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文化综合>一城之涵,古镇翻新记

    一城之涵,古镇翻新记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涵江,南朝莆田置县,唐代境内围海造田,筑涵(意为水闸)排涝,始称涵头市,自宋代起即为商业集镇,民国时期更有“小上海”盛誉。在故乡人的梦里,它还恰似威尼斯,盘桓着一衣带水的温柔。一城之涵,其商业集散中心历史地位不改,古镇除旧立新,昭显莆田新城区东翼的腾飞之力。

      百年废兴,一朝新替。涵江用了近30年的时间才走出了城区新貌,商业重镇,一里一铺,动迁非易事,也因其独有的地理位置,站在繁华的街心地带,可以看到独特的鉴前街、顶铺路、保尾路、宫下路五岔口汇集一道的盛况街景。

      涵江鉴前路位于涵西街道,在衙前街的北面,与衙前街相连,全长344米。明清时期在鉴前与“豆菜巷”的交汇处设有一座监狱。民国时期地方政府也在此关押犯人。20世纪50-60年代,地方政府仍在这里设监狱,时称“劳教股”。所以把监狱前面的一段街道称为“监前”。后把“监”改为“鉴”,即为鉴前。

      鉴前街是五岔路的主线,汇聚了顶铺路东出口,和同样狭长的保尾路交汇,分支出了宫下路。鉴前街的上市顶(路),在80年代的老照片上即可见其江湖地位之高。鳞次栉比的商铺正是改革开放吹开的花朵,所有城中发生的大事这条街几乎都是亲历者。开了15年婚纱影楼的王芳梅至今还记得当时有名的工农兵饭店、红柱子食杂大商店、二六八布店等等。而今旧址在而人非,生旦净末丑,换了戏和曲,唯热闹依旧。前街路路头近几个月刚完成了白改黑工程,因为两旁商户林立,整条路全部翻新显得比较困难,这里车水马龙,停不得。

      三角埕位于市顶、前街、后街三条街道的交汇处,自古以来就是涵江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区之一,西侧旧有宋代创建的兴贤社,其余全是店面,钟表、理发店、箩篾店、银器铺等等,尤其是后街,从街头至街尾,一排老店开着,因为租金低铺面门可罗雀,也依然能优雅老去。

      从后街循着参差石板路,经过楼下社区,再从几条发着恶臭的“威尼斯沟”走过,东方二十五坎就在曲折的老屋隔壁。大气恢弘的整体红砖外观,一排25坎的西式连拱骑楼,见证着涵江30年代“小上海”之称的经济贸易繁荣景象。从房东那里以400元租下一坎店面的打铁老陈说,一直以来这里都是仓库,现在倒是成了名胜古迹。近年来,楼前干瘪的河道淤泥堆积,偶尔停歇的鸥鹭衬得东方25坎略显凄凉。

      宫下街,处孝义、下徐两街之间,延伸东西向,因为地处紫璜山南面的山脚下,而紫璜山上有孔子庙,即学宫,故称宫下。80、90年代的宫下街景仿若浙江横店影视城的拍摄地。民国与明清建筑之间的区别仅仅是一扇玻璃窗的距离,砖木结构的老屋,天微微亮,一楼木板门一阙一阙被取下来,买卖从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腐脑开始。早前商铺没有专门的广告位,聪明的店家会挂出类似刀旗的条幅让过往的人们记住。而更多的自家掌柜在迎来送往的几十年里品牌早已深入人心,那家陈记的编织铺藤编紧实赛胶,那家的林记银匠,半城的银锁都出自他手,还有张家的杂汤离乡游子必心心念之……

      新的宫下街沿街铺面承袭了旧宫下街的二层建筑风格,铺前两米一桩石柱架起二楼,还有人字厝顶的设计,看得出后人要挽留几十年前旧貌的一番诚意。昨日蜿蜒而窄的旧宫下街而今是宽且直的新宫下街,行至街心即可听到正学门空地广场上闹着什么有趣的事儿呢。正学门里高山仰止的是孔子先生,有趣的是,先生像前摆放着香坛,里面错落插着学子或考生家长的心愿。或许是经年累月或许是台风作怪,孔子像旁一株生长了数十年的树倒了,留了个大坑。对于安逸的小城来说,这么一个好友突然的离开,算得上事件了。

      尊孔尚道重商的涵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里,造就了其一个时期的辉煌。一城之涵,走出去了很多商界巨贾,也留下了很多老手艺的传承;一城之涵,需要文教商农的齐头发展,也需要古镇的深厚的历史积淀;一城之涵,守得住发展的重托,也受得起未来的期待。 ◇晚报记者  林爱玲   文/图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