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旅游>古建沧桑:清龙庵誌

    古建沧桑:清龙庵誌

      清龙庵历史久矣。据《仙谿誌》记载:由五代(唐朝后)陈洪进(南康郡王、岐国公)倡建的陡门全安庄寺宇宏伟,田园广袤,寺僧众多,香火兴旺。从五代至元朝至正年间,一直是仙游最重要的寺院之一,也是闽东南沿海最著名的大宗林之一。

      离全安庄寺宇不远的塔斗山东麓,有块一里狭长的谷地,坐北朝南。西面是茂盛的树林,东面是广阔的田园。谷地里有汨汨山泉,淙淙的山涧流水,山清水秀,乃是建庵的理想之地。

      清龙庵的主持,佛性有灵,竟先在此建庵。随着香火旺盛,僧尼陆续来这谷地,先后建起十八座宫庵。这些宫庵坐落有序,鳞次栉比。周边群众把这地方叫庵里。千百年来,群众还流传着“庵里十八庵”的传说。

      十八庵里庵相连,晨钟暮鼓声悠扬。香雾缭绕神圣境,念经拜佛多清闲。

      但明朝嘉靖三十年,日本大乱,朝庭钦犯纷纷加入海盗(即倭寇)对中国沿海骚扰,施行杀、抢、烧的行径。陡门全安庄寺宇,庵里十八庵也遭到灭顶之灾的噩运,部分僧尼被打死,东西被抢光,寺庵被烧毁。

      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清朝康熙三十年(1692年),国家强盛,佛教重兴,清龙庵迁至路亭街西侧,坐西朝东,面向浩瀚的湄洲湾。当时有一师姑守寡带儿修行,因孩子刻苦攻书,品学兼优,得中进士。任职前启奏皇帝,皇帝赐其母为贞德妇人。不久在清龙庵门兜建起一座花岗岩雕刻的贞德坊。

      民国十五年,军阀混战,引起五十三村与三十六村纷争、路亭街被烧的悲剧。但清龙庵佛祖有灵,主尼燕辉重建,僧尼继续行佛事,香火仍然旺盛。

      1952年,因路亭缺水,主尼明亮把清龙庵迁移至枫亭北门兜。香火兴旺不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欣逢改革开放,宗教政策得以落实。北门郑元珍先生看过《连江誌》,知道庵里(地名)曾是清龙庵的旧址,出资帮助慧基姑建庵,这真是历史的巧合。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创业,清龙庵建设日臻完善。

      2006年,福厦高速铁路兴建,经过庵里,发现十八庵旧址大量的红砖瓦片、地基石头。2013年,经国家交通部批准,仙游火车站在庵里落地,占地三亩多的清龙庵须全部迁移。功德主郑元珍父子带头捐资近十七万元,用于绘图设计、工程建设、重新修膳宫庵。

      如今清龙庵坐落在巍峨峭拔的塔斗山东北山麓。仿明清朝代寺庙宫庵古建筑设计,建筑面积达两千平方米。琉璃黄瓦,飞檐翘角,雕莲塑花,形态逼真,惟妙惟肖。吊篮横梁,精雕细刻,绘刻鸟兽花卉,山水对联。与周围山上青松翠竹交相掩映,这里茂林凝重,乔树灌木峥嵘。缕缕白云从谷底冉冉升起,如飘似幻。杜鹃花开遍山崖,点缀绿树丛林。空气清新,鸟鸣蝶舞,花香沁肺,如临仙界。汩汩山泉,淙淙山涧流水,在阳光照耀下,清澈透亮,恬静安详。白云、涧水、山风、花香使这里显得生机盎然。朱长美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