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化>东方女海神妈祖与北欧女海神比较

    东方女海神妈祖与北欧女海神比较

      大海充满了人类需要的财富,但也充满了危险,因此是古人既需要,想探寻征服,又视为怪异可畏的地方,尤其是以海为生的沿海先民,更是充满了对大海的矛盾复杂心情。大海广袤无垠、神秘可畏,古代先民认为大海也是由神灵在掌管主宰着,这些海洋神灵统称海神。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世界上但凡有海的地方,就都有许多关于海神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产生时代或早或晚,海神或可敬、或可畏,五彩缤纷,反映出了各个民族对海洋的认识、态度,体现出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集体意识和特质。

      妈祖作为东方第一女海神,自宋代诞生开始,其所承担的最重要职司就是海洋护航救难,因此,与海有关的妈祖传说最多。目前,妈祖与其他海神、水神的比较研究已引起不少研究者的关注。如其中有的着重与中国男性海神、河神比较,如谢重光《妈祖与我国古代河神、海神的比较研究》[1],闫化川、李丹莹《山东妈祖信俗及龙神信仰的比较研究》[2],李少园《九日山“通远王”与“天妃”妈祖》[3];有的重点与中国其他女水神比较,如林剑英《海峡两岸民众共同信仰的女神——陈靖姑与妈祖信仰比较》[4],叶明生《临水夫人与妈祖信仰关系新探》[5],甘满堂、杨珊珊《女神与家事·国事:临水夫人与妈祖的比较研究》[6],曾美香《妈祖信仰与钱妃信仰之比较》[7],李娟、王元林《海南岛冼夫人崇拜与妈祖信仰比较研究》[8],曾婷《观音与妈祖之比较》[9],李琳《天妃信仰与湘妃信仰生成及传播比较研究》[10];此外,也有的把妈祖与西方男海神波塞冬进行比较,如陈丽华《妈祖与希腊海神波塞冬比较》[11],陈洁《文化视角下妈祖与波塞冬异同性比较》[12],邢莉、白庆侠《东方海神与西方海神的比较研究——妈祖与波塞冬的比较》[13]。然而,目前,妈祖与西方女海神的比较文章尚未见到,是一个空白。实际上,西方神话传说中,不但有男海神,也有女海神。如古希腊神话中就有海洋女神忒提丝(Thetis),她是海神涅柔斯(Nereus)和海洋女神多丽斯(Doris)的女儿,在提坦之战(Titanomachy)时曾召来百臂巨人(Hekatonchires)帮助宙斯反抗提坦神们。还有海之女神卡吕普索(Calypso),是古希腊神话中扛起天穹的巨人阿特拉斯的女儿。本文拟主要以北欧女海神“冉”及其“扬波之女”为例,比较东方女海神妈祖与西方女海神的差异,探讨女海神身上所反映的东西方海洋文化和民族特质的差异。

      一、妈祖与北欧女海神神迹与形象比较

      (一)妈祖与北欧女海神神迹比较

      妈祖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出生于莆田。相传她从小喜好佛道玄微之学,又习得巫医之术,为救济世人而终身未婚,28 岁时在一次海上为抢救渔民而殉身。传说她得到观世音菩萨的超度,成为保佑航海的海上女神。据南宋特奏名进士廖鹏飞于绍兴二十年(1150)所撰《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载:神“姓林氏,湄洲屿人”。妈祖生前是一个民间巫女,能治病救人,预测祸福,去世后民众在湄洲屿建庙奉祀。后世信徒对妈祖不断神化,有关妈祖的生平事迹和传说亦逐渐完整丰富,至明清时代,更编出许多录书刊布流传。作为海神,妈祖的海上传说很多。在清代《天后显圣录》中,妈祖与海有关的“本传”故事和“灵应”故事就有30 多则。如生前“本传”的“机上救亲”“化草救商”“挂席泛槎”“收伏嘉应嘉佑”等;升天后的“灵应”故事,如“温台剿寇”“钱塘助堤”“广州救郑和”“涌泉给师”等。

