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文化综合>血脉情缘缔就时代主旋律《两岸一家亲》

    血脉情缘缔就时代主旋律《两岸一家亲》

      “一个大门分两扇,进进出出一家人。一道海峡连两岸,世世代代一条根……”《两岸一家亲》优美动听的旋律,常常撩动两岸同胞心中那割舍不断的浓浓亲情,渴望统一的美好心愿。

      众所周知,这首歌被2011年“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征集评选活动评为全国十大优秀歌曲,是唯一一首表达两岸主题并由两岸作者联袂创作的入选歌曲。2012年9月又荣获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这首新时期主旋律歌曲唱响在大江南北,但听众并不知道,歌曲背后两岸作者“46天的灵感碰撞,200多条的短信交流”联手创作的曲折历程。值此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夕,“经典歌曲背后有故事”报道组围绕《两岸一家亲》的创作之路,为听众解读两岸同胞传承民族文化与血脉相连一家亲的台前幕后。

      故事之一:结缘于妈祖故乡湄洲岛的歌词

      还是先从湄洲岛说起吧。

      湄洲岛位于福建中部的湄洲湾口,与台湾一水相连,是闻名遐迩的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妈祖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2亿妈祖信众魂牵梦萦、顶礼膜拜的圣地,被誉为“东方麦加”。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通过的关于“妈祖信俗”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决议。湄洲岛成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遗产地。

      提起歌曲《两岸一家亲》的创作初衷,歌词作者唐炳椿(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坦言当初写歌就是为了诠释海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和妈祖文化。

      唐炳椿,1962年11月出生在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一个海边小村。他读小学、初中时,虽然没能受到很好的教育,但碰到了一个很“较真”的语文老师,“每一篇课文,老师都要求我们背诵,而且要一字不漏。有时背到嗓子都哑了,老师就贴在我嘴巴边听我背诵。”读高中时,由于没有课外读物,他经常在学校里看报读报。文字写作成了他一大兴趣。扎实的文字功底,加上读报、写作习惯的养成,为之后的歌词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9年,是唐炳椿人生中值得记住的一个年份。这一年,唐炳椿调到了湄洲岛工作,担任湄洲岛管委会副主任,同时被信众代表大会推荐为湄洲妈祖祖庙副董事长。上任之初,凭着对妈祖文化的深刻认识,唐炳椿就深深感到,妈祖文化是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的灵魂。此时,有人向他提议“何不借鉴《外婆的澎湖湾》,创作一首能传唱两岸的歌曲,来宣传推广湄洲岛的旅游资源及妈祖文化。”唐炳椿心里面琢磨,请人写歌谱曲,一首歌就要十多万元的费用。想到这,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脑海产生———何不自己创作?

      虽然从没正规学过音乐,但唐炳椿愣是通过自学掌握了歌词创作的一些基本要领,创作出了第一首歌《海上明珠湄洲岛》,并请人为之谱曲。孰料,这首歌后来被央视“曲苑杂坛”采用。从此之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

      从2006年至今,唐炳椿创作了宣传湄洲和妈祖文化的20多首歌曲,《湄洲缘》、《湄洲妈祖》、《美丽的湄洲》、《湄洲和五洲》、《相聚在湄洲岛上》等多首歌曲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播出。

      2010 年 10 月,唐炳椿根据长期与台湾同胞接触的经验,充分体会台胞的所思所想所盼,创作出《两岸一家亲》歌词。他把同宗同祖、同文同种、中华魂、中国印、骨肉同胞、炎黄子孙、神州大地等具有中华民族特征的词组元素融入于歌词中。

      “这首歌创作的过程,也是两岸一家亲、中华心连心的真实写照。”他向媒体介绍说,之前写的每首歌,都离不开湄洲和妈祖的组词,后来他想写一首更宏观的歌曲,想写一首关于两岸关系主题的歌曲,《两岸一家亲》是他的尝试。该歌曲歌词有感于一个大门分两扇,进而联想到两岸无法改变的血脉、文化和地缘等事实,阐述了两岸永远是一家人的永恒主题。

      故事之二:46个昼夜200条短信见证“亲情”

