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旅游>从秋游崇福村想起的

    从秋游崇福村想起的

      □無為

    1.jpg

      正是由于我的一篇《流淌在山坳中的萩芦溪》的文章,点燃了高中同学畅游崇福村的激情而一发不可收拾,一番众说纷纭后,秋游时间最终定于十月六日。班里把带路的向导工作安排给了近段去过两次萩芦的我,显然也是非我莫属,听到群里有人称我队长,心里不禁阵阵窃喜,自己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担任小组长,枪顶多也就七八条,这次有一个排的兵力,小觑不得,心里不免有些飘然。

      然而随着秋游日期渐近,我的心里开始忐忑,我文章中景物的描写和上传的相片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无可置疑与现实有着相当差距,会不会造成不去渴望,去了失望的巨大反差而招来指责呢,要知道,这是我们班自2000年攀登九华山后,时隔十六年且年近花甲仅有的一次集体户外健身活动,责任重大,应该说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于是我便在微信里特别强调“提提神,炼炼腿脚,应该是共同的收获”,善意的暗示多少慰藉了当时我七上八下的心境。报名在意料之中,男生仅有四人参加,整体阴盛阳衰局面仍在持续。我想,今后必须燮理阴阳,方可阴阳互根,阴平阳秘。具体方药,有待秋游之后,由专家来四诊八纲、辨证施治。

      出发当日,天色灰蒙一片、几团浓黑的乌云笼罩着整个苍穹。老天爷开开眼哪,这可是十六年一遇的班级活动,还有远路专程回家的同学,千万别砸了啊,我心里默默地祈祷着。然而大家显然并不在乎,一路说笑着驱车前往素有城市后花园之称的萩芦崇福村。車子在几棵大樟树前驻足,刚踏出車门,一股清新扑面而来,我不禁贪婪地深吸了几口这久违了的新鲜空气,脑子顿感豁亮了许多。

      小桥、流水、人家,一幅山里乡村美景也同时呈现在了眼前,女同学们像刚放出笼子的小鸟,叽叽喳喳笑个不停,我连忙举起手中早已准备好的单反,留下这美好的瞬间。看着大家喜逐颜开的得意,我这颗悬着的心也渐渐地释怀了。沿着溪边栈道上了石阶,站在水库坝上,视野一下子开阔了许多,远山葱笼翠滴,近水镜平清澈,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好一幅“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的瑰丽景色,顿时使人遥襟甫畅,驰目骋怀。我无不贊叹大自然的美景,但更景仰它造化的深邃和隽永。

      绕着水庫周遭的木栈道,我们徜徉在青山绿水之间,远离城市的喧嚣,摆脱儿孙的困扰,我们尽情地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和悠闲,让心灵在这时空的驿站得以憩息片刻,以仰观宇宙之大,穷极视听之娱。清风徐来,带着淡淡花草的芬芳;鸟儿幽鸣,送来阵阵秋意的凉爽。移步换景,水边亭子里传来天籁般的曲子《鸿雁》,我拿紧相机赶了两步上前,人群中出现了惊艳的一幕。

      已是花甲之年的彩萍同学和她的孙女正和着优美的曲子翩翩起舞,婀娜的身姿如岸边的纤柳扶风曼妙,甜蜜的笑靥似山陲的月季姹紫嫣红,搭舞台于碧水之上,依青山为舞台背景,风姿卓约的大姐完全融入山水之中,尽情地施展着她的舞蹈天赋。要不是親眼所见,谁能相信她已经是有了两个孙子的奶奶了。欢快的舞蹈,舞出了年轻的心态,舞出了幸福的情感,舞出了人生的精彩。这一老一少堪称一绝的表演,给这静谧的大山,带来了秋的多彩、春的生机。大家在报以热烈掌声的同时,向她投去了羡慕和敬佩的目光。有诗贊曰:谁道桑榆霞已晚,分明春晓艳阳天。我的相机同样记录下这激动人心的一刻,使之成为永远的记憶。

      “队长,这边也来一张”,不知是谁用甜润的嗓音招呼了一声。我无暇顾及周边的景致立马小跑过去,为同学拍照也是我今天的最爱。眼前一把秋千椅在柳荫下轻轻地摇荡,背衬着一泓秋水碧波荡漾,我打心眼里钦佩谁选择了这么一个前中后景俱佳的拍摄位置,看着走上前去的原来是丽萍同学,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不好意思地拉着另一位同学一起坐下,显得有些矝持、腼腆。

      我举起略显沉重的相机,聚焦着她的身影,一位既有江南美女的独特风韵,又有校园园丁的优雅气质的成熟女性,双眉微颦时,让人怜香惜玉;回眸顾盼时,叫人缱绻留连。她的嘴角总是挂着丝丝微笑,是那么的坦然淡雅,娇婉蕴藉,给人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感,又仿佛当年高中班主任陈新老师的倩影,慈详而端庄,娟秀而典雅。有道是“水上亭台画中人,山美水美人更美”。我的眼晴禁不住在取景框内多停留了一会,才慢慢地轻按快门,生怕惊扰了这美好的思绪,内心祝愿她的生活像这秋天里的收获,丰硕而美满。

