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化>王连弟:论妈祖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

    王连弟:论妈祖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

    点击查看原图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而一位傲立于东南沿海一带的女神妈祖却随着渐行渐远的历史足迹,走遍全国,走向世界。她已不仅仅属于东南沿海,她已是在世界上拥有二亿多信众的女神,遍及全世界的妈祖庙亦多达五千多处。

      自妈祖林默娘的诞生至今,历史已经走过了1044个年头,在这一千多个岁月里默娘由湄洲岛港里村一个聪明灵惠,善解人意,乐于助人的林家姑娘,而衍进为由朝庭册封的“灵惠昭应”的“夫人”,“护国庇民”的“ 圣妃”,一个“宏仁普济”的“天妃”,一个“辅国护圣”的“天后”,一个“庇民广济”的“天上圣母”。这个由林家姑娘而“灵惠夫人”,由“灵惠夫人”而“通灵神女”,由“通灵神女”而“天上圣母”的次第飞升,既是民间“祝神”运动使然,又有朝廷褒奖册封之作用。可以说这是民间信仰与统治者互动的结果,其互动的中介力便是封建文人对妈祖美徳的升华与传播,这种播扬的幅射力,从民间至朝廷,朝野内外,无所不至,从国内到国外,华人所及,无处不有。

      回首妈祖由人而神,由神而仙的质的层进历程,更提升了我们对“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的古老理念的认知。

      据历史记载,妈祖林默娘,祖籍福建莆田湄洲屿,生于宋元佑八年三月二十三日,(公元960年农历年)生时地变紫色,有祥光异香。同时又润有其母梦观音赐仙丹而孕,怀胎十八个月方降生的神异传说。史又称其母王氏“知书达理,温柔贤淑”,其父林愿,五代时曾任闽都巡检。妈祖默娘自小聪颖可人,仁爱慈悲,实属天赋禀性。她通晓《易经》,深谙吉凶存亡之道;又研习玄学医术,为邻里乡亲医病消灾;又善观天象,能预测海上吉凶。其驾舟摇撸救助海难的故事更广为传颂。历史记载也好,神异传说也罢,所昭示的都是默娘性情中的善良与仁爱的美德。其人格中的向善内涵,其神格中的普济众生,无不体现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的传统理念。

      妈祖的灵惠,仁爱,慈悲,既有其先天秉赋,又有其母的直接影响与教育,良好的家庭环境,“知书达理”的母亲,使默娘成为湄洲岛的小秀才与文化人,而《易经》的阴阳变化与预测未来之神功又使默娘成为湄洲岛的小巫师与小神仙。自幼受到良好文化教养的默娘,生而异俗,长而异人,与普通的渔夫渔妇之女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俨然天上人间,这个似乎从仙界降临人间的小仙女既能为人占卜吉凶,预测海上阴阳之变,又习得医术草药为众民医除病痛。这个百事通与万事能又生于水边,长于海岸,谙熟水性,性喜摇橹驾船,精湛的水上功夫与高人一筹的驾船技巧又使她常常在海难来临之际大显身手,因此默娘生前就有救助海难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她诸多超人技能与慈母情操,使她小小年纪就成了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神明。也许是忙于慈悲为怀的“慈善事业”,也许是湄洲岛根本就不会有能与之匹配的人,终生未能婚配的默娘走完了她人生历程的短短的二十七个年头,便在一次救助海难的过程中丧生。善良的人们不忍她的死去,更不能承受她死去的残酷事实与巨大悲痛,便敷以默娘羽化而归仙的美丽传说。魂灵虽已归天,但美善永留人间,她仍是人们的精神支柱,仍是人们祈祷和求助的默娘。据周濯街先生《妈祖》一书中所记的传闻:神女在后渚港救起一对母子,神女既是少妇的前世娘,又是小男孩的再生之妈。因此默娘便渐有了“娘妈”之称谓。“娘妈”又经一位教书先生的指点,于是成了“妈祖”。《陔余丛书》上又称:“台湾往来神迹箸,土人呼神为妈祖。倘遇风浪危急,呼妈祖,则神披发而来,其效立应;若呼天妃,则神必冠帔而至,恐稽时刻。”随着时代的变迁,朝代的更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妈祖渐传渐神,在民众的“祝神”运动中她便成了一位无所不能,有求必应的神灵,成了万民顶礼膜拜的“活佛”。

