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化>妈祖文化在汕尾的传播

    妈祖文化在汕尾的传播

    点击查看原图

    图为汕尾凤山妈祖庙

      妈祖文化在汕尾影响极大,有显著的地方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莆田林氏把妈祖信仰带到汕尾

      “据历史传记和实地查考,在‘宋元之际’,由于战乱,从福建莆田、湄洲一带的林氏族姓迁徙到陆丰县时,就同时把妈祖信仰的习俗也带到了陆丰,并代代相传下来。如现在的博美区霞绕乡林姓的先祖就是在福建莆田。他们在霞绕建第一个宗祠时,就奉祀妈祖。”

      “早在800多年前,由于战乱,他们(林氏后裔)从妈祖的故乡福建莆田举族南迁,其中部分林氏难民在今陆丰市碣石湾的乌坎港滨定居,繁衍生息。人到哪里,‘娘妈’(妈祖)的分灵,也随之奉行,其中部分裔孙迁居地大物博、环境优美的博美镇经商定居,并建造博美天后宫。“

      “甲子天后宫始建于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距今800多年。……其建筑形式,就具有宋代特征。宫为五进一大院,硬山顶、木斗拱结构,石柱粗大。但经清代维修,却具有清代乾隆年间嵌瓷、鎏金木雕、铜雕的时代建筑特点,是一座典型的宋代建筑。”

      上述资料准确记载了妈祖信仰来到陆丰的时间和地点,而对于妈祖信仰来到海丰及其汕尾,现在的资料表明稍晚些。

      明朝时期,妈祖信仰在古海丰沿海地区(过去的海丰县管辖汕尾及其陆丰)就有一定影响。这一点通过当时的妈祖庙数量便可以了解。“天妃庙有三:一龙山,在龙山之麓;一长沙,在丽江之左。俱正德中,知县杨继荣建。一大德,在县东大海之滨。其在祀典也,是以书。”该时期是在嘉靖(1522-1566年)年间。

      “传说清乾隆五年(1740年)春,朝廷命官赖天祥、林景等乘船航行至汕尾海面,黑夜遇大风暴,望见有灯火之处,靠岸避风。天明才知道此地是‘大华天后庙’。官船保得平安,回朝奏本,圣旨令其重修大华天后庙。至今人们称此庙为‘圣旨妈庙’。”“回谰保障”四字勒刻于汕尾大华天后庙后面的石壁上。大华天后庙建于清顺治(1644-1661年),距离当时的传说有近100年了。

      通过以上资料。我们可以看出:自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福建莆田建第一座妈祖庙(顺济庙)以后,妈祖信仰就逐渐传入海陆丰地区,成为海陆丰地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汕尾地区富有特色的妈祖信仰

      (一)妈祖信众的特殊性

      在海陆丰地区的妈祖信众中,妈祖并非是唯一的神,也就是说,广大信仰妈祖的信众,既可以崇拜妈祖,也可以崇拜其他的神。在海陆丰地区存在着众多的神,如玄天上帝、三山国王、观音菩萨等。这种信仰方式表现为与传统内陆文化不尽相同的海洋文化特点:即开放性和融合性,正是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妈祖信仰才得以延续和发展。

      另外,海陆丰地区的妈祖信众、信仰妈祖有明显的功利性色彩,“以偶像崇拜、布施修行、祈福、求行好运为主要形式,追求的全是一种世俗生活中的功利目的。”信众沿用各种民间习俗和各种祭拜形式,祈求妈祖神灵保佑平安和顺心如意,并没有一整套教规,广大信仰妈祖的信众在过去乃至今天,并非真正认识妈祖文化的内涵和精髓,这本身就是与宗教信仰的重要区别。

      “汕尾人氏,祖籍多为福建,尤以中海渔家亦从闽省而来,故早在顺治年间,渔民多在红海湾一带以捕鱼为生,以舟楫飘泊为家。早在300多年前,人们便在‘牛头港’南面沙滩的新宫处建‘安美天后庙’,意在祈求海神娘娘保护汕尾(‘尾’即‘美’)全境人民平安。此外,在新港大华山麓下,也建有一座‘天后庙’。这两座小庙的香火是从福建奉请而来,渔家商旅,长年奉祀,香火不断。”