      综观妈祖生前和升天后的传说故事,全都是以舍己救人、惩恶扬善为主题,妈祖几乎就是儒家忠孝仁义礼智信传统道德的化身。因此,自宋代以后,得到了朝野的认同。诚如廖鹏飞所记:“岁水旱则祷之,疠疫祟则祷之,海寇盘桓则祷之,其应如响。故商舶尤借以指南,得吉卜而济,虽怒涛汹涌,舟亦无恙。”宋代洪迈在《夷坚志》的《林夫人庙》中也载:“凡贾客入海,必致祷祠下,求杯珓,祈阴护,乃敢行。”可见妈祖在民众眼中完全是一位神通广大、勇于救人、可亲可敬的海洋女神。

      欧洲神话的两大主体是古希腊神话和北欧神话。北欧即今冰岛、芬兰、瑞典及挪威一带。北欧神话主要为日耳曼民族之一的斯堪的那维亚民族(维京人的祖先)所创。公元8 世纪到11 世纪,维京人威震全欧洲,是欧洲海上最可怕的海盗,此时相当于中国唐宋时期,也是北欧神话的全盛期。与中国海神妈祖全心全意拯救世人危难的传说完全不同,北欧女海神则是危害人类生命的恶神,其行迹充满了海盗恶行的影子。北欧神话中的海洋神有深海之神伊吉尔(Aegir)、近海保护神兼夏神涅尔特(Niord)。其中以伊吉尔最为著名,其妻子是他的姐姐“冉”(Ran)。冉是一位女海神,传说她惟一的消遣方式和乐趣是坐在危险的岩礁旁或在海上暴风雨时,撒下她的漫天巨网,以捕捉失事船只的亡者。她在海洋深处建有一座“英灵殿”,以沉没的船只作为宫殿的顶部,珍贵华美的珊瑚作为宫殿的柱子,用这样一个宫殿来接待那些沉溺在海中的死者。传说冉残忍又贪财,溺死者生前必须带些金子在身上,在进入宫殿时献给她,以博得她的欢心。冉和海神伊吉尔生了九个女儿,被称为“扬波之女”(The Billow Maidens),她们的哥哥是风。九姊妹常常三人一组,在海上溜达嬉戏,并追随在维京海盗船之旁,帮助他们掠夺过往商船的财物。[14]此外,北欧次要的海神是一群“人身鱼尾”的美人鱼,传说她们生活在莱茵河入海口一带,因此也是河神,是伺候海神伊吉尔的臣属。因为她们时常活动在劳弱蕾(Lorelei)礁石上,故被称为劳弱蕾。劳弱蕾时常变为天鹅飞到陆地上一些清洁幽静的小湖泊、泉塘中去洗澡,所以又被称为天鹅仙女。“她们的歌声非常曼妙而动听,常常用她们的销魂荡魄的歌声诱惑得年轻俊美的水手们心乱意迷而投入水中,做她们的情人”。[15]287

      (二)妈祖与北欧女海神形象比较

      宋光宗敕撰《兴化军莆田县顺济庙灵惠昭应崇福善利夫人封灵惠妃制》中对妈祖的描述是“居白湖而镇鲸海之滨,服朱衣而护鸡林之使”。“服朱衣”是妈祖最初的服饰描绘。元张翥在《天妃庙序》中则记妈祖能“席海以行”。后代“能乘席渡海”“常衣朱衣,飞翻海上”成为海神妈祖的早期形象。至明永乐时,出现《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经书中妈祖的海神形象有了很大的变化。妈祖出身由人间之“巫”,一跃而成为天界“北斗降身”的“妙行玉女”。因此,“常衣朱衣”的民间女神妈祖,也升级成为“珠冠云履,玉佩宝圭,绯衣青绶,龙车凤辇,佩剑持印”的“辅斗真人”和“齐天圣后”。据说她是受了三清尊神之一的太清道德天尊差遣,来到民间的。虽然她的职司有所扩大,但海神仍是其基本神格。妈祖的民间神话传说此时蜕变为道教宣传教义的仙话。后代雍容华贵的妈祖天后形象实滥觞于明代道经中的“齐天圣后”。明末以降,又传说妈祖在海上救难出现时,常常会“远见二红灯自天而下”(《七修类稿》);“忽神火见于桅顶,又海面灯光浮来”(《琉球国志略》),“果有红光烛舟……天妃至矣”(《使琉球录》)等等。这里的“红灯”“神火”“红光”均是妈祖显应济众的信号,是妈祖神格的外化显现。