      儒家孟轲在哲学观上主“性善”,用孟子的话说就是“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卿在哲学观上则主张“性恶”,强调后天学习的作用及环境的浸染,后天教化的功用。他在着名的《劝学》篇中有这样一段话:“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他强调人要不断地行善事,积善德。即善良的事做多了累积起来就会成为一种崇高的道德,而具有这种崇高道德的人便具备了儒家所推崇的圣人的智慧与聪明,这种圣人的智慧与聪明是常人所难以企及的。荀卿在这里虽然是在论述学习过程中积累的重要性,但却传达出一种传统的理念,它表达了人们的向善心理与趋善本性。默娘无论是性本善也好,后天教化使然也罢,心地善良,以助人为乐,是她的一生行事。她短短的一生都在行着善事,积着善德。默娘因行善、积善而成神、成仙的合理内核,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学说有着很深的渊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早就留有“仁者,爱人”的古训。默娘以“爱人”为己任的博大襟怀,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与教化作用。我们可以设想如果默娘不去见义勇为,救人于危难,就不能那么早地离开人世。她是为救助海难而献身的,理应得到岛屿国人的敬重与祭奠,而敬重与祭奠的延伸,便是对默娘的美化与神化。她的知书达理,通晓《易经》被神化为“窥井得符”,而法力日见玄通;她的高超的驾船技巧亦被神化为“挂席泛槎”,神通广大,“铁马渡江”涉海如飞;她见义勇为,救助海难的故事更有“化草救商”(商船遇台风,几沉没,妈祖将草丢入海内,化为木头,附在船边,使船不沉)“断桥观风”(传说两条蛟龙兴风作浪,妈祖前去演示灵符,蛟龙便销声匿迹了)的美谈;她预测阴阳之变,为民行医诊病之事,更有“祷雨济民”、“灵符回生”的传闻。人们对默娘的爱戴与神化,正是人们向往人性回归,向往初始文明的精神引力所致。默娘所具有的博大的慈母情怀,正是儒家“圣人”所言的“凡爱众,而亲人”理论的躬行实践。她是真正意义上的“以生命来体现理念、以实践来践履信仰”的楷模。如果说妈祖信仰在远古文明时代主要体现了人们为满足生活与生存的一种渴求,那么妈祖信仰在现代文明社会的日烈日炽,呈“烈火烹油”之势,那便体现出了一种强大的人性复归的精神引力与儒学复兴的时代呼唤。妈祖信仰中所体现出的传统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千丝万缕。

      观照妈祖“由人而神,由神而仙”的飞升巨变,更强化了我们对畏惧自然的神威,渴望战而胜之的人性本能的认同度。

      人与自然自古以来就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人依赖于自然而生存,自然亦因为有了人类的存在更显出它的生机,体现出它的活力与价值。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也会出现与人类生存的不谐和音,对人类的存在构成巨大的威胁。当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无以战胜自然之时,人类便幻想有一种超自然的神威,帮助他们战胜自然。早在上古时期,人类就创造了许多关于借助神的威力来战胜自然的神话,如《淮南子?览冥训》中记载的关于“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的神话;《山海经》中记载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的神话。宋代林默娘的诞生与妈祖神话的敷衍生成已与产生神话的时代相去甚远,但当人们面对海洋时仍显得茫然无助,他们对海洋知之甚少,他们对海的淫威惧怕非常且无能为力。而海边的渔民又必需靠海吃海,以海为生,因此了解海、征服海便成为生存之必须。当人的能力不足以战胜海之时,人们也会幻想有一种超越人的、神的出现。湄洲屿港里湾林家那个聪明灵惠、不同凡响的小女孩,那个驾船技巧高超、水上功夫了得的小精灵,常常在海难来临之际大显身手。生于海边,死于救助海难的林默娘难道就是人们日盼夜想的海之神?她有能力在海难来临之际救人于危难,她有超乎常人的技能与本领,她又在人们需要她、离不开她之时,过早地离开了人们。她不能离去!不会离去的!她一定是“羽化登仙”了。这是善良人们的美好愿望,亦是她们的真诚期盼。在海难来临之际,她们习惯地呼唤着默娘的名字,为求生的本能而呼唤,亦为默娘的“灵应”而呼唤。于是一个由默娘而妈祖,由妈祖而灵惠夫人,由灵惠夫人而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的“祝神”与“造神”运动就这样由民间至朝廷,又由朝廷至民间,轰轰烈烈而又持久不衰地延续着。

