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史>广东省徐闻县与莆田同根同源

    广东省徐闻县与莆田同根同源

      2010年11月17日,为期七天的“雷州半岛闽南文化交流会”开幕仪式在徐闻举行。海峡两岸文化界名流荟萃、精英云集,共同追寻和探讨闽南文化渊源和发展前景,挖掘闽南文化资源,推动湛台文化交流与合作。这是徐闻县、湛江市乃至广东省加强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的大喜事、大盛会。在此,作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与闽南文化一脉相承的徐闻来说,抢抓机遇,因势利导,迅速掀起了建设文化强县、旅游强县的新高潮,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闽南文化,促进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经贸发展相结合,推动经济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建设有徐闻特色的国际旅游半岛。

      悠悠千年,徐闻莆田同根同源

      徐闻位于雷州半岛最南端,由于三面环海,古人以“其地迫海,涛声震荡,徐徐而闻乎”而得名。自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县置合浦郡,是中国历史上知名的文化古县。两千多年的沧海桑田,天荒地老。如《汉书》所说:“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徐闻人与所有中国人一样,都依恋故土,他们永远忘不了民族的魂,民族的根。徐闻乃至雷州半岛的人们,大都认同,他们的祖先来自福建闽南莆田,徐闻、莆田同根同源,可以说是“宗枝徐闻、代出莆田”。

      闽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昭示着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手足情深的历史渊源。闽南文化圈覆盖至台湾、福建、海南、广东的两岸四地。而徐闻与闽南地区语言相通、习俗相近、文化相同,徐闻的方言俚语、雷歌、雷剧、谣谚、妈祖崇拜以及居住、生产等文化习俗与闽南文化一脉相承。据有关资料记载,徐闻人的祖先从闽南迁到徐闻,一是逃难,闽南莆田人在历史上经过无数次磨难而被迫逃离故土来到徐闻。二是仕宦和军旅。三是营商,许多莆田籍徐闻人士都是因经商到徐闻定居下来,如徐闻县城朱姓、杨姓等。四是谋生,在莆田生活困厄,而随波飘流来到徐闻,寻一方净土定居。如徐闻内村园的陈姓,就来自福建莆田的马屎巷。

      徐闻雷剧——《雨仔落泱泱》(王策铭 摄)

      而莆田人又是如何迁移到徐闻呢?他们走的无疑是非常艰辛坎坷的路,千山万水才迁徙到徐闻来。一是从海路,一路向南,潮起潮落,风帆颠簸,其中海涛吞噬了许多鲜活的生命,他们一路坎坷象鲎一样爬行,爬到潮州,然后沿海岸线,飘到新会、阳江、电白、硇州,后到徐闻;有的是先到海南,再向北移到徐闻。二是通过江西,然后经梅岭,过珠玑巷,从广东粤北逐路迁居广州,再由陆路到徐闻定居,于是有的祖籍属莆田的客家民系和五邑民系的后裔,属粤语和客家话。三是由莆田辗转到西江,再顺着西江沿江播迁,在西江流域居住,又伴随着许多原因,进入高凉、合浦,往南进入粤西,先住遂溪、海康,最后定居徐闻,成为今天的徐闻人。

      到徐闻当官任职的莆田人相当的多。据《遂溪县历史文化资源》一书载:宋淳化年间,进士,翰林直学士王瑜(字月岩),原籍福建漳泉,因直谏被谪徐闻,后致仕告归,定居遂溪黄略村。方道盛,宋仁宗次女淑玉驸马,拜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世居莆田,迁广东新会县。清初有后裔来徐,建祠在锦囊城西十里那郁村。

      文化交流总是双向互动的,徐闻籍人士在历史上也有在福建任职的,如明代陈斅任福州卫知事。邓士元,任漳州府盐运司同知。邓邦基,任兴化府知府。清代林家宝,任福建厦门分府。这些官员把莆田文化传播到徐闻来,又把徐闻的文化带到闽南去。有地方文献资料记载:从明代起,就有李、张、陈、杨、朱、林、许、徐等姓从莆田移居徐闻。

      徐闻人祖籍来自福建莆田,最主要的依据便是徐闻人对妈祖文化的崇拜和敬仰。妈祖是福建莆田望族后裔,终生行善济人。妈祖逝世后,乡人感其生前恩惠,在湄洲岛上建造名闻遐迩的湄洲妈祖庙。“妈祖崇拜”是台湾、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的文化现象,沿海渔民相信妈祖能佑庇他们在海上作业。莆田人的南迁,首先带来的精神寄托是天后崇拜。据《徐闻县文物志》记载,妈祖崇拜是徐闻人祖宗崇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妈祖庙、天后庙散布在全县的乡镇、村庄,规模较大的有锦和镇天后庙,海安镇水井天后庙,外罗镇天后庙等等。

      开放兼容,形成本土特色民俗文化

      敢为人先,二千年前徐闻人闯开了海上贸易通道,开放兼容,使徐闻形成了特色的本土民俗文化,有绵延两千多年的对外交流史。据清宣统《徐闻县志》记:徐闻城“县西南三十里,讨网村即旧县地,前临海,峙三墩,中有淡水,号龙泉……”。大汉三墩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之一,当时港口繁荣,商贸、文化发达。商贸的繁华使徐闻赢得了“欲拔贫,诣徐闻”的美誉。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留存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在徐闻县南山镇的二桥南湾的汉代生活遗址出土了汉代卷云箭簇纹瓦当、“万岁”瓦当、羊纹瓦当、灵芝纹瓦当、筒瓦、板瓦、汉官私印“臣固私印”、铜鼓等,还有保存完好的中国最早航标灯座、航海八卦定位仪、侯官神座和龙泉古井等文化古迹。徐闻汉墓群出土了陶器、珠饰、铁器,陶器中的陶壶带有明显的波斯风格,珠饰中的玛瑙、玉石珠、檀香珠、水晶珠、琉璃珠是外来的舶来品,是海外贸易的重要物证。