      在民众心目中,民间的“妈祖”称呼和“朱衣”女形象,是最可亲的,即使她被封为天妃,神像已是冕旒霞帔的时代,民众还是认可“披发跣足”如渔家女的妈祖。清代赵翼记:“台湾往来,神迹尤著,土人呼神为妈祖。倘遇风浪危急呼妈祖,则神披发而来,其效立应;若呼天妃,则神必冠帔而至,恐稽时刻。妈祖云者,盖闽人在母家之称也。”[16]因此“珠冠云履,玉佩宝圭”的妈祖是后妃贵妇形象,不是百姓心目中的那位身穿红色裙衫的民间青年女子形象。民众认定,妈祖是一位民间奇女子,能乘席飞翔海上,她身着鲜红的裙衫,像一团火,温暖着航行海上孤立无援的人们;又像一盏永不熄灭的航灯,一座巍然耸立的灯塔,照亮人们的航向。民众心目中的妈祖,完全就是一位任劳任怨、勤劳敬业和职司专一的中国传统女子的形象化身。

      北欧女海神的形象,则是外表妖艳、个性自由、放荡不羁。传说冉和她的九个女儿(扬波之女),都有着“雪样白的胸脯和臂膀,深蓝的眼睛,柔软妖娆的身体。她们喜欢在水面上游戏。她们穿透明的青色的、白色的,或绿色的纱衣。有时她们的游戏成为恶闹,则互相捋头发,撕衣服,猛冲在礁石上,疾声呼号。”[17]292-293 冉和她的九个动辄扬起惊涛骇浪的“扬波之女”,浑身洋溢着不羁的好动个性,犹如一群任性的小孩,整天嬉戏玩闹,却不知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北欧的女海神,是妖娆艳丽的魔女,她们的恣意妄为,给人们带来的是一场又一场的灾难。

      二、民众对妈祖与北欧女海神的态度比较

      (一)民众对妈祖的态度

      东方海上保护神妈祖,是广受民众崇敬与膜拜的神祇。在民众的心目中,妈祖就像慈祥的母亲,她不倦地保护着海上的渔船、商船和官船的顺利航行,保护着民众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她不求回报,无私高尚,成为朝野崇敬的的海洋女神。自宋代开始,历代有20 位帝王先后对妈祖进行了近40 次的褒封,且封号不断提升,由此可看出妈祖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无比崇高的。因此,作为妈祖的出生地和升天处的湄洲岛,成为了信众朝拜的圣地。自古以来,在妈祖的诞辰日、升天日等节庆日,湄洲祖庙都要举行隆重的庆典,吸引各地的信众前来参加。随着妈祖信仰的发展,信仰传播范围日益扩大,如今妈祖信仰已传播到世界33 个国家和地区,并呈不断增加态势。民众认为妈祖有求必应,有难必救,是善的化身,是美的化身,是一位能祛病除灾,护国庇民的女神,因此对妈祖表现的是诚心爱戴和虔诚敬仰态度。

