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通往郑樵故里的路上

    通往郑樵故里的路上

      □翁明勇

      结识余文烟老师者是人生一大幸事,认识了他,就认识了大半个史学家郑樵先生以及整个的郑樵文化,余老师可谓是史学家郑樵先生忠实、坚定的捍卫者、宣传者。我每有进去新县,都会欣然受约一同前往。今日与国柱老师如期,余老师放下手中工作约上南峰寺董事长郑总郑建峰先生,一起相约出发郑樵故里的路上。上回新县考证“德政碑”,应事不能相聚在余老师家里,害余老师在家白忙活一上午,心中着实不安,在余老师风趣、激情、调侃中,我们一行四人,嘻嘻哈哈在行进的车子里面。

      余老师年轻时, 在1985年2月份左右,当选为巩溪村(夹漈草堂所在村)的村委主任,赴任首件事就是为推广郑樵文化赶到广化寺找圆拙方丈,当时圆拙方丈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要去北京开会,就请求他顺路麻烦赵朴初会长(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为夹漈草堂题词。过后不久,圆拙方丈打电话来(当时村部有一部手摇电话)叫余老师到广化寺取赵老手迹。这幅苍劲有力、质朴肃正的“郑樵纪念馆”题词,现在是夹漈草堂的镇堂之宝,也是余老师初入官场第一件振奋、激励心情的大事。据说曾经有一次,有一个收藏家出价一百万想收藏,余老师断然拒绝说这是无价之宝,岂有卖掉之理!

      行进中的车辆里,余老师把历史细微片断中的史学家郑樵与大诗人陆游的关系,讲说的风声水起:郑樵第二次去临安献书,在朝庭三馆处与陆游相识,当时的陆游也是志抱高远而遭朝廷权贵的嫉妒。陆游目睹朝庭三馆士大夫们,对郑樵借书想读尽天下书的排斥与诽谤,一股难以自制的同病相连的忧愤,化出一首千古留芳的《咏梅》诗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郑樵不被朝庭三馆所欢迎一事,陆游在《渭南文集》中说:“予绍兴庚辰(1160年)、辛巳(1161年)间,在朝路识郑渔仲,好识博古,诚佳士也。然朝论多相诋之。时许至三馆借书,故馆中亦不乐云。”对于声色犬马、嫉贤妒才之人众执权,郑樵、陆游受到的压抑可想而知。当时“馆中”之史官后来担任丞相的周必大就曾谓郑樵是“独切切于仕进”。

      压抑归压抑,同病相怜则走到了一起。有一天,陆游请郑樵到他家做客,郑樵应约而去。当郑樵一进陆游家门,就问陆游说:近段时间未曾谋面,老兄什么这么憔悴?陆答说:妻子刚娶过来(陆游妻子唐婉,跟陆是表兄妹),不知怎么搞的,一个晚上要起来尿尿二十来次,有时有尿,有时似有尿,去尿又没有尿,弄得陆游一直没有睡好,所以人很疲惫,无精打采,眼圈黑黑。郑樵听后对陆游说:陆兄别着急,小弟开二味中草药煎服后,此种病症即可消除。于是郑樵即开石菖蒲和黄莲给陆游。陆游第二天就去买,服后一周便见妻子尿尿逐渐正常,高兴的不得了。后来,陆游写下不少有关赞颂石菖蒲的诗,从中可以体会到陆游的感激之情。

      评价郑樵是“博学而寡要”、“独切切于仕进”者是周必大,周必大当时是国史院史官,与犬色声马之士为友都对郑樵这个山野村夫不怀好意、“不乐”之人,以朝堂之士拒山野村夫郑樵于三馆之外是理所当然之事。他在《辛巳亲征录》中评价郑樵道:“癸卯,……枢密院编修官郑樵卒。……樵好为考证伦类之学,成书虽多,大抵博学而寡要。平生甘枯淡,乐施与,独切切于仕进,识者以是少之。”周必大笔下,郑樵只不过是“博学寡要”的空头著述者,更是求官如命的利禄之徒。“博学寡要”者,余老师有趣提及当年为父母分担家务农事,到学校上课基本是卧桌而睡,老师课上讲读的郑樵事迹,均不在黄梁之中。后研究发现郑樵的魅力,想找老师问明“博学寡要”之义。“博学”好理解,这“寡要”老师说一时半活解释不清,以前上课又不听,现在扼要、笼统用莆田话这么说吧,就是“尽搞骚”之意。很可惜!元朝至正三年(1343年)官修《宋史》时,把周必大的原文抄入进来,造成官修扭曲失真的“郑樵”!还好之前元朝大德年间(1297—1307年)对《通志》的刻印出版,也可算是对郑樵先生的一种安抚!也让全世界体会到郑樵的良苦用心,成就他的光芒四射!

