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西湖边上祭忠魂

    西湖边上祭忠魂

      清明前夕,为了协调海内外陈文龙后裔清明期间到杭州西湖祭墓一事,福建莆田陈文龙纪念馆一行四人来到杭州西湖,寻谒陈文龙墓地。

      已是农历二月底了,通往断桥的西湖边北山街上,杨柳依依,繁花似锦,游人如织。一位女士手机上传出缠缠绵绵的情歌,让我们感受到身边的歌舞升平。

      公元1279年,曾经繁华无比的大宋王朝,随着陆秀夫背起宋幼帝在崖山一跃赴海,画上了一个万分凄凉的句号。今天,人们或许还能记起陆秀夫,还能记起文天祥,令人遗憾的是,却有不少人已不再记起另一位壮怀激烈的抗元民族英雄陈文龙。

      在南宋王朝岌岌可危之际,陈文龙以参知政事的身份担任闽广宣抚大使,守兴化军。他倾尽家财招募兵勇组成民军,厉兵秣马以备战。在福州、泉州两城守将先后叛降后,陈文龙固守孤垒,三次斩杀前来劝降的元使,并在城头竖起“生为宋臣,死为宋鬼”的大旗,以表明心迹、激励士气。最后元朝将领把他的姻亲抓去,逼其前去劝降,陈文龙又一次毁书斩使,当城破被擒时,陈文龙见元军在城中放火烧杀,怒声喝斥:“速杀我,无害百姓。”当陈文龙和两子三女以及母、妻等一家人被押至福州元将董文炳军中,面对凌辱逼降时,陈文龙以手指腹正色道:“此皆节义文章也,可相逼邪?”元将唆都企图以“母老子幼”来动摇他,陈文龙慷慨而答:“我家世受国恩,万万无降理。母老且死,先皇三子岐分南北,我子何足关念。”元军见劝降无望,就把陈文龙押往杭州。他从离开莆田即开始绝食,行至合沙时,赋诗一首与他的仲子诀别,表达了视死如归、尽忠报国的强烈心声。陈文龙到杭州后,被囚禁在太学里。景炎二年(1277年)4月25日,他要求拜谒岳飞庙。当他以孱弱之躯蹒跚进入岳庙时,不禁失声痛哭,一恸而绝,死时年仅46岁。据说元世祖嘉其忠义,葬他在西湖智果寺的翠竹园里。陈母被拘禁在福州一座尼庵中,身患沉疴,而不愿看病服药。她对监守说:“吾与吾儿同死,又何恨哉?”周围的人无不为之泪下,感叹:“有斯母,宜有是儿。”到这时候,陈文龙一家,包括其季弟陈用虎,其弟媳朱氏,其叔陈瓒,都忠贞不屈,为国捐躯。陈文龙用一家的身家性命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一种大写的豪气,谱就了一曲忠贞报国的悲壮史诗。

      多少年过去了,莆田人民没有忘记他,福建人民没有忘记他,在与福建一水之隔的台澎金马的老百姓也没有忘记他,数百座陈文龙的庙宇依然香火鼎盛。今年清明,散居于海内外的陈文龙后裔更是纷纷组团前往杭州西湖祭拜他。

      陈文龙的墓就在西湖边上,整个墓地保存尚好,墓前立有一块文物部门关于陈文龙墓说明的金属牌和一块标有“杭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牌。墓碑上描红的“宋参知政事陈忠肃公墓”几个字工整洒脱,墓碑一侧“茶陵谭延闿书”的字样表明墓碑上的字是由当年民国主席谭延闿题写的。墓前的供桌上有几盒食品,香炉里有几支新的香梗,看来不久前有人来上过墓。墓场上落叶纷叠,一片萧然,让人泫然涕下。墓后的一大丛竹子引起我的兴趣,因为早就听说过,陈文龙在这里葬下不久墓上就长出带刺的竹子,这事许多志书上都有记载。《万历杭州府志》说:“参知政事知兴化军陈文龙墓在智果寺旁,葬之次日即生竹,竹俱有刺,人不能登”,《万历钱塘县志》说:“葬之次日即生竹,竹俱有刺,人不能登,众谓忠义所感”。《光绪杭州府志》引自《一统志》说:“世谓岳王为公(陈文龙)前身,今岳坟松不北枝,公墓竹尽生刺,忠魂义魄散为卉木,如出一节,亶其然乎。”翠竹依然青青,我真想上去看一看,这些竹子如今还长刺吗?

      4月7日,海内外陈文龙后裔杭州西湖祭拜陈文龙仪式终于如期举行了。祭墓之时,淅淅沥沥下起了雨,大家都说那是苍天在为英灵垂泪。六百多身着深红色马甲的陈文龙后裔,冒雨庄严肃穆地举行祭拜仪式,深切缅怀先祖的英勇壮举,追念先祖的崇高气节。祭礼过后,雨停风息,我们怀着无限的感慨,依依不舍地告别远葬在杭州西湖边上的先祖。

      当年郁达夫在纪念鲁迅时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我想,随着人们的逐渐关注,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陈文龙这位抗元民族英雄。陈文龙的那种“书生守志誓难移”“唯有丹衷天地知”的豪情,他那种捍卫民族尊严的决死信念,终将让今天的人们感动。□陈天宇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