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百年郭风丨曾少敏:园头与郭风的多重缘

    百年郭风丨曾少敏:园头与郭风的多重缘

      文丨曾少敏

      园头,隶属于华亭镇,曾是木兰溪当中的一个小岛村落,交通不便,长期靠渡船跟外界联系。郭风未曾来过园头,但是他与园头却有着几重缘分。他没有在这里留下足迹,留下的多为心迹。

      上世纪80年代初,我的伯父代表报社到福州张罗“华东六省一市中学生作文比赛”事宜,第一次登门拜访郭风时,郭老得知我伯父是莆田华亭人,便向我伯父提议“我们用莆田话交谈”,爱乡思乡之情溢于言表。“我爱人秋声当年在华亭教过书呢。”郭老说,“好像就在你们园头村,时间长啦,有点吃不准了。”我伯父向他转达了报社请他出任“评委会主任”的愿望,郭老二话没说便爽快答应下来。

      过了没多久,我伯父第二次去探望时,郭老便先延续了上次未结的话题,他以肯定的口吻说:“我仔细想了想,秋声就是在你们园头教书。”

      往事一幕幕浮现于郭老眼前:我有一位好同学叫龚承渤,正是你们园头人,当时在莆田县教育科工作,他了解我家境困难,也知道秋声能够胜任,就挑“最有把握的”,推荐她去园头学堂任教。记得那是1943年前后的事。秋声上了一个礼拜课回来告诉我母亲,有些学生缺少学习用品,婆媳俩凑了点钱,买了一些簿子、铅笔去分发给大家……

      当时正值抗日救国之际。郭风于1941年春毅然辞离莆田县凤山小学教职,奔赴永安担任共产党领导的“华南通讯社”编辑,家中只留下寡母妻子,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为了维持生计,靠秋声外出教书挣些钱贴补家用。

      郭风不满3岁父亲就故世,母子相依为命。郭风年幼多病,林秋声之父是中医,母亲央人请他给郭风看病,一来二往两家的关系就热络了。林医生怜惜郭风聪明过人,使尽浑身解数治好了郭风的病,而郭风母亲担心孤儿寡母将来儿子娶不了亲,于是郭风12岁那年,在双方家长的撮合下,就跟比自己小两岁的秋声订了婚。次年,莆田霍乱流行,秋声的父亲在行医中不幸染疾而终。待郭风18岁莆田师范毕业后,这一对苦命人便结为伉俪。郭老在回忆中说“我们从来都没有家长把自己意志加在我们身上的感觉”,还夸母亲“有眼力”,给他找了这么一位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善于持家的好妻子。夫唱妇随,义无反顾。后来的后来,秋声陪郭风一起蹲过“牛棚”,尽心尽责照顾他的饮食起居,支撑他度过了劫难厄运,重获新生。

      1980年7月,操劳一生的秋声病逝。郭老为之黯然神伤,觉得有愧为夫之道,没有让她过上一段安逸生活。郭老说:“每当我伏案整理文件时,似乎感到仍然有一双温暖的手,一双为我所熟悉的手,一双因家务沉重而显得粗糙的手,在旁帮助我,这不止是帮忙,这中间具有对我最亲切的勉励和体贴……”

      郭风是传统的。传统的郭风重情义,因为爱秋声,他像一株古老而枝叶繁茂的牵牛花,将蔓藤伸向了秋声工作过的园头村。权且称做爱屋及乌吧,凡是园头去见他的人,特别是从园头出身的文人,如上海作家我的伯父,还有莆田作家龚玉瑞,他都热情接待,殷殷寄语,文学创作上循循善诱,予以悉心点拨。

      1992年秋天,龚玉瑞陪同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主席云里风赴福州面晤郭老,商讨开展国际文化交流。郭老听说他们两位都是华亭园头人,紧握他们的手久久不放。又是叙乡情,又是出主意,又是推介福建当红作家和省作协办事得力人士,一见如故,从而结下了一种新的緣。至此,郭老与园头有着三种緣,一为由他爱人结下的緣,二为他直接与我伯父结下的緣,三为他亲身与马来西亚华文作协主席云里风结下的緣。三緣盘根错节,扯也扯不开。三緣相互促进,结出累累硕果。笔者不由感慨:郭风不是“过风”,而是一阵接着一阵、经久不息的长风!

      郭风的爱人秋声可谓赴偏僻农村“支教”的先行者。那时候由华亭到园头,一路草莽,曲折羊肠,其付出的辛劳园头人定会铭记于心。如今的园头架设了双桥,水泥大道四通八达,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化村,这里面不也有着秋声的功劳、郭老的关心和支持吗?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