      1987年8月间,新加坡华侨余珠程回乡探亲,余老师不错失时机,急切与余先生讲述郑樵《通志》现在大陆古版极少极少,恳请如有去台湾,请到台湾的古书籍店里,找找看看有没有郑樵《通志》买一部回家乡送给夹漈草堂珍藏。当时大家都已不知道郑樵先生写的是什么书了!碰巧余珠程先生当年就去台湾旅游,带上余文烟老师的厚望,跑遍了台湾的古书籍店,终于用1000新加坡币买了一部郑樵写的《通志》,並当年再回老家交给余老师,让余老师激动的热泪盈眶!这部《通志》是1925年由著名的编辑家、博士之父王云五先生主编、万有文库出版的,也是至今草堂的镇堂之宝!

      经过文化大革命、破四旧,国内古物、文物,特别是书籍书画,不知有多少灰飞烟灭,而正视历史,必须与实证在一起。国柱老师这次主要想看看越王台,找找闽越王留下的踪迹与郑樵原墓地。古院前的石槽,多番细查,难见记载中的闽越国字迹,院后土陂一米深的地板砖,因无字迹难断玄机,传说中的“三燧烽”,二个先行探路者回来告诉草深路绝实难寻得!余老师真诚表示,待这里处理好再邀请国柱与我到来。听余老师说,原有个老板准备一俩个亿打造古院山,高兴的余老师鞍前马后乐个不停,可惜这事没有了结尾,交谈中也是遗憾连连!

      白沙郑樵先生茔寝去过二次,走澳柄岭古道时,注意到白沙古街有座郑樵先生的墓碑亭。当余老师得知我的念想,欣然乐意引车前往。他说当地人现在也知道这座墓亭意义、价值后,妥善安全保护了起来。墓碑亭单间,靠古道北侧,正中墙壁嵌有“宋枢密院编修夹漈郑先生之墓”,左墙壁也有一块《重修郑夹漈先生封茔碑亭记》,记录曾经被“吴姓冒附、陈姓移占”,“断碣残碑”及后学努力恢复的过程,读之让人满腔热血,只惜铁门锁住,不能进前细抚。

      再进南峰寺,在长桌上余老师与郑总在慷慨激昂对话,恨只恨郑樵文化跚跚进缓。那也是八五年余老师刚当选为村长,余老师有一个堂兄余文辉在省建设厅技术处当处长,就联系他,由他联系省文化厅要拔款二万元,复建郑樵著书遗址(就是下座),然而需要一份县级的文件,余老师便去找县文化局局长、交通局长,但是他们都不肯出文件。余老师无奈,就去找时任县委书记姚振泉,姚书记听了汇报后,马上把两个局长叫到他的办公室(很有趣,余老师01年调到莆田县总工会工作,他的办公室就是当年姚书记的办公室)。当时是大热天也没有什么空调。两个局长看到旁坐的余老师就说:“主任,有事在我们办公室就可解决,何必这样折腾我们。”余老师说:“这是姚书记叫你们来,我有权力调你们吗?”姚书记直接要他们马上起草、核稿、打印盖章,让余老师往省里要钱。

      1997年,余老师任新县镇党政办主任,时常陪用领导或客人参观“夹漈草堂”,一到草堂就想,如果有一尊郑樵石像就好,一是供大家敬仰参拜,二是让大家认识郑樵,三是又多了一处景点。

