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人物>邓伯元、朱雁娴画家伉俪的心灵后花园

    邓伯元、朱雁娴画家伉俪的心灵后花园

    1.jpg

    邓伯元在花园

      法国巴黎以西70公里有个吉维尼小镇,与其他闻名的建筑不同,那里有一处令众多旅行者心驰神往的地方——莫奈花园。多姿多彩又诗情画意的花园景观,每一角度都是美丽的风景画。在那里诞生过莫奈著名作品《睡莲》和《日本桥》,它是印象派画家莫奈的精神后花园。

      “画家就是作曲家,每一幅画里都隐藏着一支曼妙的乐曲。”青年画家邓伯元的家里同样也有一座空中花园。小园被画家打造成一支隐匿于闹市的自然序曲,演奏着艺术家伉俪的创作热情和梦想。

      位于涵江光明街的画家寓所,楼虽不富丽却是敞亮有致。静默的高级灰里流淌着简约的中式设计风,进门是一阙条纹木格镶嵌一幅深蓝底的古木雕版。“山风集雅”四字篆书匾额悬于其上。房间梁柱、横梁走线都搭用着骨节分明、赭褐色的老竹和长木。古典红木沙发背靠着一段起伏的白墙根,如徽派建筑的半垣般雅致。这个巧妙的隔断,既分开了客厅和茶室,又能形成相互通融的整体。满屋大大小小的名家画作彰显着主人的收藏爱好,家和创作室,界限模糊,有1+1>2的艺术效果。

      旋转扶梯上去的二楼,就是画家邓伯元、朱雁娴伉俪的共同画室,图书、宣纸、笔墨,比比皆是。屋里有墨香,屋外有植被,玻璃墙透着几缕阳光、这样的景色四季变换定能打动画家美好的心灵。现在楼台园中生长着许多层次有别,体态各异的绿植:兰花、修竹、荷花、绣球、木槿、紫藤,葡萄。院里真有一股自由的“蛮劲”,杂草可长,青苔可生,连老旧的缸、瓦、盆、碟里都漂着苍翠的浮萍,它们和睦共荣,载满着自然的生命力。外墙上挂满斗笠、老扫把、木锯子等劳作工具,透露着小院四季更迭皆有人照料。小园旁的楼顶上还有一片天地,紫藤萝盘着楼梯旺盛生长。拾级而上,最顶层的天台南面种荷,有鱼嬉于塘里;北面有片迎春花,一只羽翼色彩斑斓的雉鸡蛰伏花丛里警觉且孤傲地盯着陌生人。如果不是周围的高楼建筑提醒,这番隐于市的自然野趣实属稀有。花园里热闹非凡,“咕咕,咕咕”的是鸽子,“咕——”是斑鸠,还有一只大乌龟在院落来回爬行……

      画家的庭院简直就是一片生态园,但画家邓伯元对乌鸡是有偏爱的,他笔下塑造了很多乌鸡的形象。在邓伯元的作品里,《五更月》、《沁山村的风景》、《乡村佛晓》等获取了几大画展的奖项,画作里多是稻草垛和乌鸡的生动场景。

      在邓伯元的作品中,乌鸡、稻草代表着一种归园田居的故土情怀。身居画室里,这种乡土情怀又融于这一方楼台花园中,邓伯元在《画室外的春天》里写道:“我的思绪跟不上春的步履,回到画桌前我依旧细细勾画着秋冬里的乌鸡、蜻蜓和稻草。我只能慢慢地渲染、分染、点染、丝毛,哪怕有那么多需要完成的画等着去完成。每一次累弯了腰,我都要慢慢画到最后的光彩呈现。”现在,画家邓伯元又开始了山水画的探究。

      也因为这份内心的纯澈和执着,生于莆田的邓伯元和东山的朱雁娴在福建师大美术系学习时结缘后成家。他们排除偏见,亦情亦友,耕耘于莆田美术教坛二十几年,平时利用课余时间钻研中国画,现在他们已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多年。他们合作的体现家乡沁后村的乡村面貌的作品《正午》曾获得2006年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半夏》、《沃野千里》也相继获奖。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他们不是属于那种大相径庭或是大融合,而是一方的成就会促使另一方的新探索,画画让他们的相处有一种你追我赶的张力。在生活中,他们已形成一种默契,你在上课,我就在家做点家务;你去写生,我就照顾孩子照料家庭,两人的相处之道有自我,也有谦让。如果说是因为绘画让他们走在一起,那么因为艺术,两人都保持着各自独立的精神。在画家邓伯元眼里:朱雁娴是个比较有独立个性的人。画家朱雁娴从家乡东山一名教师离开家乡,曾在福建师大美术系学习了两次,去年还取得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硕士学位,她的作品《闽南十二月》获得了中央美术院研究生毕业创作展优秀奖并被美术馆收藏。从生长的“海面”到工作的“地面”,她不惧挑战新环境,从油画创作到中国工笔画,从描绘苦瓜到描绘蔬果,现在又随着季节的变换描绘自家庭院的梅花、紫藤花、绣球花。她在渲染细微植物花果世界里继续探索自我内心的后花园。

      世间家庭组合的方式千万种,爱情、婚姻、家庭,人的一生不长不短。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邓伯元与朱雁娴两人间的执“笔”之手,与子偕老的笔墨情缘, 如一段静水流深的山间清泉,纯澈悦耳……晚报记者 林爱玲 文/图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