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朱熹《观书有感二首》诗意解读

    朱熹《观书有感二首》诗意解读

      □俞宗建

    1.jpg

      △朱熹《观书有感二首》“昨夜江边春水生”意境图  图丨蔡昊

      《观书有感二首》之一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白话译文

      “濯缨池”的“半亩方塘”之水像一面镜子一样,天上的彩光和白云的影子似在镜面中一样徘徊。

      要问那方塘的水为什么会如此清澈?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溪水为它源源不断地灌注和输送活水。

      词语解释

      “半亩方塘”:位于福建莆田黄石谷城山麓国清塘之“濯缨池”, “濯缨池”位于国清塘旁,是水与木兰溪水相灌注,上有亭,朱晦翁匾曰:“濯缨亭”,系宋时莆田黄石慈善家林国钧所构。

      “天光云影”:据莆田清代学者林岵瞻著《莆田县志稿》古迹中载:在国清塘上,朱文公书“濯缨亭”及“天光云影”。“天光云影”:天上的彩光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池塘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行人在“徘徊”;徘徊:来回移动。

      “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另说为镜子。1161年春,朱熹在国清塘与“半亩方塘”濯缨池之间湖面上所构建的濯缨亭观书时,所见“半亩方塘” 濯缨池与国清塘湖水如一面镜子清澈。“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半亩方塘”濯缨池之水。“那得”:怎么会。“那”:同“哪”,怎么的意思。“清”:清澈。“清如许”:如此清澈。“为”:因为。“源头”:是因为“半亩方塘”之水有谷城山上的“谷城岩穴似飞来”,又因其与木兰溪之水相灌注,故“半亩方塘”之水为活水:比喻知识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吸收,不断积累,与时俱进,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活水要有源头一样。

    2.jpg

      △朱熹《观书有感二首》“蒙冲巨舰一毛轻”意境图  图丨阿钵

      《观书有感二首》之二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白话译文

      昨天晚上木兰溪边因春雨水生,滚滚洪水翻过木兰陂堤坝,冲走搁浅在泥滩上的大船,看似羽毛一样轻盈。原来去推搁浅在泥滩上的大船白费力气,今日因溪流大水冲走船儿在那自行飘移。

      词语解释

      “江边春水生”指莆田木兰陂“木兰春涨”。“木兰春涨”后被评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木兰陂上游为溪水淡水,木兰陂下游则为海水咸水。当海水退潮时,各种船只搁浅泥滩上,此独特现象全国境内唯莆田方可见之,盖因北宋元丰六年(一O八三年)莆田木兰陂筑成所致奇特景观!故2017年秋,笔者陪同著名学者陈传席教授前往木兰陂考察,陈教授亲临其境时有感而发:“朱文公《观书有感二首》之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诗句,系其游览时而触景生情赋之,今日来此深信不移。”

      “昨夜江边春水生”之“江边”,原版本为“江头”,朱熹原诗“江头”乃意指作者在木兰陂陂头所见,故用“昨夜江头春水生”。盖因后人未知本诗作者朱熹辛巳(1161年)春,亲临莆田木兰陂兴至而作,“春水生”意指溪水自木兰陂陂头上游南面方向而来,后人因不了解作者所绘诗意系其来自现实生活所见所感,而篡改“江头”为“江边”。盖臆断“江头”哪有“春水生”?而主观臆想改用“江边”“春水生”,这样的源头之水,其来自方向完全不同,与本诗下句诗文“蒙冲巨舰一毛轻”的意境也完全偏离,如此也完全改变作者本诗的真实意蕴。

      “艨艟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艨艟”也写作“蒙冲”。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汇入木兰溪,滚滚滔滔,翻过木兰陂下游,所以本来搁浅的“艨艟巨舰”,就如羽毛般飘浮了起来。

      “蒙冲巨舰”:原为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木兰溪、木兰陂下游的大船、鱼船。“一毛轻”:昨天晚上木兰溪春水生而猛涨,今日见到木兰陂下游的大船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飘移。

