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王鹏飞和他的国画

    王鹏飞和他的国画

    点击查看原图

      王鹏飞,福建涵江人,1943年出生,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成员。国画作品曾获得中国美术金彩奖优秀奖等并入选各类展览,入编《海内外中国书画艺术当代名家集·五人集》等多个选集。出版有个人专集《王鹏飞画集》等。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期间,由中国文化部批准,国际奥委会主办,国际奥委会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等提供支持,中国美术家协会等提供学术支持的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美术展览活动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等展馆举行。这是一项旨在宣传北京“人文奥运”的国家级、国际性艺术展示和文化交流活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令人欣慰的是,涵籍知名画家王鹏飞的国画作品《天涯共此时》应邀与国内外众多名家一起参加了展览。此举似可从一个侧面证明,王氏的艺术造诣已经得到了来自北京业界方面的认可。为了进一步走进王鹏飞的国画世界,本报特辟专版予以推介,希冀能为莆田艺术的繁荣和发展推波助澜。】

      传统笔墨的当代表达

      ——王鹏飞国画作品观感

      美术创作是一项复杂的过程,不仅来源于现实生活,而且直接途经人的心灵世界。反过来说,美术创作的最终落脚点还是要通过画面,倾诉创作者的心灵,反映创作者作为生命个体对现实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感悟。人们通常所说的“意由境生”、“笔随心运”,大概就是这种意思。这样,归根结底地讲,美术创作与其他门类的艺术一样,无论如何都要涉及到表达的问题,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怎样表达。

      王鹏飞自少年时代就开始习画,能工善写,涉足国画领域长达五十多年之久,其作品在山水、花鸟和人物之中都有一定的涉猎,算得上是一位习惯以画表意的绘画者。多年来,在这个缤纷的世界,他用心地捕捉和提炼生活中的细节,诗意地描绘了一幅幅优美恬静的自然和生活画卷:这里有风有雨,这里阳光灿烂,这里是一个充满情趣的世界。而他,就是这个世界的陶醉者,沉醉其中,始终用画笔和心灵,向人们展示了自己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坚守。

      在构图语言上,他显然受到民族绘画传统和传统美学的深刻影响,讲究的是矛盾中的统一,破坏中的平衡,始终注重动静、浓淡、虚实、对应等的结合。他的作品《天天托起新太阳》、《香飘千家》以及《难忘的乡音》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种构图语言表达上的努力。因为构图语言的灵活运用和有意铺陈,再加上娴熟的笔法墨功,他的作品往往意境幽远,充满着起伏的美、韵律的美、音乐的美,显示出难得的大家风范。

      令人激赏的是,他并不一味沉迷于花鸟山水世界,就花鸟山水描摹花鸟山水,还着意于关注现实,思考生活,体察人生,把笔触延伸到人与景的深处,使其作品具有了一定的多向度和表达上的深度。在作品《归》、《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南国来风》等作品中,人们又看到了他艺术取向的另外一面。这一面清新亮丽,但又带着思维的触觉,具有独特的艺术张力,使人过目难忘。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王鹏飞似乎不囿于已有的艺术成就,试图在笔法的表现上进行新的尝试。在《南国来风》、《能不忆江南》等作品中,他把中国传统的工笔、写意、水墨和西方的素描、油画技法结合起来,有效地增强了画面语言的立体表现力,使具象和意象都得到了美的渲染,形成了很强的个性化艺术风格。

      艺术总是心灵和表达的产物,对一个文艺家来说,心灵之路能走多远,他的表达就能有多广,作品的生命力就能有多强。我们由衷地期待艺术生命“已入佳境”的王鹏飞能够心画相随,继续诗意地栖息在他的国画世界里,让那些承载着心灵花瓣的作品越走越远,走向更加空旷飘逸的艺术世界。黄义福{nextpage}

    研墨菁华——品王鹏飞先生国画创作

    点击查看原图

      王鹏飞老师工作生活在莆田一个美丽的小城——涵江,他长期扎根地方,以教书、写字、读书、作画的交替并进方式砥砺其绘画艺术。王老是位勤奋博学的画家,作为他的学生,每每前去看望他老,最为深刻的是常常被他一批批新作所感动。