      歌词作者唐炳椿在2011年5月21日(唱响中国颁奖音乐会)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访时说,他只是一位业余词作者,过去从未参加过征歌比赛。2010年11月11日,唐炳椿接到福建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唐晓燕的电话,在肯定了他的参赛作品《两岸一家亲》歌词有影响力的同时,希望他能找到一位台湾同胞为该歌词谱曲,以体现海峡两岸的亲情关系,并建议他在12月初完成作品的创作,争取参加“唱响中国”全国比赛。

      随后唐炳椿立即联系了2008年来湄洲朝拜妈祖时认识、2009年曾为他的歌词《湄洲和五洲》作曲的台湾创作才女彭立。彭立很爽快地答应为《两岸一家亲》谱曲,并同意参与“唱响中国”征歌评选活动。

      一个在福建湄洲,一个在台湾,唐炳椿和彭立两人通过短信进行交流、探讨。为了鼓励彭立发挥水平,唐炳椿特意发了一条短信:“您要加油啊!”,她回短信:“我尽力!我这辈子最大的挑战应该就是认识你吧!哈哈。”

      由于时间紧迫,彭立加班加点修改曲谱,并自费20多万新台币请台湾乐队为这首歌曲做伴奏带。2010年12月5日,彭立便将配有声音的《两岸一家亲》传了过来,专家们听后,觉得旋律很好,建议将伴奏后部的鼓声消掉,并将时长控制在3分钟左右。

      三天后,唐炳椿和彭立修改后的《两岸一家亲》和《湄洲和五洲》两首歌顺利入围“唱响中国”征歌评选活动福建赛区优秀作品,其中《两岸一家亲》名列第一。

      然而,《两岸一家亲》在创作和参赛中也是一波三折,充满艰辛。

      2010年12月6日,彭立在“唱响中国”参赛的有关表格上签名,她署的是“彭立”。然而,她提供的身份证上的姓名却是“彭秀琴”,唐炳椿只好在网络上将表格重发一次给她,并告诉她署名要写上“彭秀琴(彭立)”,否则就不符合参赛条件,大家也就白忙25天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为力求完美,12月17日福建省征歌办决定到北京请乐队重新制作伴奏带,要求彭立和男歌手一起上北京录音。可此时彭立偏偏患上重感冒,不能到北京录制。彭立只好在台湾将声音录好后传到北京合成。经过4天的努力,伴奏带几乎做好了,但在北京录音棚合成时觉得最后一句“神州大地满眼春”只有男声不完整,建议女声一起唱。为了这一句,彭立在台湾找了好多录音室,最终把声音发到北京录音棚合成。经过由福州指导、莆田中转、台湾录音、北京合成,当天晚上下半夜重新制作的歌曲大功告成。那天正好是2010年的平安夜。

      200多条短信记载了46个昼夜的创作之路。从2010年11月11日确定合作到12月25日提交作品之间,短短46天时间,两位创作者在海峡两岸互发短信200多条。这些信息唐炳椿都保存着,并打印成一本小册子,因为它真实地记录着两岸作者联手创作这首歌的酸甜苦辣和心路历程。

      谈及《两岸一家亲》,演唱者师鹏表示:“进入36强评选后,我被组委会找去和彭立一起演绎这首歌。”师鹏透露,他是最能体会两岸一家亲的歌手,“我知道那种思念亲人的滋味,我姥爷的妹妹,也就是我们天津人叫的姑姥姥就在台湾,很长时间姥爷都很想念她。直到上世纪80年代,我们才找到在台湾的姑姥姥。我从小就思念台湾的亲人,也见证了很多这样的场景,每年过年,我们都会给台湾的姑姥姥打电话。”

      据悉,歌曲《两岸一家亲》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大陆31个省市的卫星电视频道等载体连续播出;同时还被选入《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36首集锦》和《“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征集评选活动10首获奖歌曲集萃。

      故事之三:彭立倾心谱就血脉亲情中国韵

      《两岸一家亲》的曲作者及演唱者彭立,1972年1月26日出生于台湾,是闽南语乐坛炙手可热的创作人与制作人。她曾为黄思婷制作的佛经音乐专辑《情缘》,在2003年不景气的台湾唱片市场,卖出了十多万张的销量。

