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镇海堤散记

    镇海堤散记

      □游荔生

      黄石是“名镇”,又一直有“莆田粮仓”的荣誉,著名的东甲“镇海堤”作用大。

      镇海堤养许多肥沃的田,水稻、许多庄稼相当好,蔬菜收成也极可观,到处绿油油的。“莆田的乌克兰”,出产好米。此外蚕豆和地瓜,在莆田应当首屈一指。

      骑自行车去看镇海堤,路边有小河,平远静穆,嘉树四合,郁郁葱葱,别有境界。沿河房子,多是新的,绿色相衬,另是一种格局,清秀,同时兼厚重。

      黄石的内河,虽不大,然而屈折平衍,因之引水灌溉两岸,十分便利,土地极其膏腴。

      东甲的海边,有风景。东甲第一缕晨光,喷薄而发,照亮了“莆田粮仓”。晨曦下的东甲海,静,美。漫步镇海堤,可静静享受海风的抚慰,体味海的气息和博大。

      一排排渔船停靠海边,整装待发。高高矗立的桅杆,是风的使者,是船儿的导航。

      滩涂上,出现白鹭,弯弯的曲颈、细细的长喙、修长的细腿、雪白的羽毛、轻盈的身姿,这些海边的小精灵,或轻点细足、或引吭高歌、或翩翩起舞,一举一动都显得如此优雅、迷人,在海面上倒映着成排古朴的木船的剪影下,构成水天一体、动静相宜的美景。

      海堤旁,成排的木麻黄历经多少年的风吹雨打,依然傲然挺立,默默守护村庄的宁静、祥和。

      以往的村庄,无论晴雨,都可见屋上飘扬青烟和白烟。房屋多白墙,接瓦连椽紧密如精巧图案。立堤上,可以眺望渔船的白帆。村人的艰难处与美丽处,实在可以平分。

      今天,美丽多一些。海边成排的渔船,满载希望,驶向冉冉升起的朝阳中。

      成片的滩涂,也是聚宝盆。滩涂主要养殖跳跳鱼和海蛏。跳跳鱼长相怪异,头大,嘴宽,双眼凸出于头顶,能灵活转动。两前鳍发达如爪,善爬行跳跃。它们的警惕性很高,稍有风吹草动,就“倏”地钻入洞中。

      滩涂上,还有不少野生的小螃蟹,它们与跳跳鱼和睦相处,相安无事,但有时也会在跳跳鱼前张牙舞爪。

      东甲的“小杂海”,非常好的。物美价廉的小管,又名小鱿鱼,俗称小管仔,真正的“绿色食品”; 小鱿鱼是柔鱼,肉质鲜嫩,营养成分多,出了名的好吃,个头不大,吃了一次就忘不了。

      吃东甲的“小杂海”的小管,一个幸福的事。夏天黄昏,有时候,黄石街道可买到有仔的小管。这种小管,是“有饭小管”,用其做一道原汁原味的海鲜,味道好极了。东甲的“小杂海”,谢谢!

      讨“小杂海”的人,许多。这些人,心平气和生活、劳动,平常日子却各个按照一种分定,很简单的把日子过下去。

      “小杂海”,好吃,里头有“钱”,有梦想,自然送人的。

      镇海堤边的人,不辜负自然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历史毫无担负,世代活在这美丽的地方。他们还种植海蛏。

      东甲的海蛏肥嫩鲜美。渔民从滩涂里挖出海蛏,装满竹筐,再放在海水中摇动漂洗,海蛏褪去一身的污泥,露出淡黄色的外壳,白色的触角向外延伸。

      远眺,烟波浩渺的兴化湾上有一岛礁。礁上有一东甲塔,建于明万历年间,由明代“三一教”创始人林龙江为“镇风”、“锁水”而建,石建仿楼阁式,空心,露出海面,故也被当地人称为“塔仔”。历经多年的风雨侵袭、海浪冲砥,塔仍然屹立在海天之间,成为航向标。

      镇海堤似长龙,横卧入海口。镇海堤全长6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迄今已有1200多年,然朴素、简单,与周围的景色浑然一体,自然贴切。

      镇海堤,其实是风景的。这里的阳光很透明,这里的水很透明,这里的空气也很透明。或许正因为如此,村人才有了一双透明的眼睛,可以透过烟尘云雾,望见千年不变的岁月时空。

      今天,烟云消散,雨过天晴,镇海堤三个字,仍然像闪烁的灯光一样,照亮着黄石一方天空,温暖着一些人的心灵。

      镇海堤三个字,有内涵的。

      唐元和年间,为抵御海潮、围垦埭田,福建观察使裴次元,组织村民筑造镇海堤,后历代屡有重修,是福建省最早最大的海堤,保护着兴化南洋平原20多万亩良田。

      有了镇海堤,南洋平原可一年三熟,鱼米丰收;镇海堤毁,则南洋平原蒲草丛生,泽国水乡。故,镇海堤有“海岸长城”之称,有碑为据。

      石碑铭刻::“莆自唐观察使裴次元、长官吴兴,始堤海为田,延袤数百里,若遮浪、东角,尤当海涛劲敌,岁吞□为患。揭阳黄侯一道来守,叹曰,搏柔土以抗狂涛,非计也,白其事于巡按方君崖,于遮浪筑四石矶,外建松木,实乱石百艘,以杀潮势,乃传堤叠石,高九尺,长一千四百余丈,横亘屹立若长城,计用石十倍其长之数,木灰徒佣费甚夥,给公帑不满百金,多措置罚赎。岁五月始工,越八月告竣,斯役固一郡大计也。尝闻洪武、永乐间,堤两决,白浪直趋壶公山下,草木尽死,积岁修治,未有计用石者,镇定坤维,消弭海祸,可谓不世功矣。两乡立祠祀侯。取埭田十亩以充香灯,砻石竖碑纪绩。侯既去,郡丞谭公铠终其役。余追述其概,刻之碑,系以词曰,粤惟史迁,河渠有书,循吏继作,水利是图,召埭城北,韦堤江西,眷兹捍海,功实与齐,狂飚彭浪,长城屹如,奠居□席,沃壤□□,昭揭骏功,永世无□。”

      “镇海堤造福后人,纪念馆缅怀先贤”,还有镇海祠,祠联有意义。

      镇海祠,系清道光年间邑人陈池养修堤后重建。祠内纪念历代修堤人9位,并用碑文记载了历代修堤的有功人士400多人的事迹。该祠,再现了裴次元等历代建堤功臣们的形象,记述其功绩,褒扬其精神。

      一个名字可以流芳百世,一条长堤可以流传千古。

      晨光,照耀着简朴的渔船、古老的石塔、千年的镇海堤,照耀着许多乡村。

      啊,镇海堤!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