      (二)民众对北欧女海神的态度

      北欧女海神传说和信仰仅限在北欧地区,影响范围完全难以与东方海神妈祖相提并论。在文本记载方面,也较为单薄,主要保存在一些行吟诗人诗歌和两部史诗之中。关于北欧女海神,留下的皆是她们在海上肆虐、兴风作浪和残害生灵的传说。她们为一己私欲,残害生命,掠夺财物,在当地民众的心目中,她们不是海洋保护神,而是海上妖魔。一方面,她们是海上的女神,能操纵海上的一切,呼风唤雨,是强者的代表,人力难以与之抗衡;另一方面,她们兴风作浪,危害一方,令过往的渔民、商船损失惨重,甚至丢失性命,是妖魔的化身。因此,北欧的这些海洋女神是不受民众爱戴的,人们对她们是“畏”大于“敬”,民众对其所怀的是恐惧心态,人们向她们祈祷、奉祀,祈求的是在海上航行时千万不要遇到她们。正如茅盾所说:“因为海给北欧人的危险和损失很多,所以这海神爱吉尔(即伊吉尔)及其妻澜(即冉Ran),是北欧人所不喜欢的神。”[17]293 在北欧,只有航海经商者及海盗们对这些恶神的供奉才是“极为丰盛和隆重的”[15]286。

      三、妈祖与北欧女海神传说差异成因

      (一)民族思维差异因素

      由于东西方民族思维的差异,创造出的海神也存在明显差异。西方人创造的的自然神习惯于把自然现象人格化,中国神话则喜欢历史化。西方民众认为大海会掀起惊涛骇浪,夺人生命,卷走财产,是十分可畏的,因此人格化的海神也是属于可畏的恶神,如九个扬波之女实即海上九种波浪的人格化。中国民众心目中的海神,不是大海本身的人格化,而是以人为本,另造英雄来与之斗争、抗击,因此,中国的海神几乎都是以人的形象出现的,他们外表上与凡人无太大差别,但能力上则不是凡人所能比拟。神话历史化的结果,就是认为该神祇为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他们经过了一些非凡经历,最终具有了超凡的力量,成为神祇。妈祖就是一位历史化的女海神,妈祖的生平、经历和故事都是经历代不断增加完善而成的。信众们相信妈祖的经历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

      (二)地理气候差异因素

      地理气候对神话故事的出现也有重要影响。不同的地理气候等因素会让神话传说打上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烙印。正如苏格兰杰出的民俗学家和神话学者麦根西(D·A·Mackenzie)所说:“神话是信仰的产物,而信仰又是经验的产物。人类的经验不能到处一律,而他们所见的地形与气候,也不能到处一律。有些民族,早进于农业文明时代,于是他们的神话就呈现了农业社会的色彩。……但是同时的山居而以游牧为生的民族,却因经验不同,故而有了极不同的神话。”[17]97 中国传统文化发源于黄土高原,属于农耕文化,对海洋接触较少,因此古代的海神神话远不如河神神话多。《山海经》中的“天吴”“水伯”实际只是“普泛”的水神,而不是专司海洋的海神。南宋建都南方临安,与海的关系变得十分密切,这是海神妈祖为什么会在南宋崛起的一大原因。北欧神话传说主要是发生在冰岛这一地区,冰岛的环境十分恶劣,是绝域孤海中的火山岛。冰岛上有2000 英尺的大火山岩,全岛有1/8 的土地被雪原所覆盖,夏季依然积雪不融的高山,是冰河的发源地,冰块从山顶滑落入海。此外,更有浮冰流转的海岸,断崖高耸,形成极其深广的海湾。“对古代的北欧人来说,大自然不是他们的母亲,而是他们的敌人。冷冽的北风的吹拂,冰雪覆盖的大地,北欧人无论如何也难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慈悲与爱顾”[18],因此,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生活的北欧人是不相信诸神会赐予救赎,反而只会带来毁灭与失败。这里,不论男海神还是女海神,实际都是险恶大海的人格化。它们带给人们的是风暴、狂浪以及死亡。

