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文化综合>涵江文保单位和优秀古建正在静默中重生

    涵江文保单位和优秀古建正在静默中重生

      在城市面貌日益趋同的当下,乡音和乡愁是人们内心深处抹不去的符号与记忆。过去一年多时间里,莆田市、涵江区领导提出城市是文化的容器,要以敬畏历史之心,切实推动莆田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推动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和城乡面貌品质“两个新提升”。 秉持这一理念,涵江区的文保单位和优秀古建正在静默中重生,如同——

      老树发新芽

      □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俞靓 通讯员 林崇森

    1.jpg

      萝苜田“党建+”邻里中心游飞 摄

    2.jpg

      萝苜田老建筑焕发新生。游飞 摄

      积极探索保护与利用

      1月5日,涵江区文物保护协会正式成立。这是省内第一家区级文物保护协会,是一个以开展文物研究、交流宣传、保护和合理利用等活动的独立的非营利社会团体。目前已发展个人会员60多人,单位会员40多个。

      “一年多的筹备时间里,我们遵循普遍性和多元化的原则,纳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热衷文物保护的企业家、知名人士等。”涵江区文物保护协会会长姚金辉介绍说,协会成立后的主要任务是成为政府、团体及个人保护文化遗产的桥梁和纽带,积极开展文物保护的法律、安全知识讲座和学术研讨等。

      千年古镇涵江传下瑰宝。截至目前,涵江不可移动文物264处;其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23处(省级文物单位14处、市级59处、县区级50处);未定级(文物点)141处。

      时间,成就了文物的价值,然而,长期以来,各地文物保护部门存在人手少、建筑自身老化、衰败日益严重等问题,对此,涵江区委区政府一直在探索保护方法。

      去年,涵江区政府建立涵江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联席会议机制。

      去年11月30日,涵江区文旅局连同区自然资源局等9个部门,结合全区原有普查线索,进一步扩大普查范围,采取“统一普查、联合审查,按法定程序认定公布”的方法,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开展历史文化遗产普查认定工作。目前,有关部门正对普查出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统一评估论证,下一步将按程序认定公布和挂牌保护。

      近日,涵江区梧塘镇程文铸故居修缮工程进入尾声。此前,涵江一批文保单位的修缮逐一摆上日程。2019年,涵江区委区政府筹集资金修缮东方廿五坎,使这座为外界所关注的建筑,在因大火坍塌之后,迎接新生。

      以东方廿五坎为重点,涵江区聚焦区域修缮文保单位,如投资800多万元用于保护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对街区范围内列入省住建厅2020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城区派出所旧址、真华堂、黄氏民居等6处历史建筑,开展测绘建档、规范挂牌保护及修缮保护维护和活化利用等工作,并积极发动民间资金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重建。其间,涵江区文管办还组织专家绘制涵江区文物分布图。

      保护路上志愿者护航

      2020年6月,涵江区文化保护协会文化志愿者授旗仪式举行。“涵江区文保协会志愿者服务队的成立很好地解决了区文旅局文管办在文化监管方面‘人少、点多’的矛盾,协会的成立为区文旅局对文物保护单位的全面监管创造了条件。”涵江区文馆办主任贾国民说。

      作为志愿者,张元昌在过去半年多时间里,同其他志愿者多次到现场检查,杜绝各种消防隐患等。此外,张元昌还长期为涵江区文保提升完善资料,采集图文,提供360智慧导览等技术支持。“文保协会多年长者,新媒体这一块相对薄弱,我们正好填补空缺,用新媒体的语言,拉近有心者与古文物的距离。”张元昌说,接下来他还计划出一本全区文保书籍。

      热心投身古建筑及文物保护的,还不只张元昌一人。

      莆田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城乡规划系老师黄林生,也是位古建的爱好者,长期从事古建筑研究。不久前,他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在涵江萝苜田“党建+”邻里中心内,找到了一个特别的平台。

      萝苜田“党建+”邻里中心是老中青三代人的乐园,辐射周边青年、延宁、楼下、涵西、保尾、前街、集奎、霞徐8个社区。青年板块的所在地是广镇楼,为莆田市优秀近现代建筑。

      去年以来,这座单进双层合院,引来多元脉搏在此跳动。其中包括莆仙古建工作坊、莆仙乡音社、至秦弓箭等超20家入驻。

      黄林生介绍,近期他和莆田学院对接,有望于今年在萝苜田“党建+”邻里中心内挂起学生实习基地的牌子。

      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是近些年的文化热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来,黄林生带领学生来到这里从事测绘活动。“以学院派的视角,在片区里发声。”黄林生说,他同学生们一起,从屋顶、台积、屋深,细化到砖瓦、纹饰、斗拱乃至榫卯结构,下真功夫细心测量、记录。

      同时,他还不忘和学生一起记录街区。莆仙建筑有自己的独特元素,黄林生和团队正在着手整理一套莆仙建筑体系。对黄林生而言,民间传统建筑是他的一大课题。

      新生代气息大隐于舍

      下沉作品最显眼的,是位于涵江区双福村的“隐舍”。双福村是少数民族村,在一棵700年的古荔枝树掩映下,“隐舍”让双福园里的古民居焕发新生。

      在主理人珺珺和青青到来之前,这幢清代建筑已空置了30多年。年久失修,杂物丛生。去年8月,这两个年轻人决定放手一搏。

      “很多人都劝我们不要做,有说这是危房的,还有说这类项目烧钱。”珺珺说,但“我们就认定它的古朴、独立、沿溪”。

      辛苦自然不在话下,老房子往往多个户主,沟通颇费心思。古建修复专业度高,光是维修走廊与房子交接地方,就换了好几批师傅。最难的还是如何找到与这座建筑、这个村庄的平衡点。

      在“隐舍”的院子里,主理人本打造了一个景点,四角的小平台上,全白的帘子垂下,在夕阳中游客可在此处煮茶赏景,唯美至极。但第二天,村主任就找来了,说有不少村民反映,全白的纱不太吉利。最后折中的方法是在白纱中加上了红纱。

      两个多月时间之后,一个集茶饮、咖啡、交流为一体的复合式空间有了模子。雕花木窗,小姐楼上,美人靠旁,一面桌旗,一组德化陶瓷。客人可在此“听雨”,在夕阳下品茗。

      因为“隐舍”位置相对偏远,能找来的客人,都是有心人。杨仲宇是三明学院的大二学生,近日,他从小红书上发现“隐舍”,特地寻来此地。原以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村庄,来了才发现大有文章。

      “只要有太阳,天气好,生意就不愁。”青青说,短短几个月,“隐舍”客流量不断。久居城市的人,喜欢来这里透透气。来了之后,就想带其他朋友来。自去年试营业以来,这个古建筑中的茶空间长期占据莆田地区抖音的前2位。

      近日,“00后”王平辉也找到“隐舍”,他和朋友在网红经济中积攒了资本,特来取经,想做一家以猫咖为主题的场所。理想的地点也是古建筑。

      不过,这份“网红的热闹”不只是属于外来人。“隐舍”走俏,夜幕降临,村里的老人也更愿意聚集在院子里拉家常。

      1月24日,一名工人正在粉刷“隐舍”的邻居,三层外墙,通通刷白。“前些天,‘邻居’找到我们,希望我们帮忙在白墙上创作,自由绘画。”青青说。就这样,“隐舍”在当地扎下了根,不仅如此,它的文化、艺术的新生代气息注入这个村庄的日常中。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