      往前就是勇敢者的天地——铁锁桥,悬空飞架在水库两边,一旦有人上去便晃悠不停,叫人惴惴不安。谁知素敏同学与孙子一马当先冲了上去,还来了几个造型,我不免惊讶,哪来的胆子如此超凡。有同学告诉我,素敏时常带着孙子外出郊游,全家已把旅游当作了一种生活方式,既陶冶了孩子的情操又锻炼了身体,既增加孩子的阅历又提高写作水平,可谓一举四得。难怪每张照片,婆孙俩形影不离,可见其感情之深。

      有人说,她把养育孙子看成是自己的职责本分,她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孙子的身上,孙子就是她生命的全部,她就是孩子的守护神。  我想,这山里人家就是大山的孩子,他们世世代代在这大自然的怀抱中成长,一方水土养育着他们而生生不息。因此,这里的人们对大自然的恩赐也有着一份敬畏之心,他们留住了青山绿水,留住了记憶中的乡愁。但愿我们的儿孙们长大后能够像山里的人们一样,饮水思源,对抚养他们成长的长辈们也能够尽一份孝心,行跪乳之恩,效反哺之义。

      走过铁锁桥是对我们年长者心理和生理平衡的一种考验,但顶多只能算是牛刀初试吧,因为只有我心里明白,更严峻的挑战才刚要开始。我们回到村口的桥上,俯瞰足下,只见零散的溪石,毫无章法的布白倒成就了其参差错落,鬼斧神工般地凿出了处处坑洼突兀,砥砺着湍急的溪流,形成许多形状各异的小瀑布,点缀上人工制作的水车,酷似园中山水盆景,小巧玲珑、惹人喜爱。

      爱美的女同学没有忘记在此留下自己的丽影。随后,大家挽起裤脚,缘溪而下,开始了寻幽探秘的历险行程。这是一条与溪面齐平,利用散乱溪石铺就和人工凿出的溪边小径。 一路上,大家或跳跃,或攀爬,或倚靠,或趟水,举步维艰地前行着,但个个像小孩似地欢声笑语,嬉戏玩耍,还不时地随景拍照留念。行走开始时,人流如梭,熙熙攘攘,及至过半,游人逐渐稀少,最后剩下的一帮年轻人也开始折返撒退。我表面故作镇定,心里却在打鼓,前方出现什么情况不得而知,我一边鼓励大家,一边快走到前边“侦察”去了。

      情况没有想象的那么糟,只是有两处地方溪水漫过石头,需要赤脚趟水过去,大家已经没了男女之分,手拉着手,肩搭着肩,相互支撑着、携扶着,步履蹒跚,最终踉踉跄跄地跨过这两道关卡。我被这一幕同窗友情的接力感动着,突然想起我写的广化寺分校生活《永远的记忆》情爱篇中,有一“虽无秦晋好,但愿老相知”的诗句用来作为写照,不知是否妥贴。

      险路已经过去,终点显然不远,大家围坐在一块巨岩上,耳听流水淙淙,鸟鸣依稀;眼观草木萋萋,碧涧叠瀑。身处幽壑空谷中的他们,早已忘情于山水之间,醉心于谈笑之中,全然不知老之将至,自豪写在了每个人的脸上,满足挂在了每个人的嘴角。有道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想,还有什么能够难倒这些经历过文化革命、知青上山、独生子女、失业下岗等暴风雨洗礼的五零后呢?!

      上岸后过马路对面,莆阳四大古陂之一的太平陂就筑立在萩芦溪上。由于前些天台风袭扰,雨水充沛,所以河床显得格外宽阔,激流勇进的溪水倾泻而下,撞击着溪中顽石,或溅起雪花朵朵,或扭成旋涡卷卷,发出哗啦啦的响声迤逦而去。置身其中,似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磅礴气势。溪中一块巨石上站着身穿黑色服装的林杰同学,他高举着双手呼喊着,像要喚醒这沉睡的山谷,颇有些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霸气,与周围峻拔的山峰,汹涌的溪流的意境十分契合,我立马举起相机咔喳,抓拍到了这永恒的一刻。

      我想,刚才不经意间的造型与他平时的艺术修养是分不开的,看似偶然,其实必然。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他笔耕不辍、造诣颇深,已经取得了娇人的成绩,人称他的书法“龙跳天门,虎卧凤阙”,似乎他就是为了艺术而生的。就像眼前这萩芦溪的流水,他的艺术生涯或许是曲折而漫长的,他的创作源泉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他的创作精神则是百折不挠、勇往之前的,直至汇入艺术的海洋。人们有理由相信他,在艺海大浪淘沙的搏击中必将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

      走近太平陂,它静静地横亘在溪的两岸,斑驳的印迹昭示着它沧桑的身世,坝上飞泻的珠瀑彰显着它时尚的今天,九百多年的辉煌历史如今仍在续写,为民所用、造福桑梓的诗篇仍在吟唱,它给旖旎的自然风光增添了厚重的人文景观,更为这秀丽的萩芦溪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人们将永遠缅怀先民们所创造的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不朽伟业,铭记他们为世世代代家乡子民的繁洐生息所做出的历史性功绩。

      秋游已渐渐地拉上它终场的帷幕,崇福村的风貌给人的记忆是美好的,它给来这里的人们带来山的幽静,水的柔美,溪的灵动,陂的古韵,我不禁想起苏轼《前赤壁赋》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心中膜拜着这位大文豪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是啊,只要人们放荡形骸,纵一苇之所如,凌万倾于茫然,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我们的生命也将和眼前的大自然一样尽皆无限。在我放飞怀古的思绪中,车子也驰离了这颗镶嵌在山岰中的明珠——崇福村。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