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守望海峡的平海天后宫

    守望海峡的平海天后宫

      春雨如酥时想起家乡,想起那些远行的无忧时光,家乡便从远方、从梦里款款走来;秋光如金时想起家乡,想起那山、那水、那人,思乡的心绪便如夜雨敲窗,滴滴催人。初夏时分,和几位久慕平海之名的文友急急奔扑家乡的怀抱,我的脚步带着几分醉意,裹携着丝丝微风。

      家乡叫"平海",是一个面朝大海,背靠青山、风光旖旎的滨海小镇。有关家乡的历史就像奔驰而过的列车渐行渐远,家乡的一些遗迹也被时光的流水渐渐湮没,但家乡关于妈祖的传说却像接力棒一样,在平海人生生不息的子孙后辈口里代代相承流传下来,供奉妈祖的天后宫就坐落在大海边,在千年的守望里,见证着这千载风云。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根柱子,每一尊雕像,似乎都在诉说当年那个古老而又动人的故事……天后宫位于平海古卫城南门外。一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滨海路,横亘在平海沙滩边缘。滨海路南边,一望无际的大海环绕着平海镇,绵延在天后宫面前北面错落有致一字排开的新式楼房群里,坐北朝南的天后宫就坐落其中,新与旧的相得益彰,在这里宣示着时尚与传统的和谐共存。

      沿着从西往东的水泥路向天后宫进发,海的广阔启示着我们,路两边新建的鳞次栉比的楼房簇拥着我们,触疼了我思乡的每一根神经。在家乡,天后宫俗称"娘妈宫",是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兴建,距今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天后宫的建筑特色在于当年匠师们寓意深刻的设计理念,整个天后宫有三处离不开"108"这个数字。首先是大殿屋顶和廊庑由108根木柱承托,"108"块青石围砌成的内院埕,"108"块青石砌筑的"师泉"古井。这"108"的屡次沿用,寓意何在?

      站在天后宫围墙外,但见天后宫背依巍巍青山,宫后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榕树。四周寂静无声,听不见当年妈祖压锭助阵时裙钗拂浪声,听不见康熙敕封妈祖宫时鼓乐齐鸣声,更听不见那时候平海人民的欢呼声,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婉转悠扬的鸟鸣声,仿佛从天籁飘忽而来,唤醒沉睡了千年的历史记忆。

      清一色的青石围墙,把天后宫拱抱在怀里。铁门边的青石板上刻着一条巨龙,舞动的爪子,似欲凌空而去,给人无限的遐想。一进围墙,心便安静了一下,清雅、悠远、浑厚,沉静的氛围氤氲着人们,动静原来可以存在于方寸之间、一墙之隔。那安静,细细品味,也许是由于四周和心中所生的旷远和虔诚吧?眼前开阔的场院清一色的小青石块铺就的,未染多少尘埃的青石显然是新铺不久的,它带给人们一种精致典雅、纯朴大方的气息,散发着小镇浓浓的乡土韵味。

      正对面就是天后宫的大门建筑物,长方形青石板垒就,红白相间的红瓦屋顶,屋顶上有"双龙戏珠"的石雕,两条张牙舞爪的巨龙呼之欲出,你不能不惊叹雕刻者的巧夺天工,能在一块硬生生的普通石头上,斫出如此栩栩如生的一对巨龙;你无法不折服于那些能工巧匠的鬼斧神工,能让冷冰冰的石头火辣辣地在你眼前灵动腾跃起来。

      场院右侧是一口古井,井的南边有一石碗和一石龟。这石龟就是在平海广为流传的传说中的神龟。石块铺成的八卦形井台状似龟壳,井台南边自然伸探出一个尖扁的石块,那石块像极了龟头,井台北边的石碑又像翘起的龟尾,龟头、龟壳、龟尾三位一体,俨然一只活灵活现的神龟,从龟壳里探出头翘首仰望着天空,似在向天祈求着风调雨顺。传说远在几百米外的平海玉霄宫通明殿后的天井里也潜伏着一只神龟,遇见干旱年景平海人只要敲击远在几百米外的玉霄宫神龟的龟头,天后宫师泉井旁的龟尾便会涌现出大量的泉水。这传说为为天后宫和玉霄宫披上了神秘灵异的面纱。井北立着的石碑,上书"师泉"二字,这就是当年施琅亲笔勒石的碑记。怀着一腔敬仰,转身迈进木制门槛。迎面急急扑进眼帘的,是器宇轩昂的正殿。左右两条长廊把前大门建筑物与正殿前后连接起来,成了一个"口"字型。门后左右两边各屹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师泉井记》和《平海天后庙重修碑记》,这两块古老石刻,是清政府收复台湾,统一祖国的历史见证。