      当时新县镇是省定贫困乡,人均收入只有185元,根本无法承担这个项目。辗转反侧间,有一天晚上,余老师突发念头,用镇政府的公章打一份报告,去找市长、县长乞钱。第二天就以镇政府的名义打了二份报告往市县跑。

      首先,找到市长吴建华。余老师说:“吴市长,您是文人,您应该爱惜文人,郑樵在夹漈山著书名扬四海,至今一尊石像都没有,您能不能拔点钱去刻一尊石像?”他很认真地看着报告,一边喃喃自语:“一个乡镇的办公室主任,跑到市长办公室要钱回去刻史学家的石像。精神可嘉,应该拨款。”然后他就在报告的右上方写上:“建一尊郑樵刻不容缓,请财政局从市长基金中拔出三万元。吴建华,落款。”签完后特意问道:“满意吗?”余老师立马说:“谢谢市长!谢谢市长!”

      然后一离开市政府,就小跑到莆田县政府找时任县长郑师平。说来也巧,也许夹漈公有灵护佑。那天那时,郑县长不但在办公室,而且一个人在喝茶看文件,余老师敲二下门就直奔进去,说:“郑县长,您好!我是新县办公室主任叫余文烟。”然后将吴市长批示后的报告就拿给他看,容不得他回话,就说这三万肯定不够,弄得郑县长不知所措,忙说先喝杯茶慢慢讲。郑县长听懂情况后,拿起报告仔细看,他也喃喃自语:“市长基金三万,我得配套多少?”然后拿起笔来签道:“财政局:从县长基金中拔出伍万元给新县雕刻郑樵石像,郑师平,落款。”然后把报告拿给余老师也同样问道:“满意吗?”余老师也连连说了两句:“谢谢郑县长!谢谢郑县长!”最后就要离开他的办公室时还说了一句:“郑县长,其实我也是替您们祖宗做事,请以后多加关照。”郑县长对余老师笑了笑。

      回到镇里,余老师立马向镇主要领导汇报,领导一惊,说:“这事情闹大了!”当时去草堂还没有公路,石像如做好了什么运上去?动用了市、县长的基金那还了得,肯定督查科会跟踪!于是,镇里头马上成立领导小组,由镇长挂帅开公路、定石像、定蓝本、定位置等全面展开,可以说,夹漈草堂的开发是以安放这尊石像为契机,搞得红红火火起来的。

      余老师高兴之余,拿出当年吴建华和郑师平在夹漈草堂考察的相片一同分享。当年余老师在作介绍,时任新县党委书记、现任副市长陈惠黔和时任镇长、现任涵江区高新园区正处级调研员谢金东陪同。照片左一女是陈惠黔(时任新县镇党委书记、现任莆田市副市长)、左二郑师平(时任莆田县县长)、右一是余老师、右二吴建华(时任莆田市市长),为1997年7月份事情。看着照片上领导们会心的笑容,余老师当年是成功迈出了一大步,为“夹漈草堂”、郑樵文化,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通往郑樵故里的路上,尚在解说不已!郑樵故里,少了谁都行,没有余老师,草色暗淡,山容无光!有幸认识余文烟老师,不就是人生一大幸事!

      余老师说:“对于我对郑樵和草堂事业的发展做了一些贡献,是我对郑樵的崇拜而作的,同时我感觉,一个在山沟沟的地方能出一个这么伟大的人物,是这个小山村的骄傲和自豪。”“作为一个生长在这里或者说从这里走出来的山里娃应责无旁贷地去宣传他,为他事业的发展鼓与呼,天经地义,理所当然!”“自己不重要,尽我所能让世界、让中华、让八闽、让莆阳大地都知道郑樵最重要!”

      人的生命,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为人民利益、家乡文化宏扬者则重于泰山。在通往郑樵故里的路上,我们看到不只是“夹漈山”,有种精神上升到夹漈山峰顶,凝聚成雄伟的泰山,在兴化大地上形成了一种妙不可言的文化,在历界涵江区和新县镇党政领导关怀下,继往开来,不懈努力,有信心相信:郑樵事业的弘扬及夹漈草堂的开发定会成功!一定会成功!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莆田市最美、最好、最漂亮的后花园!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