      (三)民族精神差异因素

      妈祖一直以其救苦救难、温柔慈爱的形象存在于民众的心中。妈祖信仰能流传至今,不单单只是神话故事的产物,其种种故事传说还蕴含着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精神。从妈祖在世故事及升仙后的显应传说中,不难看出妈祖身上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如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是农耕文明,人民过的是自给自足的生活,对国土有着厚重的眷恋和感情,土地是人们生存发展的根本。因此,热爱祖国、保卫国土是烙印在中国人民血脉中的民族精神。妈祖作为民族的精神信仰,亦有不少保卫领土的显灵传说。如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时有得到妈祖神助的传说;施琅统一台湾时,也有“甘泉济师”“佑助收艇”“澎湖助战”等妈祖庇佑的传说。又如中华民族推崇的是集体主义、利他主义和奉献精神。妈祖在世时,利用自己所学的技能,热心救助民众。升天后更是神通广大,有难必救。诚如宋黄公度《题顺济庙》所咏:“平生不厌混巫媪,已死犹能效国功。”她终身不嫁,以行善救人为事,牺牲小我天伦之乐,投身济世救民伟大事业,反映的是群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正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推崇的高尚品德。中华民族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仁爱、厚德,以和为贵,自强不息都是民族认可的精神。妈祖从一名普通民间女子,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造福于百姓,死后被供奉为海上女神。这是百姓对她的怀念,更是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精神追求的体现。

      与中国神话精髓不同,北欧神话所推崇的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北欧神话中,女海神“冉”的乐趣就是为了捕捉船只,收罗亡者;“扬波之女”恣意打闹嬉戏,帮助海盗掠夺财物;“劳弱蕾”尽情唱歌,诱人溺水。她们在海上的行为,完全是为了满足自我的私欲、利益与快乐。西方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在他们创造的这些女神身上得到了体现。

      综上所论,妈祖与北欧女海神同为海上神灵,由于地域、民族、文化存在的诸多差异,其神迹与形象迥然有别,人们对待她们的态度也各不相同。通过比较,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可更深刻地了解中西文化特别是海洋文化的差异,这对弘扬妈祖文化、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均有意义。文/刘福铸,谢丹

      参考文献

      [1]谢重光.妈祖与我国古代河神、海神的比较研究[J].福建学刊,1990(3):68-74.

      [2]闫化川,李丹莹.山东妈祖信俗及龙神信仰的比较研究[J].妈祖研究学报,2004(2):51-62.

      [3]李少园.九日山“通远王”与“天妃”妈祖[C]//李少园.闽南文化风貌探寻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4]林剑英.海峡两岸民众共同信仰的女神———陈靖姑与妈祖信仰比较[C]∥汪梅田,张传兴.陈靖姑文化研究论文集.福州:福建省民间文艺协会,1993:201-208.

      [5]叶明生.临水夫人与妈祖信仰关系新探[J].世界宗教研究,2010(5):70-80.

      [6]甘满堂,杨珊珊.女神与家事、国事:临水夫人与妈祖的比较研究[J].莆田学院学报,2013(1):1-6.

      [7]曾美香.妈祖信仰与钱妃信仰之比较[J].莆田学院学报,2007(3):85-88.

      [8]李娟,王元林.海南岛冼夫人崇拜与妈祖信仰比较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09(6):78-83.

      [9]曾婷.观音与妈祖之比较[J].怀化学院学报,2011(3):4-6.

      [10]李琳.天妃信仰与湘妃信仰生成及传播比较研究[J].武陵学刊,2012(4):67-71.

      [11]陈丽华.妈祖与希腊海神波塞冬比较[C]∥许在全.妈祖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

      [12]陈洁.文化视角下妈祖与波塞冬异同性比较[J].莆田学院学报,2010(3):6-9.

      [13]邢莉,白庆侠.东方海神与西方海神的比较研究———妈祖与波塞冬的比较[C]∥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组委会.中华妈祖文化学术论坛论文集.2004:74-78.

      [14]晓红.北欧神话故事[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

      [15]萧风.北欧神话故事[M].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1998.

      [16][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五[M].北京:中华书局,1963.

      [17]茅盾.神话研究[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

      [18][日]山北笃.西洋神名事典[M].郑铭得,译.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6.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