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旅游>莆田南少林寺后山一小亭藏着“天大”的秘密

    莆田南少林寺后山一小亭藏着“天大”的秘密

      □木痴

      “唐朝末年,莆田出现过一个规模宏大的武僧寺院——林泉院,而这座林泉院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南少林寺。在寺的后山,有一间看似不起眼的小亭却藏着”天地会“不少秘密。

    1.jpg

      1

      1986年莆田县文物普查队在西天尾镇林山村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二口置于露天的北宋石槽。一个石槽上刻有”僧兵“两个汉字,另一个石槽上刻有”诸罗汉浴煎茶散“。根据这二口石槽的记载与特征,有关文物专家做出一个大胆的推设,那座传说中消失了几百年的南少林是否就在这林山村?

      在这大胆的假设中,有一个村干部反映说,在村委会的后侧枇杷林中,有个寺院的遗址,村里的老人都叫”林泉院“,遗址上还有练功场,钟鼓楼,梅花桩的痕迹。

      1990年12月1日,福建省考古队进入”林泉院“的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挖到一块建塔基石,碑上的文字刻有”真觉大师难提之塔,林泉院,天佑“。经过专家的科学论证,确认林山村存在着一座规模宏大的唐末武僧寺院——林泉院,而这座林泉院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南少林。

      2

      从此,在林泉院遗址新建的南少林寺,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寻根祭祖客人,世界各地僧人,洪门等人也先后来到了莆田南少林寺,就在这座寺的后山,有一间看似不起眼的小亭却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它不但是”天地会“盟誓聚义的圣地之一,反清复明的重要联络点,也是华人最大帮会”洪门“的发源地。

      孙中山先生曾经也在美国加入天地会(洪门)致公堂,并被推举为洪门领袖,这座亭子的名字就叫”红花亭“。

      红花亭建于明隆武二年,是一座由前亭,后殿组成的民间庙宇,坐北朝南,面宽仅一间,不到三十平米。原亭的最前面两根柱子上挂有一对弧形的木制楹联,上书”柏酒倾杯绿,篱花带雨红“,边上还刻有小字:”郑皆山书,岁壬寅端月“,1966年破四旧时被烧掉。

      后面两根亭柱上有”万物总归三尺剑,五云时现七星旗“的楹联,题头暗示天地会的武将万云龙和南少林五祖和尚反清复明之举,是天地会反清复明斗争的聚义厅。

      3

      殿的后端放置神龛的石彻高台下,中央部位与侧面砌有莲花图案,有暗喻”莲社“之意,莲社即”白社“,其成员大多为莆田文士,他们结伴游山,呤咏唱和,又入寺庙参禅念佛,洗却”尘山“,郑皆山是该社主要骨干成员。

      郑皆山,名郑郏,红花亭主人,贡生,师从明末大儒黄道周求学,与其兄郑郊一生始终坚持反清复明的斗争,红花亭先后成为明鲁王政权和郑成功反清集团在莆田的重要联络站,直到八十岁的时候,仍然不顾年老体衰多次长途跋涉,投身反清复明的事业中。

      郑郏所编的手抄本《皆山集》中,证实了当时他与许多反清著名人士的密切来往,《皆山集》”乐部“第四十页有一首七言律诗《沈彤庵,曾长修载酒过访,兼有鲤湖之订》 :

      记载沉浮相聚难,空山握手痛凋残。

      天涯雪涌三更月,岩壑烟深十里滩。

      念我久无白鹤赋,知君尚有金罍欢。

      逍遥莫说蓬莱近,拟共登临削壁寒。

      沈彤庵,明末进士,浙江人,南明鲁王监国后弃家追随,成为鲁王政权的重臣栋梁,先后被任命为工部尚书,大学士。

      曾长修,莆田平海卫人,其父曾任明朝尚书,其兄是郑郏的生死知己。鲁王军队第二次进攻莆田时,他破家产募兵响应。

      沈、曾两人曾联袂到郑郏的隐居地林山拜访,后偕同前往九鲤湖联系仙游反清民众与义兵围攻莆田府城。

      郑郏系官宦人家子弟,有贡生的科名,又师从大儒黄道周,一生深受其影响,严守礼法,节义凛然,由于坚持反清,从富贵人家跌落到一贫如洗的穷困生活之中,这也是清代当时莆田许多学子的一股清流,他们坚持不仕清朝为官,隐于村野。

      南少林在反清复明斗争中与天地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南少林武僧具有强烈疾恶如仇,除暴安良的忠义精神,曾受到民众的推崇,在反清复明斗争中南少林被清兵所毁,这一段历史鲜为人知只是在民间悄悄流传,”寺因武显,武以寺名“南少林因而也成为南拳的发祥地,并广泛流传民间。

      由于南少林与天地会的密切关系,在研究南少林时,红花亭的历史地位,更加显示了它的重要位置。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