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文化综合>莆田举办首届郑樵文化节,纪念郑樵诞辰918周年

    莆田举办首届郑樵文化节,纪念郑樵诞辰918周年

    1.jpg

    1.jpg

    2.jpg

    1.jpg

    2.jpg

      11月13日上午9时,莆田新县镇在夹漈草堂纪念馆,举办首届郑樵文化节暨纪念郑樵诞辰918周年文化活动。

      活动由涵江郑樵文化促进会举办,从早上9时一直持续到中午12时,开展了郑樵祭奠仪式、郑樵启智聪明礼、郑樵文化节开幕专家论坛、现场书画展、文物展以及文艺表演等一系列活动,纪念这位宋代史学家。

      郑樵(1104—1162年),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人,世称夹漈先生,宋代史学家、校雠学家。所作《通志》有200多卷,五百多万字,堪称鸿篇巨制,与《通典》《文献通考》合称“三通”,当今称《通志》为纪传体中国综合史料通史,是中国历史上继《史记》之后又一部规模宏伟的纪传体史书。

      郑樵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草堂中读书和著述的,夹漈草堂位于莆田县新县镇巩溪村境内,海拨622米。

      绍兴十年庚申(公元1140年),郑樵为完成通志著作,迁修史堂于夹漈草堂,筑茅舍三间,题诗颂之:堂上拖柴堂下烧,柴门终日似无聊;蓼虫只解茹辛苦,松鹤何能慰寂寥。

      绍兴十七年丁末(公元1147年),郑樵家中发生重在大变故,妻陈氏死亡,子惨遭夭折,弟槱及弟媳也相继长辞人世,只剩郑樵孑然一身。

      绍兴十八年壬辰(公元1148年),郑樵在夹漈草堂完成二百卷《通志》著作,选了140卷,带到临安(今杭州),他要求将自己的著作140卷献给国家,供之流传于世。因献书无门,出于无奈,投书宰相,准著作140卷诏藏秘府,不给官职,只给笔札,回夹漈草堂。

      绍兴三十二年壬午年(公元1162年),郑樵59岁,高宗由建康回临安,下一道诏令,要郑樵献所有著作,郑樵喜出望外。然而,由于郑樵积劳成疾,未能成行,是年三月初七与世长辞,结束了他山林著述的光辉一生。

      郑樵自谓“山林三十年,著书千余卷”,郑樵千余卷著作都是为了编写《通志》打下基础,《通志》无疑是郑樵一生学问的综合。除了天文地理、虫草鱼木等动植物学,《通志》在经学、礼乐之学、语言学、中医药学、文献学、图书馆学、编辑学、史学、金石、图谱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郑樵还与同时代大理学家朱熹有着生动的轶事典故“朱熹访郑樵”“延寿桥毁书”。

      郑樵秉持“求实、创新、勤学、奉献”的精神以及他的《通志》,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海都全媒体记者  黄义伟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