      王老的国画作品涉及题材门类广泛,人物、山水、花鸟样样精通,创作手法工写兼得,不同技法应用丰富灵巧。他以厚实的根基、旷绝的才情、精湛的技艺,展现了其多年以来在艺术上的孜孜追求。

      在人物画方面,有民俗传说、神话志异、美人仕女、名人造像、文人高士等等,既有传统的,也不乏现代的。只要能承载其艺术的思想,无不为其所用,甚至反复绘制。他总是赋予笔下人物朴实近人的情趣,寄予浓厚的感情,他笔下的人物具有实实在在的生命。

      王老所作的山水画,融合他扎实的写生功底与生活感悟,或崇山峻岭、或小桥流水、或雄伟壮丽、或灵巧秀丽,无不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画中山水相伴、云雾相缠、海天相牵、人景相溶,体现出独特的审美意蕴。

      此外,王老的花鸟画值得特别关注。所作的禽鸟、花卉、蔬果、走兽、游鱼等等,题材广泛、数量众多。其笔下无论是“四君子”、 紫藤、牡丹、芦雁、雄鹰,还是松鼠、猿猴、祥鹿等等画作,少有传统花鸟画程式化的弊病,皆能活泼生动,引人入胜。更为精彩的是,王老笔下的禽鸟、彩蝶、蜻蜓、鸣蝉、蟋蟀、蜜蜂等等画面点睛之笔,往往简练、逼真、传神,显示出其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

      纵观王老的作品,其构图造型,无论简繁大小,皆能娴熟劲道,匠心独运,笔墨技法亦变幻老道,或精工雕琢、或挥洒恣肆,都纵横有序、驾驭有度。不难看出,他是在深厚的艺术根基上,广采博取,融多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可谓是大画撑得住,小品玩得起,集精微博大于一身,造诣颇高。

      表面上看,他的绘画题材众多,手法多样,似乎有过于杂碎之嫌。然而,认真透析其作品的文本,我们会惊讶发现,其实不然。其一,作为地方基层画家,他无法像所谓专业画家那样单一纯粹。画宣传画、写标语、制作彩车等等多重艺术经历及生活背景,决定了他在艺术探究上的“杂粮”性格,如《金秋图》、《金顶》有西画的意味;《渔舟晚唱》有木刻的痕迹;《归》有雕塑的分量;《南国来风》、《妈祖造像》又有壁画的风韵。如此等等都是其长期的基层艺术实践及丰富的生活阅历,在他画中的直接投射。其中最为可贵的是,作为长期偏寓一方的画家,其在艺术上的呈现却没有一般小地方画家的流气,也没有习气或匠气,而更多的是在情、势、意、境的表达上,充满开阔博大、出尘绝俗之风,实属难得。其二,从王老的作品内容选择上看,像人物画《唱支山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山水画《生生不息泽世界,源远流长福人间》、《天天托起新太阳》,花鸟画《难忘的乡音》、《翔天》等等作品,从中仔细审读,无一不传达出画家对家国的热爱、对乡土的怀恋、对生活的温情,以及不思“立功”求“立言”的处世态度。显而易见,这是始终贯穿其绘画作品创作的精神轴心,因此对画家来说,也就无所谓人或物、山或水,还是花与草,只要能围绕着这个情感中心,皆能为我所用。如此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点染,却是画家艺术追求与生活情感体验一体化的结果,蕴含着作者独特的“营造法则”。也正是因此,可以这么说,在王老的艺术情感的大根系上,虽盘根错节、枝叶凌乱,却总是繁而不乱、杂而有序,恰恰更能彰显出其艺术灿烂多姿的特殊性。

      绘画对于人的关系来说,体现了这样一种隐蔽的更深层意义:主体通过对绘画对象的界定,进而自觉或不自觉地界定了自己。中国人所追求的自由,是一种“一天人”、“合知行”、“同真善”的伦理选择,只要把握了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之“度”,允执其中,自由也就获得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尽管王老未必具备相当的儒道素养,但他特定的文化生活场域及其观照自然的心理,无时无处不以一种“剧场幻象”的效应影响着他。王老虽常自喻是“民办教师”,却能以“独善其身” 的传统士大夫颐养人格的精神为主导,强烈地印证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价值取向,从一般的“存形”、“写真”,走向“逸气”、“畅神”,其绘画的形态学标准也不断从充实走向空灵,从师造化走向法心源。因此,从王老绘画取材的广泛、表现的忠实、对画面情节与个性的强调诸多迹象来看,其主观的追求倾向显然十分明显。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与所描绘的生活现象、以及对内在本质的认知,这三者的关系既在现实中存在着必然联系,又在其作品中得到一致的展现。正是这种主体通过对绘画的界定进而界定自身行为目的过程中,王老显示了他与一般画家的不同之处。可以说,长期坚持生活体悟,以及苦心进行技艺磨砺和努力加强文化修养的艺术旅程,最终催生了他独特的艺术美学与创作观,其作品内在的深度与广度,也成就了其不凡的艺术品格。