      “向来”:原先,指木兰春水春涨之前。“推移力”:指搁浅在泥滩上的大船推移费力困难,即使人们使劲推移,也枉然费力。

      “此日”:今日,朱熹来到木兰陂上所见情境的当天,“中流”:溪流的中心。“自在行”:朱熹见到船在木兰溪翻过的洪水中自动在行移飘流。此句完整的意思:昨天晚上木兰溪水因暴雨春涨,今日来到木兰陂,所见木兰陂下游之中的大船都在水流中轻松自在行移。作者在此以“溪舟自行”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故,这也是一首借助形象而说理的哲学诗。

    3.jpg

      △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向来枉费推移力”意境图  图丨林岫

      朱熹《观书有感二首》的真实意蕴与艺术价值

      朱熹此首组诗巧用“观书”为题,我们可以将“观书”理解为“书本”,作者跟随理学名师“南夫子”林光朝游学莆田广化寺“南湖书堂”、木兰陂“木兰书堂”、黄石国清塘之“濯缨亭”时,所见所闻,触景生情,兴至而作《观书有感二首》。第一首诗描写“半亩方塘”,其诗境取自国清塘、濯缨池、濯缨亭;第二首诗描写“溪舟自行”,其诗境取自莆田木兰陂“木兰春涨”现象。诗名取自作者真实观书学习场景,诗境灵感源自莆田游学真实生活。《观书有感二首》两首诗有感的核心意蕴皆在强调一个重要主题“溪头活水”。作者巧用“观书”而在纵情抒发观感, 实乃借助其在现实中所见之艺术形象,来演绎诠释生活中的哲理。其所蕴含的道理和艺术价值亦属于美学原理范畴。

    4.jpg

      △朱熹“况复澜回木兰陂,更得影倒壶公翠。扬清激浊留斯亭(按:濯缨亭)”。壶公山、谷城山倒影国清塘(2001年) 图丨陈环

      第一首诗说哲理,从欣赏美的角度纵情抒发;第二首诗寓哲思,从创作美的角度阐理抒发,这种美学原理是带有一定的哲学思想和其广泛的普遍性。

      第一首诗句“清如许”——知识新,要有“源头活水”——不断学习,腹有诗书气自华;第二首诗句 “溪舟自行”因“木兰春涨”,其需要“江边春水生”——量变至质变。春季未下雨,木兰陂阻挡的木兰溪水平常自南北两岸渠道分流而下,当春季暴雨来临时,木兰溪上游的千溪百流汇入木兰溪至木兰陂,水不断上涨至一定量时,滚滚溪水翻过木兰陂,此现象称为“木兰春涨”。其揭示事物功到自然成。

    5.jpg

      △朱熹《观书有感二首》笔下“半亩方塘—— 濯缨池”和濯缨亭位置图  图 丨俞瑞英

      第一首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源头注入活水的缘故,比喻人的思想观念和各种知识等要不断地接受和充实新鲜的东西和内容,才能保持其思想观念的突破与飞跃,与时俱进;第二首诗,借助巨舰无人推动,却能在水中自由飘行,比喻知识艺术灵感创作需要积累和储备,从量变到质变的道理。

      《观书有感二首》寓意一个人要取得成就,应该重视自己平时的储备和积累,厚积薄发,当条件成熟时,会从量变到质变,马到成功,功到自然成。

      朱熹在本诗中突出成功的主因“源头活水”的重要性,暗喻艺术创作或各个领域若要取得成功,都需要“源头活水”。亦寓意作者“胜日寻芳泗水滨”——莆田,寻找到儒学名师“南夫子”林光朝,这一“源头活水”,理学观点一时新,念念而不忘。

      《观书有感二首》所蕴含的客观道理和其强调艺术灵感创作的含义:人生成功,需要储备,厚积薄发,从量变到质变,以使得自己所思所想或艺术创作水到渠成,流畅自如,驾轻就熟,毫无障碍;也可以理解为艺术创作要基本功夫到家,则可自由驰骋,轻松自在,水到渠成。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