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史>蔡襄过囊山寺

    蔡襄过囊山寺

      □郑志颖 文/图

    1.jpg

      囊山寺,又名囊山慈寿寺,开山祖师妙应禅师。

    2.jpg

      蔡君谟书陈伯孙诗石刻。

      囊山寺,位于荔涵东大道北侧,始建于唐中和元年。寺庙鼎盛时常住极盛,拥良田数百顷,岁收谷逾万石。在唐乾宁年间,就有琅琊王王审知赐予太平、霞塘、南隐等处上百顷庄田;而后在宋乾德年间,平海军节度使陈洪进又赐予金坛庄田二十顷。唐宋之际古驿道沿囊山而行,故常设驿站于此。驿道北通福州,南抵泉漳,僧众往来,熙熙攘攘,寺中斋堂一粥一餐,以平等之心接待十方往来僧众膳食所需。历史上有不少文人名士途经驿道,夜宿寺中,咏志抒怀。北宋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和茶学家蔡襄经径驿道时,亦多次进出囊山寺,留下了诗文和书法佳作。

      北宋天圣七年(1029年),蔡襄、蔡高兄弟由于学业成绩优异,被兴化军府学推荐前往开封府,参加在国子监举行的进士初试。由于经济拮据,十七岁的蔡襄携幼弟徒步西上,投宿囊山寺,结识了禅居的宏师,相谈甚欢,引为知己。西上开封途中历经艰难困厄,所幸功夫不负有心人,抵京的蔡襄于天圣八年获乡试第一名,天圣九年登进士甲科第十名,步入仕途。

      北宋康定二年(1041年),在京供职的蔡襄谒告归觐。蔡襄工于手书,此时已被认为是当世第一,仁宗尤爱之,命其书写《尚书·无逸》篇列置左右。他亦颇自惜重,不轻易为人题字。青春作伴好还乡的他身心愉悦,途经囊山,欣然用楷法题写了当时名士陈伯孙的诗句:

      六合万籁息,

      秋林月正晖。

      琴中传不尽,

      石上坐忘归。

      赏析:此刻高八尺,广七尺三寸,四行,行五字,字径一尺三寸,末款一行细字。君谟年二十九,而楷法如此,知其本末矣。惜原摩崖题刻已毁坏,现存近代石刻摹本于囊山寺内。

      其间,蔡襄进出囊山寺还写下描绘囊山山景的七绝《囊山寺石屏轩》,诗曰:

      巉岩山势插长空,

      峢巘参差间竹丛。

      背若垂囊添重负,

      辟天坐镇海门东。

      赏析:囊山雄镇山势险峻,高耸入云,奇石怪峰从竹丛间隐约透出。石屏轩倚靠着厚重的囊山,自上俯视木兰溪汇入大海,颇为壮观。

      北宋嘉祐五年(1060年),蔡襄卸任泉州知州,奉诏还京。再次途经囊山,并遇到了故人宏师。回首自己自登第以来,奔走国事三十年来,恪尽职守,兴利除弊,毕生精力尽萃于此,而今两鬓斑白,不由感慨万千,挥毫写下《过囊山题宏师室》,诗曰:

      三十年前登第初,

      青衫羸马谒禅居。

      鬓毛白尽犹奔走,

      惭愧高人得自如。

      还京后,蔡襄出任翰林院学士,权理三司使,主管朝廷财政。又七年(1067年),蔡襄病逝在仙游县家中,享年五十六岁,南宋初追谥“忠惠”。古人、古诗、名寺、名山,因缘和合而生,时过境迁仍能动人心弦。值此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从陈洪进、蔡襄故里——枫亭古镇搬迁至囊山山麓,观陈洪进赐田和蔡襄石刻,颇有他乡遇故知的欣喜,又有两地自古情长的感慨。故梳理文献,记录下这桩轶事。

    <>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