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文化综合>卢厝:仙游集体厝中的精华

    卢厝:仙游集体厝中的精华

      王国维曾经讲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一精辟的论断为近现代学人所激赏。其实,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但文学代代各异,就是建筑也是代代不同,甚至南北迥样。于是有了秦砖汉瓦的标志,有了唐宫宋殿的范式;有了西北窑洞、蒙古毡包的朴实,有了北京四合院、仙游集体厝的温馨。只是仙游集体厝出现的历史较短,还不为人所瞩目,因此,我觉得有必要保护并开发仙游集体厝中的精华——卢厝。

      卢厝始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与莆田撤地建市的时间相近,是标准的集体厝制式,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所谓集体厝,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有限地保留古厝中厅堂设计,去除了天井廊庑的土木结构的连体房屋。其整体建筑是夯石为基,垒土为墙,取杉为架,用瓦护顶,借砖镇瓦,多为两层结构,外带一块面积相当的大埕。家庭富裕的,一般还会在一楼墙外筑“重壁”、设浮雕,在二楼墙上抹白石灰,在屋顶造翘脊、固檐沿,在屋内下铺地砖,上安楼板等。之所以说集体厝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因为在民国以前,仙游农村住房多以同族聚居而建“大张厝”,数座相邻,祠堂、天井、回廊等必不可少,有五间厢、七间厢、九间厢等规模不一的房屋,以榜头的仙水大厅为典型。但共和伊始,破旧俗,立新风,尤重集体利益,这便让集体厝应运而生。待到邓小平倡导改革开放后,国人的建筑观念旋即大变,传统的民居建筑模式也就嘎然而止,而卢厝则成了上一个时代产物的绝响奇葩。

      相传卢厝的先祖来自永泰,因听信“饶是莆田九十九沟,终逊仙游七十二穴”而选择长眠游洋。其后人想就近开枝散叶,便往九鲤卜居。谁知仙翁只赐了“兴贤里中,八仙点地;土牛鼻前,凤凰衔书”的谶言,莫能索解。不过,兴贤里是明确的,即今度尾。因此,卢人先访屏山,后迁圣山,实为同宗。可惜,时过两百余年,九仙所点的吉地仍无眉目。这时,八仙应化了。接着,圣山被划入地震带。不久,卢族后山地陷,这便有了迁居的由头。当然,师出有名,但不一定马到成功。其间申请批文,异常艰辛。幸好当年有县领导因处置大济水灾不力而被撤职,继任者又能实心为民,才有九呈公文到莆田的壮举。事实上,这事是由卢人屡求无效,忽萌退志时,偶得一位人民日报记者的帮助——再无批文,可同他进省上访。既有这等意外之助,使得他们豪情倍增,大闹地委秘书室,终于牵出秘书私扣九份公文,只因莆仙正闹划界风波,故而压制仙游的事实,从而促使地委书记亲自督办,以至当场拍板批准,连带发放困难补助,真是时来风送滕王阁啊。有了政府的批文,后来落石建房,就顺理成章,瓜熟蒂落了。

      话说这卢厝的基本格局,那真是有如神助,验若符节。卢人由榕徙仙,初驻屏山,再垦圣山,全是九仙的杰作。随后八仙应化点地,赐句择师,也是别有奇缘。据说当年风水师在确定卢厝中线时,摇摆不定,忽闻有人骂子道:“你笨如土牛啊,就插在这。”该言方静,只见他也额手称庆地说:“对,就是这。”后来,由于他居心不良,暗压地基两寸,惹得八仙显圣,令其惭愧而退,顿成笑谈。更神奇的是,卢厝在正月元宵奠基,当晚就见前方百年古厝走火烛天,巧合之极,匪夷所思。也许这只是意外,但那一族渐趋衰败,又岂偶然?正是以上这一系列的意外事件令卢人士气高涨,其厝遵循集体厝的最高规制,坐北朝南,放厅置阶,三座递升,层次分明,气势不凡。人称地有凤凰之形,厝依书页之状,人力与自然协调,遂圆了凤凰衔书的谶言。另外,厝置三座,寓意三三不尽,代代发兴;台阶有七级、八级、九级之别,暗含步步高升,至九而尊之义。可惜,限于当时财力不济,七通八窍,庭前影壁等,仅留空间,未予完善。纵是这般,待到新屋落成之日,县里有关部门及本地宗亲在送匾示庆时,莫不振奋,以至交口称誉。而卢人为感恩绣制的八仙图帐,更是大方耀眼,与厝同辉。最值得一提的是,自从卢人乔居卢厝之后,两百多年来总以荷锄为生的族姓,竟在短短三十年内接连涌现出涵盖文理工农医商学等领域人才,果然是不同凡响,难怪会远近驰名。

      老实说,仙游集体厝只是特定年代的特别产物,改革开放大兴之后,它便凝固住了,更无人问津。因此,在仙游,像卢厝这样有深厚渊源,美丽传奇,大气形制,完备格局,丰富史实的集体厝,是罕见的,值得保护与开发。有人说建筑是历史的纪念碑,是凝固的音乐,是活着的历史。如果有一天,你有缘光临卢厝,她必能向你诉说卢人的迁徙史,安家梦;坦露九仙的魅力与八仙的神奇;揄扬莆仙地县两级政府的德政与思想解放时期记者的风采;散发朴实简淡而实用的建筑气息;高悬仙游制作的风格。她是那个特定年代的信息载体,是那个特定地方的文化积淀,是那个特定族群的活的教科书。由此可见,如果仙游有关部门善于保护、规划与开发的话,她将不仅仅是仙游集体厝中的精华,还将是一种象征,一张名片。至于这种可能性能否成立,自然要留待仙游政府来作答,留待历史来见证了。卢永芳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