      “沿海百姓奉祀妈祖,都是为祈愿出海平安和获得高产,每逢出海归来,必进香‘谢恩’。”根据资料,嘉庆三年(1796年)秋建立的《马鬃(今马宫)渔港天后宫重修碑记》记载:“乾隆初年,疍户渔家为酬答天后圣恩,……乃受集众信,再卜鸠工,庙宇焕然一新,兹将商户渔船捐金芳名列下,志以不朽云。本港商户54家,汕尾港渔船捐款186户,本港捐款疍户284户,后门港渔船捐款124户,本港捐款拖船19只。”这是汕尾地区信众信仰妈祖的重要证据。

      通过以上资料,我们可以分析出信众信仰妈祖的基本原因:

      第一:是环境因素。由于海陆丰地区的地理位置特殊,长期远离政治和经济中心,经济落后,文化和教育不发达,一直没有发展成为沿海地区的航海中心,“全市长达302公里的海岸线,曲折多湾,沿岸布满了三大湖、两大海湾、92个岛屿、20多处较大的临海岬角。”虽然自然条件优越,但是最终分布的都是小渔港。渔民尤其是疍民长期生活在海上,各方面条件都极其艰苦,他们要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狂风、巨浪、暴晒、黑暗,而且没有外界的物质保障,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于是,“疍民崇拜妈祖,凡有疍民渔船聚泊的港口,其附近都建有天后庙。”解放后,著名诗人聂绀弩在汕尾港写的《疍户》一诗中真实描写了疍民当时的生活:“疍家儿女疍家装,赤脚挑鱼上市场。男子风波深线海,母亲心事旦昏香。宵灯斗宿争明灭,晓梦鱼龙辨现藏。万顷波涛卓竿立,天苍苍处水茫茫。”旧时代的疍民渔歌,大多数反映了疍民悲惨的生活情景:“昔日渔歌泪,荒桥出亦频,星浇余岸冷,曲断见峰嶙……”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人们需要寻找精神寄托,而妈祖就成为了他们的海上保护神。

      第二:是主观因素。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愿望,但是在实现这些目标和愿望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如果没有任何力量来帮助自己,人们只有祈求神灵,这个神灵对于广大的信众来说就是妈祖。自妈祖信仰传到海陆丰地区后,妈祖就成为海陆丰地区百姓的共同信仰。一方面,这是民间文化的一个特色即广泛和趋同性。民间文化通俗易学,不受条件局限,更不需要专门指导,在模仿中领会,在学习中受益。另一方面信众的人数的多少会影响一种信仰的传播。而海陆丰地区渔民在他人信仰的相互影响中,逐步接受了妈祖,从而使这种信仰得以迅速普及。

      第三:文化的传统性决定的。妈祖信仰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民俗,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其生命力是极其顽强的。一种信仰不是简单地靠一部分人或者短时期的宣传就能够建立,它必然有长时间的历史发展过程才能延续。据《湄州志》等相关史籍记载,明、清时期,妈祖在海上佑护钦命使者数十次,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郑和七下西洋,出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宝船上供奉妈祖,并运用民间妈祖信仰作为政治和外交活动的手段,使妈祖香火缭绕海外。明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清施琅率军攻台等军事壮举都伴随着妈祖神助的色彩和传说。尤其是郑成功更是海陆丰紧密联系在一起。因为白沙湖曾是郑成功的反清根据地。无数的历史故事就自然形成了民间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信众。

      对于海陆丰地方戏的功能,彭湃曾经做过专门论述。1922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海陆丰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彭湃在《海丰农民运动》一书中,对农运前海丰文化状况的分析是:“乡间完全没有阅报演讲团平民学校之设,不过有唱戏唱曲及舞狮种种之娱乐机关,然其中的戏剧歌曲文章几千年差不多是一样,所以农民的思想,一半是父传子子传孙的传统下来,一半是从戏曲的歌文中所影响而成了一个很坚固的人生观……”这是海陆丰地方文化的重要特点:即厚重的思想道德水平与其受教育的方式密不可分,而这种教育通常是民间的、非官方的,朴素而实用。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作为生活经验陆丰地方方言戏种,已经濒临消亡的危险境地,海陆丰地区的妈祖庙会活动将失去独有的内容,因此需要全社会关注。

