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史>沟边“九鲤灯舞”揭开神秘面纱

    沟边“九鲤灯舞”揭开神秘面纱

    点击查看原图

      在日前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莆田市的沟边“九鲤灯舞”榜上有名。

      九鲤灯舞源于唐代“百戏”,是一种丰富多彩的杂剧和歌舞表演,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据清朝张澍辑的《三秦记》载:“每岁季春,有黄鲤鱼于海民数月,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民间根据“鲤鱼跳龙门”这一传说,取鲤为代表,并舞弄9种鱼灯,故有“九鲤灯舞”流传下来。

      莆田市黄石镇和平村沟边自然村的“九鲤灯舞”,成于宋元,盛于明清。据介绍,所谓九鲤,并非都是鲤鱼,而是9种不相同的水族,包括龙(蛟)、鳌、鳜、鲈、鲡、鲤、鲫、花鱼、金鱼等9种。九鲤之中,蛟为首位,蛟率鱼飞。九鲤灯舞就是根据这9种水族的特定外形,扎制成9种不同的鱼灯。沟边的九鲤灯舞所使用的道具和舞蹈表演形式目前全国少有,每种鱼灯肚下中间装上木把,灯内点上洋油蜡烛,舞者着古装,脚穿草鞋,手持鱼灯,另有5人手持5支火把,4人肩扛龙门一座待后,随着时缓时疾的锣钹鼓打击乐的节奏,在双龙珠的诱引下,进行“嬉游、觅珠、围珠、抢珠、跳龙门”5个程式的舞蹈演绎。

      沟边九鲤灯舞的道具制作和舞蹈口诀都是家族式身教口授传承下来,从不外传,因此,能跳九鲤灯舞的人很少,而且沟边九鲤灯舞以前很少出村表演。据九鲤灯舞传承人、65岁的陈文水介绍,长期以来,九鲤灯舞一般在“龙”年才举行一次,出村表演的次数更少。

      最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传统文艺的重视,沟边村的老艺人们希望让更多的群众了解这种舞蹈,并从中获得快乐。村里目前有陈文水和82岁的陈金文两位老人被省里定为九鲤灯舞传承人,他们不顾年老体迈,与村里的其他老艺人一道,组织成立了3支九鲤灯舞队,其中一支是女子灯舞队,经常出村参加文艺踩街、文艺赛事调演等,通过精彩的表演,为世人揭开“沟边九鲤灯舞”的神秘面纱。   (林剑冰 文/图)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