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史>一座随意而建的桥

    一座随意而建的桥

      □朱福忠

      您是否留意过,在中国美丽乡村评选中,最不能缺的美是村里有河,河上有桥。倘若少了潺潺的溪流和沉默的古桥,乡村就逊色了。

      “安平桥”金沙村村支书说起这名字时,我立即想起了泉州那座名闻遐迩的安平桥,他们竟然同名。

      第一次见到金沙的安平桥,从远处看,平淡无奇。在中国这样的石拱桥太多了,我懒得拿起相机。待走近了,才发现与石拱桥并肩的竟然还有一座桥。这是一座古桥,桥面很窄,不过四五尺宽而已。两座桥的两侧都采用同样的石栏。古桥的一边建有一座石亭,另一边则建了一座庙宇。

      沿着古桥一侧的小溪往下走,我想从远处观察古桥,在可以拍到古桥全貌的地方我停了下来。认真的端详着:这是一座有点年代的古桥,长满青苔的石条石块写满岁月的沧桑,诉说着久远的记忆。结构倒不是石拱桥,而是采用石墩上架条石的结构,总体上跟仙游南门宋桥建筑风格是一样的。

      我不由得取出相机拍下它的全貌。为了拍出更好的效果,我小心走到桥下,想拍几个仰视的角度。当我再次取景时,我发现了古桥的与众不同:桥墩选建在一块天然平整的大石头的上面,这样的建筑就少了打桥桩这一道工序,整个溪床就是一块连在一起的大石头,所以就不怕桥墩被洪水冲走。

      更有意思的是,一般这样的古桥,桥墩都是以井字形的石条相叠成的。而它不同,每个桥墩都有两根条石向上竖立,像“人”字立着。两根向上的石条很显然比横放和条石要大,粗细不一,致使与之交接的石条的大小都要迎合着。我突然想到了“随意”两字。由于建造者的随意,却让古桥有了创意,造就了安平桥的与众不同。

      其它的两个桥墩分别是在溪流的两侧,依石岩而建,同样无惧于洪水的冲刷,两端的桥墩没有采用竖放的条石,但是井字形放置的石料却更“随意”,因为这些石条从石场开采出来,砌时没有再加工过,工匠们凭着石块自然天成的形状和凹凸不平都会巧妙地把它们拼合在一起,而且砌得恰到好处,简陋而不简单,找不出有大的空隙。

      仰起头,望着桥的底面,我更惊讶了。三条两丈来长二尺多宽的大石条并排在上面,桥底粗糙的似不修边幅,我猛然悟到工匠们只追求实在,对华而不实的精雕细琢的不以为然。

      这是一座“随意”建造的桥。我推想,建造时,只有总体的构思,没有具体施工图纸,所有材料的使用都是临场拾用,但看起来却是那么的和谐。我更惊叹的是桥面上大石条,每条应该五六吨吧,那时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这巨大的石条又如何从百里之外的惠安运来的呢?

      这座桥就如一位村姑,没有富家小姐华丽丝绸的时装,只有自己亲手纺织的粗麻休闲,却给人一种质朴的美。

      在桥的一边刻有一段碑文。记载着桥建于宋代,是一位过路时临产的村妇因许愿而捐建的。她家没有大富大贵,所以工匠们也用最实惠的方式建了这样的一座最随意的桥。这样的桥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历经多少风雨,依然巍然屹立、坚固如旧,古桥用最朴素的姿势迎送南来北往的行人。

      虽然村民们又在旁边建了一座更现代更高大的石拱桥,但是却没有抛弃这古桥,一老一少并排而行,就像亭子里的石像,母亲牵着儿子的手,充满了慈爱。我想,如果是徒步行走,村民们肯定更愿意从古桥上走过,因为他们走得是那份感恩的回馈,走得是乡村质朴的诗意,走的是历史的沉淀和属于村民的自豪。

      “小桥流水人家——”这古桥已构成了金沙人的一处最古老而美丽的乡愁!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