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石磨记忆

    石磨记忆

      □傅玉燕

      从旧社会过来的人,大多家里,有老物件。我家也有,一台石磨。这件古物,来历不凡,贡献很大,有几百年历史了。

      我家先祖,深山开族,茅草房子,聚居多年。日月如梭,子女渐长,想造住房。于是,平土奠基,挖山采石。一天夜里,仙人托梦:明将遇奇石,可开凿磨盘。翌日开掘,果见异石:纯白花岗,质地坚硬,纹理细密,光彩照人。先祖喜甚,寻延匠师,专工开采,精心打磨,数月乃成。只见:清清白白,赫然醒目。四石鼓为脚,底座卧其上,隐然如磐石。底座面上,磨盘隆起,平整如砥,浑圆似月。磨盘周围,磨沟灿灿,沟口下垂,势如流瀑。上磨盘上,磨把磨眼,一腰一面,位置得体。上磨盘合上,上下磨盘,严丝合缝,浑然一体,十分壮观。试用之日,众人围观,现场见证:推磨咿呀,出水均匀,流浆出粉,流畅自然。顿时,一片欢呼喝彩,祖上喜不自胜,视为镇屋之宝,置之厅之右侧。

      世易时移,到了我曾祖父一代,家大业盛,要迁移到现在居住的大村庄去发展。迁居之时,一大家族,三十六人,六儿六媳,浩浩荡荡,颇为壮观。而头等大事,一台石磨,原汁原味,搬到新屋。据说当时,红布跨彩,现场火爆,比新婚嫁娶,大厦落成,还要热闹。

      石磨定居新屋,吸引左邻右舍,八方来人。他们或是一睹芳采,或是抚摸她的纯然质地,或是打听她的非凡出身,夸赞匠师的超人技艺,更多的是,登门比看,竞相模仿。那时我家总是人来人往,一派繁忙。上房下舍,婆娘大婶,都来试用,新磨身手。我家石磨,磨盘特大,出盘量多,三五斤东西,一眨眼功夫,就磨好了,何乐不用!有些时候,只得先来后到,接龙排号。譬如,过年庆节,家家虔诚,磨米成浆,炊粿蒸糕;红白喜事,磨豆煮浆,盐卤点豆腐,添作盘餐;农闲时节,推磨米浆,煮锅边糊,炸油香饼,调节生活。

      小时候,我帮母亲,推过石磨,出过力气,流过汗水。最难忘的,是解放军帮我推磨。解放初期,大举剿匪,我家住军,有一个班。战士常帮推磨,还讲故事,“邱少云守纪律”“罗盛教救孩子”等英雄故事,我心生激动,干劲就来了。其实,力气力气,重在磨砺。推磨常了,耐力就有,体力也上了,这会终生受用。

      解放不久,电动碾磨机问世了。可我家石磨,仍在运转。直到上世纪末,石磨才被冷落了。

      现在,我家石磨,功成名遂,像老将军,寂静无声,陪伴着老屋。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