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化>莆仙方言与古代汉语

    莆仙方言与古代汉语

      □陈纪联

      汉武帝时,造反的闽越王被消灭,福建原有的居民全都被迫迁移到江淮一带,只有为数极少的人逃遁于深山密林之中。后来逐渐聚拢起来,在治地(今福州)建县。至魏晋南北朝、唐末、五代十国间,大规模战争、天灾和瘟疫,使北方人大举南逃。入闽者开发福建蛮荒之地,这些新移民大大超过当地土著,成为新主人。其文化成为主流文化,中原语音在这里扎下了根。

      与此同时,北方由于汉、胡杂居,中原语音被消融、异化,发展成为新的汉语语音系统,迅速扩展整个北中国。而南方保留中原语音的省份,由于与土著语言结合,产生了各自差异的地域语言。

      从现有资料看,至少在宋代,福建的语音已与其他地方有较大差别。宋·吴处厚《青箱杂记》记载,泉州人刘昌言随陈洪进归宋后,官一直做到枢密副使。别人看红了眼,在宋太宗面前一直说他的坏话,甚至说他是闽人,“语颇獠”,陛下很难听懂他说什么。太宗不理,生气地说,我听得懂他的话。宋亡后,北方话已逐渐传到南方,这在元初诗人邓中斋的《鹧鸪词》中得到印证。其词有“天长地阔多网罗,南音渐少北语多”之句。

      社会的闭塞,交通的不便,乡音的难改,尽管数百年来沧海桑田,南方依旧保留中原语音的基本词汇。另一方面,由于近百年来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推广,以及国外、境外外来语汇的冲击,许多新词汇已取代了原有的旧语汇。尽管如此,不少古代汉语仍旧保留在我们莆仙方言中。我同时注意到,莆仙方言中许多词语无法用文字表达,但也有不少原本有字的语汇,由于我们缺乏研究,书写时却用白字、错字代替。特别是莆仙戏传统戏曲剧目手抄本,更有古汉语的宝库。

      我闲时捧读古书,抄摘了一些古代汉语在莆仙民间口头仍在应用的语汇。偶示文友,文友鼓励我公之于众。我略加整理,不求对语汇全面的解释,只取其基本精神,加以比较说明。

      大家:莆仙话称婆婆为“大家”(音转为“筑高”)此乃汉魏时之称谓。

      箸:莆仙话把筷子叫“箸”。这是古时的叫法。《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九:“上(唐宣宗)曰‘朕近与此女子会食,对朕者箸。性情如是,岂可为士大夫妻!’”

      小娘子:莆仙话小姑娘叫“小娘子”,通常也称未婚女子,起源也古。

      特故:莆仙话“故意”叫“特故”。元·关汉卿《救风尘》第四折赵盼儿唱:“我特故抄与你个休书题目……”

      紧关:莆仙话“要紧”叫“紧关”,这是元代的口头俗语。元杂剧《东堂老》:“哎呦!你那里是我兄弟,你就是我老子,紧关里谁肯提我一句……”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