      从秦汉到隋唐,徐闻经历了多次民族人口大迁移。在秦汉时,戍守和南征的士卒和百姓大量南迁。二是西晋永嘉年间,“衣冠南渡,八姓入闽”,继而入粤。到了宋末元初,明清之际,大量中原人氏乘着木船沿着南中国的海岸线飘流。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南播迁,正如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在《徐闻伏波庙记》中记:“自汉末至五代,中原避乱之人,多家于此,至今衣冠礼乐盖斑斑然矣。”

      从而徐闻文化成了多元文化的交融体,作为主体文化的中原文化,与闽浙文化、潮汕文化、珠江文化、客家文化、西江文化、琼台文化、海洋文化(舶来文化)相互濡染,多层共生,互生互补,形成了特色的徐闻本土民俗文化。在广大新农村,每年各个村庄都举行了几场雷剧演出,本土民俗文化在徐闻大地遍地开花结果。徐闻雷剧《雨仔落泱泱》一直受到观众喜爱,2008年11月,徐闻县雷剧团代表湛江市参加广东省第十届艺术节汇演,雷剧《雨仔落泱泱》放歌羊城,荣获了省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再次刷新徐闻文化成就全新纪录,就也是多年来徐闻县本土文化取得丰硕成果的真实反映。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旅游文化名片

      近年来,徐闻正借助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东风,主动对接、主动融入、主动竞争、主动服务,加强“旅游强县”、“文化强县”建设步伐,力争用10年时间,达到与徐闻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水平,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旅游文化名片,促进文化与经济相结合,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把徐闻建设成为富有特色的国际文化旅游半岛。

      11月17日,“雷州半岛闽南文化交流会”在徐闻召开,探讨徐闻乃至雷州半岛与闽南莆田的文化渊源,是徐闻建设文化强县、旅游强县的重要内容。在此,徐闻将进一步挖掘本土文化,打造旅游名片。徐闻的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汉代曾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之一,也是中华海洋文明的发祥地。长期以来,当地的红土风情和汉港文化底蕴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独特文化气息,倍受来自各地游客的青睐。然而,以“千年丝路始发港”为核心的汉港文化打造成为徐闻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之魂。去年,徐闻举全县之力开发建设大汉三墩旅游区,积极实施汉港文化战略,以文化为灵魂,以资源为载体,整合全县旅游资源,打造国际旅游半岛,徐闻的知名度、吸引力和综合效益得到大幅提升。

      据悉,龙泉森林保护区将在明年元旦开门迎客,徐闻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旅游文化产业架构。在东部片区重点发展休闲生态旅游,整合曲界菠萝的海、田洋干玛珥湖、六极岛、新寮洋前风电基地等旅游资源,开辟集观农业、火山地质风貌、海岛乡村景观为一体的旅游线路。在西部片区重点发展探秘项目,整合迈陈后海渔家乐、金土村长寿探秘、大井南珠第一村等项目,开辟以探秘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在中部片区,整合神州木兰园、灵山宫村、包罗园村、广安村等旅游资源,发展以农业休闲为主题的农业观光线。在沿海重点打造“黄金海岸线”,整合罗斗沙、青安湾、白沙湾、国家级珊瑚保护区、祖国大陆最南端等旅游资源,发展滨海休闲旅游线路。同时大力开发文化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建设华丰岭新石器时期生活遗址、汉墓群、伏波庙、贵生书院、徐闻民俗馆等旅游景点,推动徐闻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

      近年来,徐闻县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扎实推进招商引资,积极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来徐闻县投资兴业。浙江铁牛集团、安徽安粮地产有限公司、美国新新集团相继到徐闻投资置业,充分利用徐闻独特的海滨区位优势,打造出一个集食、住、娱、商、购于一体的国际性滨海旅游度假区。在临港环保工业方面。粤电新寮洋前风电项目已并网调试运行,勇士风电场、尾灯楼角风电场以及前山风电场也将于近期动工建设,徐闻风电工业经济初具规模。中国节能投资总公司、美国越洋新能源投资公司20万千瓦潮汐发电项目已开展前期工作,积极创建生态文化港口旅游城市,即生态型、文化型、港口型、旅游型滨海城市。

      近年来,徐闻县积极推进文化强县建设,努力打造“徐闻文化”品牌,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凝聚人心,以文化优化环境,以文化促进发展,文化事业发展态势喜人。2006年徐闻县成功举办中国?汉港(徐闻)首届民俗文化艺术节;2010年元旦成功举办首届徐闻农民欢乐节等一系列活动,丰富了当地浓郁的旅游文化艺术,向世人展示近年来该县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新成果,以及独特的乡土风貌、民俗风情和地域魅力。

      通过这次雷州半岛闽南文化交流活动在徐闻的举行,两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形成了浓烈的文化认同感,结成友谊的纽带,架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桥梁。作为闽南文化的组成部分,徐闻文化是一种极丰富生命力的地域文化,其深厚底蕴与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相吻合,将是徐闻践行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后发崛起的强大动力和创业力量。碧海银沙网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