      作为艺术坚贞不渝的信徒,王老的艺术朝拜越发虔诚,从他近期的诸多新作中可现端倪。他忠于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泾渭分明的艺术判断,以勤劳的双手,倾心研墨,不懈彩绘他所知的生活,并抒发着淳朴善良的温情,不断高唱内心的赞美之歌,必将为画坛增添更多熠熠闪光的菁华。□翁志承

      (本文作者系美术学博士、福建省画院画师、中国美协会员){nextpage}

    苍秀蕴藉缣素间——记国画家王鹏飞

      王鹏飞出生于涵江书画世家。从少年时代起,他一直孜孜矻矻、锲而不舍的笔耕于缣素间,坚守着艺术家园。

      王鹏飞比我年长几岁,与我又是同乡又是校友。四十年前,我们就时常在一起切磋画艺,以后又多有往来,相互间比较了解。他自幼品学兼优,酷爱艺术,却因台属关系而命运多舛。在“文革”那疯狂的年代,才二十出头的中学教师王鹏飞居然被打成“牛鬼蛇神”、“反动学术权威”而关进“牛棚”,从肉体到心灵都饱受欺凌迫害,以致患病。然而对艺术的炽热追求使他直面磨难,意志弥坚,即便在条件极其恶劣的“牛棚”里,他仍然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业余时间”,在小幅油画纸上临摹了三十余幅毛主席各时期画像,同时还深入研究了毛主席诗词,他一边用毛笔蘸水在地砖上反复练习笔法布局,一边用心领会毛主席诗词严谨的谋篇结构和博大的气势意蕴。他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研究美术创作中诸如点、线、面、疏密、穿插及各种组合的矛盾处理,心得颇多。“文革”后期,他更是潜心研究画史、画论、画理、画法。例如写诗词、做文章中的“起承转合”在美术创作构图中的运用等,把理论研究融汇在自身的绘画基本功训练和创作实践中。这种“自悟式”的学习是刻苦的、自觉的,也是颇有成效的。从1972年开始,每年一度的福建省美术创作学习班给了他学习的极好机会。在创作班里,他得到了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以及李耕国画研究所诸位师长的言传身教,先后涉猎了油画、水粉、木刻、雕塑、年画等画种。又因工作关系,他有幸经常和传统艺术造诣深厚的老画家陈鹤在一起,得以亲炙前辈的教诲。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勤勉的努力,王鹏飞各个画种的美术作品陆续被选上了省级以上的美术作品展览,画艺大进。早在1979年崭露头角的王鹏飞就成为美协组织恢复后的首批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如果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前王鹏飞基本上还是在刻苦自学中前行,那么1985年考进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深造,则是他在艺术求索道路上出现质的飞跃的开端。在师大学习期间,他受教于杨启舆、翁开恩、翁振新、张明超等诸位老师,深入研究中国画的传统精髓,不断提高造型能力和笔墨功夫,同时如饥似渴的博览群书,提高文化修养,升华精神境界。

