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人物>柯建铭:身为公路人 甘当铺路石

    柯建铭:身为公路人 甘当铺路石

      他以默默耕耘、忘我劳动的奉献精神,以满腔热情、风雨无阻的养路情怀,谱写了一曲悠扬的养路之歌。他就是市公路局南少林公路站站长——柯建铭。

      台风“尼伯特”威力大,雨量多,尤其对莆田公路交通带来严峻考验。7月9日,南少林公路站分成多组奔赴公路一线,有边沟清理组、涵洞清理组和桥梁检查清理组,按抗台预案各司其职紧张作业。站长柯建铭把最脏最累的路边沟清理工作抢先揽下,在黄石高速往城区方向积水现场,边沟清理组利用铁扒、锄头将淤积在沟里的散发着臭味的垃圾、淤泥及牲畜尸体一一掏出。有时沉积物较大,器具够不上,柯建铭不顾脏臭,强忍着骨质增生的痛苦,徒手掏挖,搬移除尽。职工们为老站长的拼抢精神所感动,纷纷挽袖加劲把边沟清理干净。

      1979年,刚满17岁,一脸稚气的他毅然走进了大山深处,成为龙岩市连城李屋坑公路站的一名养路工。在“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沙土路上,一干就是12年。直到1991年,他才被调回莆田。柯建铭所负责的南少林公路站,担负着35公里国省干线的养护任务。管养里程长,任务繁重,人手少,加班加点那是家常便饭。作为站长,他难得有节假日,除了要承担日常养护任务外,还必须24小时待命,随时应对突发事故。

      2013年8月3日凌晨,他接到从110转来的通知,福厦路南少林路口路面撒满油污,影响行人和车辆的安全。柯建铭闻风而动,立即召集当班人员赶赴现场。到了现场,他发现,原来路面满是“泔水”,一阵阵酸臭味呛得人直想吐。柯建铭二话没说,便招呼大家忙活起来。他们先铺上沙土吸附油脂,然后清扫,如此反复操作多遍,直到油脂处理干净……他表示,公路人就得这样,要不怕脏,不怕累,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这或许跟他们的职业特点有关。

      道路抢通是公路人的重要职责,平时他们默默无闻坚守岗位,但在灾情面前,他们要敢于担当,勇于战斗。在同事的记忆里,每一次抗洪救灾,柯建铭总是冲在最前面,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去年8月8日台风“苏迪罗”登陆莆田,下半夜3时许,柯建铭带领职工顶风冒雨上路巡查,在福厦路附近发现有一个涵洞被树枝垃圾阻塞,排水受阻,积水已漫过路面,严重影响过往车辆的通行。见此情景,他马上和大家一起对涵洞进行清理。但无奈垃圾已把涵洞堵得严严实实,此时锄头、铁锹等已发挥不了作用。情急之下,他第一个跳进水沟,用双手使劲地把堵塞在涵洞里的垃圾、树枝一点一点往外掏。已经一天没休息的柯建铭,此时已是精疲力尽,双手不自觉地发抖起来,有人要把他替换下来,可他说,没事,就这样经过1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涵洞终于被抢通了。这时,他又和大伙一起,拖着疲惫的身躯继续巡查……类似这样的事例,在他的养路生涯中枚不胜举。

      作为公路人,柯建铭能舍小家为大家。1997年,他的妻子患上了“红斑狼疮”。为了给妻子治病,已花去了他大半辈子的积蓄。孩子需要上学,老人需要赡养,养家糊口仅靠着柯建铭微薄的工资,家庭的生活重担全压在他的肩上。而此时,过度的劳累使他犯上了腰椎劳损,但他并没因此而消沉,并没因此而影响工作。在他的带领下,每年度评比,南少林班站总是名列前茅。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老柯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2008年,汶川大地震,公路职工都在踊跃捐款捐物支援灾区人民,收入微薄且家境不佳的他毅然向党组织交上“特殊的党费”,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尽了一份绵薄之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柯建铭凭借着踏踏实实的作风和孜孜不倦的努力,先后获得了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省优秀共产党员、省优秀养护工等荣誉称号。面对殊荣,他坦言:“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养路工,一块铺路石……

      晚报记者 钱碧云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