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化>枫亭元宵游灯习俗小考

    枫亭元宵游灯习俗小考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仙游,元宵节不仅热闹而且持续时间长,尤其是“枫亭元宵游灯习俗”,已于2008年6月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图)。

      仙游枫亭的元宵游灯已经成为丰富当地群众文化生活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至十七日,由集镇区的霞桥、霞街、兰友、学士社区及霞街北门自然村依次进行,参与人员达4000多人。装饰精美的头牌主匾由仗仪队簇拥而行,车鼓队、十音八乐队、女子腰鼓队穿插在各式各样的游灯方队之中,灯架队阵容壮观,蜈蚣灯、松树灯、宝伞灯、水族灯、莲花灯、花篮灯、蝴蝶灯、鸽子灯、蜻蜓灯、凤凰灯、菜头灯千奇百态,异彩纷呈。“百戏彩架灯”融入了戏剧、灯艺和杂技艺术的技巧,让人叹为观止;古朴典雅的棕轿舞、皂隶舞、童身舞也是民俗文化一绝,舞龙舞狮让元宵游灯锦上添花。枫亭元宵游灯不同于各地的元宵灯节,汇集了篝火、社火、放灯、游神、古巫、傩舞等多种古典文化和民俗文化,融合了民间灯艺、曲艺、舞蹈、历史文化、十音八乐、戏剧和杂技等各类艺术,并以游动的方式体现,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枫亭元宵游灯始于宋代。据史料载,枫亭是仙游县文化发祥地之一,自宋至清代,名人辈出,登进士榜的有127人,有文武状元。南唐的晋江王留从效,宋代南康郡王陈洪进,同朝为相的蔡京、蔡卞兄弟,端明殿学士蔡襄等一批历史风云人物,都曾与枫亭关系密切。也许是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催生了枫亭元宵游灯的民俗文化奇观。

      元宵游灯的本质特征是娱神娱人,驱邪迎祥,祈求风调雨顺、国阜民康,并通过游灯活动,浓郁乡情,同娱同乐,增进团结。据考证,宋庆历四年(1044年),蔡襄知福州时,曾布告百姓在元宵大放花灯。于是,故乡枫亭也就有了元宵游灯的民俗活动。明代江西布政司右参议陈迁在《陈倦飞·文稿三》里考证,蔡襄主持漕运时,在枫亭驿赏灯题诗。宋徽宗宣和末(1101-1105 年),蔡京之子蔡攸荣归时,以色乐彩灯回游枫亭。从此以后,枫亭元宵游灯融入了宫廷灯艺的精华,形成了精品文化与民间艺术有机组合的独特风格。宰相蔡京之子蔡绦曾作“香涌太平巷,灯耀青螺峰”诗,描述了枫亭元宵游灯的盛景,其中太平巷和青螺峰分别是今枫亭鱼街和塔斗山。《山房遗稿》、《连江里志——岁节》也记载了这一历史盛况。至明代天顺八年(1464年),枫慈溪两岸不到二里地域,有陈迁、薛大丰、林兰友、徐稚佳相继登第,并在朝为官,时人称为“一溪四八皂”,荣耀一时,灯事更是热闹非凡。从农历正月十三日至十七日晚,由这四位朝官的故乡,依次举行游灯活动,一直延续下来。

      霞桥街因出了宋代武状元薛奕、明朝吏部尚书薛元鼎、户部员外郎薛大丰,乡人以此为荣耀,正月十三夜游灯时,用“独占枫江第一春”为主匾,并以蜈蚣灯为主;霞街是明代江西布政司右参议陈迁的故乡,农历正月十四夜由5个自然村举行游灯;兰友街因明朝御史林兰友,曾于农历正月十五奉旨归乡致祭,因此每年元宵正月十五夜,乡民以“奉旨致祭”作为兰友街游灯的主匾,并以“花盆莱头灯”和彩架为主;学士街因元代状元林亨和宋代端明殿学士蔡襄曾在此读书致仕,宋代王十朋曾作“庆历名臣乡,端明学士里”之诗赞誉,因此学士街于农历正月十六夜游灯,以“大魁天下”和“端明学士里”作为主匾,并以“花盆菜头灯”和彩架为主。自明代至今,这四个街道都依照传统既定的习俗举行游灯。十七夜由北门自然村单独举行游灯。《仙游县志》载,“明户部尚书郑纪写道:‘最爱春光浮合月,好将福夜殿元宵’。”  修 懿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