      三、汕尾妈祖文化在国内处有较大影响

      在过去,“信仰妈祖的不限于当地居民、农民。而渔民、商贾甚至镇守海防打官兵也奉祀妈祖,如浅澳天后宫,就是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镇守海防的官兵募捐创建的,并留下许多石刻、匾额。民族英雄林则徐就留下‘沧海恩波’匾额在该宫。所有这些都反映了信仰妈祖习俗流传久远,影响深远。”

      在今天,汕尾凤山祖庙已经成为海陆丰地区乃至粤东地区妈祖文化的重要活动中心。“凤山祖庙正殿始建于明末清初,清乾隆壬戌年(1742年)扩建为现在规模。“凤山妈祖石像建于1994年,是中国大陆目前最大型的妈祖艺术石雕像,石像是汕尾港的标志之一,由我国著名的现代雕塑大师李维祀教授设计,福建惠安名石匠雕刻。石像高16.83米,重约1000吨,468块福建惠安优质花岗岩石构成,能抗8级地震及12级以上台风。石像建成至今,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客慕名而至。”

      汕尾凤山祖庙不仅在国内有一定影响,而且声名已经传到海外。汕尾凤山祖庙“是目前中国大陆除福建莆田、泉州、天津之外,妈祖民俗活动开展规模较大的社区。”

      恩格斯在《德国的民间故事书》一文中指出:“民间故事书还有这样的使命:同圣经一样培养他的道德感,使他认清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利、自己的自由,激起他的勇气,唤起他对祖国的爱。”

      汕尾港作为对外开放的港口是汕尾市对外宣传的重要基地,尤其是对于海外华侨和台湾同胞,汕尾凤山祖庙已经成为寻根问祖的主要场所,成为联结海内外华人的精神血脉。据统计,如今世界上妈祖信众近2亿,妈祖庙近5000座,分布在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英国、南非、日本、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缅甸等29个国家的地区,在台、港、澳地区,妈祖信仰非常普遍。

      “凤山永秀月明天开人间安乐杯圣母,祖庙长灵风静浪息世界和平颂女神”这是凤山祖庙广场廊柱上的一副对联,在妈祖石雕像下也有著名书法家、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屈武的题词“世界和平颂女神”。“世界和平女神”是汕尾地区信众对妈祖的特别尊称,它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寄托了人们无了美好的愿望,把妈祖的形象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女神”过去只有在古希腊神话中才有。“希腊人将很多地区和城邦的神交织在一起,建立了希腊的神话世界,以武力、强权、正义的统治和文明的艺术来对抗混乱、暴政和野蛮。”

      在古希腊神话中,战争是永恒的主题。“女神”是为战争服务的,她离不开血腥的暴力。这与信仰妈祖的仁慈博爱有着根本的区别,这也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当今国际局势十分紧张,地区冲突不断,民族矛盾激化,全世界人民都希望和平与稳定。而“世界和平女神”妈祖正符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必将得到全世界人民的推崇。弘扬妈祖精神,就是宣传人类爱好和平、维护和平的崇高宗旨,将人类和平事业推向前进。对于这一主题的挖掘,是汕尾地区信众的独创,也是汕尾地区妈祖文化的最重要特色。

      当前,在海内外信仰妈祖的广大信众中,妈祖是勇气与力量的化身,同舟共济,献身祖国,已经成为海内外华人的共同心声。我们汕尾地区的各级政府应该充分利用海陆丰妈祖文化的影响,通过对妈祖文化的深入挖掘,进一步弘扬妈祖文化,将广大信众紧密联系到汕尾的经济建设中来,加强沟通,共谋发展机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促使汕尾经济实现跳跃式发展。(柳青黄 龚亚东  林祖参)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