      大学的几年修炼使他深刻意识到增强艺术表现力的后劲必须读万卷书,博览广识,吸纳古今中外优秀艺术精华;必须走万里路,到大自然和生活中去即时写生,捕捉富有画意的生活形态,寄情寄心,追求诗境的表达。王鹏飞有幸参观了在北京、上海、杭州、南昌等地举办的全国画展、法国卢浮宫及250年藏画展、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画展等,大开眼界。他遍游全国的名山大川,写生十余册速写本。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王鹏飞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王鹏飞十分重视画家内在生命意兴的情感表达。他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摸索到:不同情感的笔墨审美价值是不同的,为了抒情达意,艺术创作应该避免以一种老办法僵化的表现物象,而应力图使情感的表达与笔墨形式达到统一。因此可以“择手段和不择手段”兼用,既可以吸收和运用前人的艺术精髓,更应该在葆有国粹特色的基础上糅合各种艺术门类的优势,“师古而不泥,创新而不野”。由于有理论和实践的深厚积淀为支撑,他的探索创新渐渐自成机杼。无论人物、山水、花鸟,无论工笔、写意,王鹏飞的作品并不刻意描摹自然,而更倾心于达意、抒情,强调精神性的凸现,带动了技法表现的自由多样性,强化了笔墨情感表达效能。因而他的作品或苍茫、或秀逸、或灵气飘逸、意蕴清雅、或气势恢宏、内美蕴藉。在他的笔下,奔腾不息的黄河吞吐大荒,狂放不羁,显示出一种苍茫浓烈的宏大之美;而《天涯共此时》运用刷底色留白的中国画特有形式,把白猴、明月、松干等一一留白,使单纯的底色产生丰富的色彩感,点出了月夜的清朗、静谧、雅逸。同样是妈祖题材,《妈祖造像》用传统壁画工笔重彩形式塑造出极富传统文化内涵的妈祖形象,色彩绚丽厚重,形象仁厚慈祥。而《归》则兼工带写,借鉴西画的光感效果,以灵动的墨色层层积染,使画面富有韵律感。《唱支山歌》的夜色朦胧、韵味悠远,烘托出祖国花朵“唱得幸福落满坡”的和谐氛围;《南国来风》则诗意般的描绘了惠安女圆了观赏敦煌宝窟之梦的生动景象,使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徐徐春风。还有《微风》一画巧妙的运用花瓶上的彩陶文化时期的图案,诉说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展现伟大祖国的祥和盛世,作品被中国美术家协会选送到法国巴黎展览并被收藏。从总体上说,王鹏飞善于把工笔画的严谨细腻与水墨画的写意韵致结合,不论是人物画的苍劲姿媚,还是山水画的深厚华滋,花鸟画的清新俊健,大多都体现了苍秀结合、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

      通过这些作品,我们不难感受到王鹏飞深厚扎实的学识,卓尔不群的才情、坚韧不拔的努力和笔耕不辍的虔诚。王鹏飞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览及其他重要展览,并获得多个奖项。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称誉他:“绘画功底深厚,人物造型能力很强,很有独自风格。笔墨苍秀,能工能写,实为难得。”

      在2008年祖国申请奥运会主办权时,在汶川大地震时,在上海世博会时,王鹏飞都毫不犹豫的捐款、捐画。中国美术家协会颁发证书以资鼓励,与此同时他被载入《中国爱国艺术家》、《感动中国艺术人物》等书册,其作品入展世奥、世博会并被收藏。

      面对炫目的荣耀和名利的诱惑,王鹏飞泰然的把一大堆证书、奖杯锁进五斗橱,把奖金换成艺术资料或出版书册,然后依然端坐在那朴素的近乎简陋的“研墨轩”画室内,让毫无羁绊的灵魂在爱和美的国度里自由飞扬。

      的确,“艺高无坦途”,这是王鹏飞常以为自勉的一句话。画家都在“以我手写我心”,创作就是手中的笔墨与心内的灵光相默契的过程,这一切没有长时间的沉寂是达不到的。说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艺术的生活化不无道理。当艺术转化为日常生活习惯之后,就会有滴水穿石般的惊人力量。退休后,他真正把艺术转化为生活习惯了,原来爱唱歌、能独唱、会领唱的王鹏飞极少到娱乐场所,耐得寂寞、专心创作,在寂寞中反思和创作,可以更加专心的追求画面的空灵、悠远、静穆、幽深、天人合一的境界。

      王鹏飞深知“艺海无涯”,五十五个春华秋实已是昨天,他必须不畏艰难,健步平静的踏上更美的艺术征程。

      王鹏飞小传:王鹏飞,莆田涵江人,毕业于福建师大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世界教科文组织专家成员。其作品曾获国内外大展九次金奖,两次银奖;一些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收藏。出版有《王鹏飞国画集》、《王鹏飞画集》、《中国百杰书画家王鹏飞作品选》等。□翁振新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