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一台戏的启示

    一台戏的启示

      1992年7月6日那晚,鲤声剧团《长街轶事》在仙游县赖店乡象岭广场作首场演出。只见广场上人山人海,天上没有月亮,有的是满天星星,宛如这时聚集在这里的六千多双眼睛,一齐等候着演出的开始。

      虽说是广场旷野,到底是六月暑天,场里不少人尽管在摇着扇,还是渗出了汗来。然而,我这时却打着寒噤,好像在借债押赌,孤注一掷!

      能说这担心没有理由么?整台戏才六个角色,故事如叙家常,情节不见奇险,又是不着“戏装”的现代戏!况且正逢戏曲滑坡的时候,鲤声剧团,这个曾经三度晋京,蜚声一时的地方戏曲剧团,已长期没排戏,窘得连工资都发不出去!

      现团长和我新来乍到,决定紧急恢复几个旧戏后,在要新排什么样的戏的关头上犯难了。多年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剧团选剧本如同农民选种子,既要高产,又要考虑土壤适应,同时还要考虑自身现有条件要求省钱和耐旱。而更重要的是,许多事物往往都是在最困难或最得意的时候产生了质变!果真听从某些人的“劝告”,一味追求“花草情节”或“时髦趣味”,去同社会上的一些职业剧团争抢“市场”,势必出现艺术滑坡,这无异给病重体弱的人再送去一把烟枪。更何况鲤声剧团“声名所系”,这“烟”未必就能抽得赢人家!

      感谢怀兴同志,及时为我们提供了这个剧本。我们反复分析:这个剧本虽然人物少,开头“入戏”慢些,没有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但它提出了一个全社会普遍为之关心的即如何教育好青少年的问题,写出了人间真情,显示了道德力量。猛虎犹存“怜子”之情,这个戏岂能在人群中得不到反响?还有,这种于平淡中见功夫的戏,不正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吗?当然,话是这么说,心里仍如枯井里的水桶——七上八落:要是失败了,岂非在这“青黄不接”的节骨眼上,再误了“一冬”!

      真是仙游人好奇,偌大一个象岭广场,竟挤了个水泄不通。是啊,一台才六个角色的现代戏,还听说是写“扫街的什么”,敢在广场开演,就不怕没人看?真不知鲤声剧团今晚要卖什么“药”?

      可以说,那晚六千多观众,绝大部分都是抱着“看卖什么药”的好奇心理到场的!

      戏开始头两场的时间也好像过的特别慢,广场上的秩序静的教人有点闷。特来观看这个戏初场演出的许多领导和专家,还真的不苟言笑,神色肃然。我不觉心中一凛,如压重铅。今晚要是“吹”了,后天,即七月八日晚上,鲤声剧团要拿什么去莆田参加“七一”庆祝演出,向市委汇报呢?

      戏好不容易进到第三场末尾。广场更加寂静,好像不是在演戏,倒像是在录音室里录音!

      这时的我,真不知是处在一场大风暴的前夕,或是处在没有了希望的荒原?

      “阿公!”

      “小兰,你……”

      “你去吧,去吧!”

      “小兰,阿公也心疼呀!”

      ——以上是剧中人物老清洁工阿坤同十四岁的孙女小兰商量,决定将家里那多年辛苦积蓄,原拟买彩电的二千元钱,拿去帮助女老板的女儿小凤,替她还清打游戏机赌博所欠下的债,以期能挽救小凤时的公孙俩的最后几句对话。

      天真的小兰梦里也盼望阿公什么时候也能为她买部彩电回来。但当阿公向她商量时,她竟能忍痛成全;而阿公真的要将钱拿走时,她又突然地大喊了一声——“阿公”!

      这一声,使公孙两人泪如雨下!

      剧情的发展终于冲开了六千多观众感情的闸门,广场上啜泣之声处处可闻。

      但是我,还有许多领导和专家,反而一齐现出了欣慰的笑容。

      从大家的笑声中,我明显听得出甜蜜中含有苦涩。我自己这时也微微感到有点眼湿。我突然想起了鲍波尔的一句名言:“福音是悲喜交集的,例外很少。”这不——随着剧情的推进,那剧中人物和场里观众,还有我们,不都是始终在悲喜交集么!

      “要把这个戏推出去!”这是当时的市委领导在看完《长》剧后,连夜召集五套班子领导进行座谈时说的话。

      从这时开始,鲤声剧团在应付大量原有的演出任务的情况下,在半年多时间内,《长》剧的上演场数就突破了一百场,这在鲤声剧团历史上所有演出剧目中还找不到先例。

      一百多场的《长》剧演出,震撼了十几万观众的心灵。尽管观众中有文化程度、见识修养、趣味爱好的不同,但都能对《长》剧洒之以泪水,报之以掌声。

      有个中学包场时,几位同学以为没啥看头,准备中途退场,将篮球都带了进来,结果却“一坐不起”,有笑有哭,只好将篮球紧抱怀中, 直至散场。

      在江口镇演出时,有所学校一共只有四百多名师生,却要求为他们作专场演出。在他们的“苦缠”之下,影剧院和剧团都为之感动,达成了“赔本”协议。

      有一天,剧团收到一封信,门房的同志还以为是误投,因为信封上写的是“阿坤爷爷收”。拆开一看,果然是一个学生写给《长》剧中老清洁工阿坤爷爷的,倾吐对阿坤爷爷的崇敬之情和表示自己要如何进步的决心。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这是一句记在《庄子·渔父》里的话。

      现在我们再看看仙游师范学生看完《长》剧后所记下的感想:

      “……正当戏曲滑坡时,鲤声剧团又推出了崭新的一幕。《长》剧不但吸引了许多老人和小孩,连我们这些不爱看戏的”现代派“青年也啧啧称赞。《长》剧如同一个初生的婴儿,在我们面前昭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从头至尾见证《长》剧那一百多场演出的激动场面,又翻看学生们写下的一篇篇感人肺腑的体会感想,今教我还要回顾些什么呢?

      “你离我有多少远呢,果实?”

      “我是藏在你的心里呢,花呀。”

      泰戈尔的这两句诗,不正道破了《长》剧之所以会牵动那么多人的心的奥秘了么!陈国恩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