      这是一个中世纪的海洋神话,这一中世纪的海洋神话是由民间、文人、朝廷共同创造的。海洋之神———妈祖就这样诞生了。这种海洋神话诞生的奇异景观,可否看作是古老神话的复兴或中兴。这一海洋神话的应运而生,既表达了生活在海边的、以海为生的人们的共同愿望,也给那些海上征战的将士与跨海经商的商人以精神的依托。因此自宋朝始就有妈祖助战与救商的民间传说:“紫金山助战”的传说讲的是发生在宋朝的事:宋宁宗年间,金兵南侵,王师不敌,妈祖助战,转败为胜。至明又有“拥浪济师”的传说。“拥浪济师”的传说讲的是发生在明朝的事:明朝洪武七年的一个黑夜,部队因指挥的哨船搁礁,差点儿翻船,妈祖拥浪救船,推至岸边,转危为安。至清又有“助风退寇”的传说。“助风退浪”的传说讲的是发生在清朝的事:清朝康熙年间,万将军奉命统舟,征剿在厦门的敌人。驻崇武与敌对垒,夜梦天后告之曰:吾佐一航北汛上风,取捷随使其远遁。次日,果得北风骤起,敌遂披靡,大败而退,海宇自是靖宁。妈祖亦因“助顺加封”。康熙皇帝封妈祖为“护国庇民,妙灵照应,弘仁普济天妃”。妈祖亦“不辱君命”,随即又有“涌泉济师”、“荫护册使”、“保护册使”等神迹出现。商人海上行船遇阻,亦常常求助于妈祖。“化草救商”的故事是说商船海上遇台风,几近沉没,妈祖将草丢入海中,草即刻化为木头,附在船边,使船不沉。“祷神起椗”的故事是说有一条外国的商船,要起帆,船椗拔不起来,祈求妈祖立见效应。官船漕运遇风,官员向妈祖求救,妈祖显圣,即时风平浪静。箸名的航海家郑和亦曾受惠于妈祖:太监郑和下西洋,海上遭遇台风,求救于妈祖,风即平息。妈祖之神的威力与神功也在不断地升格。兴化泉州有水旱之饥,皆要拜托妈祖之神。妈祖为解救兴泉的水旱与饥荒,便托梦商人,使之运粮救灾。妈祖对人民拥戴的清廉之官亦倍加呵护。明朝兴化有个名叫吕德的清官,曾身患沉疴,妈祖便显灵赐药,药到病除,平复如常。而对危害朝廷的权奸,妈祖亦除恶务尽。明朝嘉靖年间,莆籍忠臣林润,上奏朝庭弹劾权奸严嵩,便得妈祖托梦,相助除奸。可见妈祖的职能已远远超越海洋之神。不仅海难需妈祖来解救,水患亦须妈祖来除。传说福建、浙江两省,蛟龙作怪,水患严重,妈祖锁蛟龙,平水患。“瓯闽救潦”的故事是说宋庆元四年,暴雨滂沱,漂屋崩崕,自春及夏民不聊生。莆人祈祷于天后,三日后天晴日出。妈祖不仅能解救涝灾,亦能解救旱灾,消除瘟疫。大旱不雨要祈祷妈祖,疫灾流行妈祖亦能显灵。“祈雨济民”的故事是说其时莆阳大旱,妈祖祈雨济民。“圣泉救疫”的故事说的是发生在宋高宗二十五年的事:兴化瘟疫流行。妈祖使白湖涌甘泉,化作灵药,救治病人。妈祖的神功远不止于此。民间无子要祈祷妈祖来送,病魔缠身要祈祷妈祖妙手回春。朝廷出师要祈祷妈祖来保佑,官船漕运要靠妈祖来护航。战时借风要靠妈祖暗中神助,施琅将军收复台湾,淡水奇缺,亦靠妈祖显圣。欲知吉凶休咎,需妈祖帮助,欲保未来平安,需妈祖佑护。妈祖实在是神通广大,无所不能。《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称:“天后这神,非常妙惠灵应,其为人造福实在是太多了。”

      妈祖这一善良慈悲的、拯救人类于危难之中的、有求必应的航海女神、海洋女神、生产保护神、平安女神、和平女神,随着人们的需要在衍生着她的神力,逐渐成为法力无边、尽善尽美的女神。这一依照人们畏惧自然的神威,渴望战而胜之的人性本能而塑造的的女神,这一凭借人类战胜自然的勇气而创造的海洋神话,体现了善良人们的美好愿望。她是人类向往回归、向往初始文明的心灵停泊的宁静港湾,她是向善的心灵归宿,她是战胜海难的精神支柱,她是海边人们及航海者的精神家园。在人们无力战胜自然之时,她是法宝、武器和保护伞。她随人们的需要,神力在不断扩大,“神格”也在逐级提升,逐渐衍进成了无所不能、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就连最受人们崇拜的万能之神——关公也望尘莫及。

      由此可见,“神威”即是人们愿望的一种寄托,亦是理想的伸延。人们对妈祖之神的崇拜与信仰,也折射出人们对自己征服世界能力的充分认同与肯定,是对人类自身存在着的征服海洋、征服自然的巨大潜能的充分认定。

      品味妈祖由人而神,由神而仙,灵光叠加的辉煌历程,更加深了我们对生命短暂,人生无常,祈求幸福安康的心理期盼的理解度。

      人的生命意识的觉醒,早在两汉诗歌中就有较强烈而集中的反映。人生是美好的,但并非是永恒的。珍爱生命、希求求生命的永恒与延续是人性的本能,亦是人们求生的一种本能。它表现出对生命的热情与爱恋。这种理念古今一体,千载难移。生命短暂是最残酷而无情的事实,而人生又必须面对,为这短暂而无常的人生祈求幸福安康亦属人之常情。这种心理期盼人皆有之。尤其是当生命受到威协又无能为力之时,这种心理期盼就尤为强烈。而当人们对海洋的淫威惧怕非常又束手无策之时,祈盼有超人之力的神灵的呵护亦应是势之必然。而人们的这种心理期盼既源于生活的常理又染上了诸般理想化的浪漫色彩。这就是“化草救商”中草要化作木方能有浮力,而人浮于木上才能侥幸逃生的生活经验再现和“挂席泛槎”中如帆遇风破损可用席取而代之的浪漫幻想。诸般充满浪漫色彩的神异故事给我们以太多的启示。其中最本质的内涵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生命短暂,人生无常”的主题异曲同工,其中所传递出的民俗文化心理又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有着极深的渊源,这还需我们化大力气去探赜索隐,方能钩深致远。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