      彭立出道时的名字叫彭莉,19岁进入唱片公司,最早的工作是扫地,后来进入录音棚替艺人端水买快餐。与艺人接触久了,她开始偷偷地练习写歌,台湾唱闽南歌的蔡小虎和江蕙等大牌歌星都唱过她写的歌。

      1996年,她创作主唱的《感谢你的爱》一下子在台湾红了,这首歌至今还在台湾民众中传唱,不过彭立并没有适时地大红大紫。

      很难想像,既有外貌又有才华的彭立,2005年居然剃掉秀发,前往缅甸并在当地剃度短期出家。彭立觉得信仰能给予人力量,让人充实心灵,对于自己的创作也有帮助。彭立认为现代人生活紧张,有了信仰,人的心态才会更放松和平稳。

      2008年,她带着歌曲《感谢你的爱》来到大陆,第一站演出是在厦门。

      由于事业和感情上的不顺,2009年她将名字改成彭立。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彭立来到莆田湄洲岛并认识了湄洲岛管委会主任唐炳椿。唐炳椿喜欢写歌词,他和彭立成了好朋友。

      2010年7月,“唱响中国”征歌活动开始后,唐炳椿和彭立联手打造了轰动海峡两岸的歌曲《两岸一家亲》。她在接受《福州晚报》采访时说:“我要感谢妈祖,让我焕发了第二春。”

      北京合成、台北录音、福州指导、莆田中转的《两岸一家亲》,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的18132首作品中脱颖而出,位列“唱响中国”十大优秀歌曲第6名。彭立说:“当时中国音协负责人、著名音乐家徐沛东老师也有作品参加‘唱响中国’征歌,可他主动为我拉票鼓劲,让我很感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至今,彭立带着歌曲《两岸一家亲》,先后赴北京、福建、四川、广东、河南、甘肃、吉林、云南等地演出,差不多走了近半个中国大陆。彭立形容自己是一只和平的鸽子,从台湾飞到大陆去看山山水水,传播亲情与友谊。

      谈及为这首歌谱曲,彭立说:“我频繁往返两岸,最大感受是两岸本来就是一家,有感而发创作这首曲子。”

      彭立还向新浪娱乐透露,她制作的音乐剧《妈祖的孩子》已完成,与唐炳椿合作创作了儿童版歌曲《我们都是中国人》,年内还准备写首与客家土楼有关的歌《回家的方向》。她说:“我妈祖籍泉州,我爸祖籍梅县,我算是闽南人和客家人的后代,所以我唱过妈祖还要唱土楼。

      2012年 9月24日晚,中宣部主办的《为祖国放歌——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颁奖晚会》举行,歌曲《两岸一家亲》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赵乐)

      编后:由唐炳椿作词、彭立作曲的《两岸一家亲》倾注了两岸音乐人的主观思考和人文关怀,揭示了蕴含在音乐作品中的历史感,引起两岸听众呼唤和平、共同发展的心灵共鸣。一部作品巨大的价值,体现在叙事内容层面和深层精神内涵的高度完美的结合。

      《两岸一家亲》歌词

      作词:唐炳椿 作曲:彭 立(台湾)

      演唱:彭 立(台湾) 师 鹏

     

      一个大门分两扇 进进出出一家人

      一道海峡连两岸 世世代代一条根

      无论家里无论家外血浓于水情意深

      无论此岸无论彼岸同宗同祖中华魂

      两岸一家亲 中华心连心

      只要我们携起手 骨肉同胞不离分

      两岸一家亲 中华心连心

      只要我们献出爱 华夏故园更温馨

      一个大门分两扇 开开合合一股劲

      一道海峡连两岸 说说唱唱一个韵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心手相牵力千斤

      无论这边无论那边 同文同种中国印

      两岸一家亲 中华心连心

      只要我们抱成团 炎黄子孙震乾坤

      两岸一家亲 中华心连心

      只要我们勇向前 神州大地满眼春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