死为宋鬼”,并在囊山下以三千伏兵挫败不可一世的元军。后因部将叛变,陈文龙城破被擒,绝食赋诗,表明以死报国的决心,后死于杭州岳王庙。陈文龙坚贞不屈,被后世封为城隍爷,享受民间香火的祭祀。历代史传、诗文及戏曲也都对陈文龙褒扬有加。□卓梅森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