      "石不能言最是诗"。拥笼着百年沧桑的三块石碑,默默无言地矗立在那里,就像一座座纪念碑,它们既是历史的沉淀,也是历史的见证,它们诉说着一个不老的神话,见证着妈祖历史与文化的标志。

      走在正殿的长廊里,但见一幅幅记载妈祖与天后宫的字画一字排开,就像一页页悠远的历史画卷,从远古一步步走来,缓缓铺展在你眼前、面前。行走在长长的回廊下,细细解读那些文字,就像穿越在历史的隧道中,怀古之情不期而遇,置身在那样一种环境下,你的心里不能不油然而生一份肃穆与景仰,特别是多年流浪在外的游子,是寻根,是溯源,还是一种心灵的寄托。

      走过长廊,便是正殿,大殿正中的神龛上,五个妈祖一字排开端坐着,中间的最高,旁边的四个妈祖依次渐低。她们虽是形态各异、各有精神,却一样的安详祥和、端庄自然、,一样的栩栩如生。午后的阳光懒洋洋地拐进殿内,佛像在熏香升起的袅袅烟雾里显得那样具体,就连千年前的那个传说此时也生动了起来。相传朱元璋为平战乱曾从水路南下,途经"南啸"(即古时平海外海),恰遇台风突袭,眼看大军危在旦夕。突见妈祖化身五少女压住船锭,引领船队驶进风平浪静的平海湾,事后五少女驾祥云飘进天后宫,朱元璋感念妈祖神恩,遽赐名"平海",并在天后宫供奉着独一无二的五尊妈祖神像。

      大殿左右两旁供奉着五帝爷、水天王、临水夫人、慈济真君、施琅。前上方挂着一块"神昭海表"横匾和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直匾。这两块匾额和门口的"师泉井"都和施琅有关。据传,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十月,闽浙水师军总督靖海侯施琅将军,奉命率师驻军平海,伺机收复台湾。因大旱井水枯竭。施琅将军祈求妈祖显圣赐水,是夜妈祖显灵托梦。次日,施琅按梦所示,掘开妈祖庙门前的一口枯井,却见清泉涌溢,取用不绝。因为涌泉济师,士气大振,出征前施琅祭井谢恩,并亲笔勒石"师泉"碑记。康熙二十三年(1684),施琅挥军征讨台湾的"澎湖之战",时值小潮,战船无法靠岸登陆,危难时妈祖显威"涨潮助战",化为五位红衣少女,扶战船前进,又以"神灯引航"登港,大胜荣归。收复台湾后,施琅把妈祖神像供奉在台南大天后宫,成为开台的首尊妈祖金身。

      面对妈祖的神像,在您身边低徊漫步,乘着思想和感情的羽翼,我仿佛听见您微如幽兰的气息,还有雕像上您那千年不变的庄严微笑,能工巧匠以一支妙笔,怎能描摹您的侠骨柔情,刻画您的铿锵风姿。望着您,我一直在想,你到底是怎样一个女子,平凡朴实的您,怎么也有"封侯非我愿,但求海波平"的壮志豪情?您静静坐着,含笑翘首遥望面前的平海,一脸祥和的您,在许多个枕水而梦的日子里,你是否仍在睡梦里牵挂着那些远航的渔民,海边的渔民不再对大海满怀敬畏,是不是因为有了你的守望?

      如果说建筑是一道凝固的诗,那么,余晖下的天后宫就像一首千年的唐诗,意趣悠远,境界隽永。走出庙门,望着眼前浩淼的大海,海浪声声,不知道是因为有了这座守望它的宫庙而欢欣,还是在为妈祖作着永远的歌吟;潮起潮落,我把目光越过海峡,望向更远的那个海岛,那里有许多我们的骨肉同胞。虽然两岸三通了,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依然期待着不久的将来,中国解放了台湾,把这个离散多年的儿子揽回怀抱,让他们回家的夙愿不再是梦想;他们再也不用捧一包祖国的泥土藏在怀里,带到台湾去,再也不会有两双隔海相望的泪眼,迷离许多相思的日子……我的脚步流连在天后宫前,看西边的天空,夕阳穿过云朵泻印在古砖墙上,在上面跳跃成一片片斑驳的金黄,我陶醉在家乡温暖的阳光里。梦里的家乡,还有小时候熟悉的天后宫,此时就在我眼前,它已不再是我几千回的依稀往梦了。再见了,家乡,什么时候,乡愁不再是我的一厢情愿?再见了,家乡的天后宫,但愿下次回到你身边,游子们的愿望已经实现,你也不用再做千年的守望。肖海英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