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史>漫说仙游解放前的新闻报业

    漫说仙游解放前的新闻报业

      □张德成

    1.jpg

      仙游解放前《全民报》的原本。

    2.jpg

      仙游解放前《大兴报》的原本。

      一张报纸是地方历史文化的载体,它记录了当地的文献史略和人文景观,展示了区域的风土人情和时政风云。仙游是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县城,“五四”运动后新闻报业已经在这里萌芽,据民间资料记载和一些文化人的回忆叙述,“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的近四十年间,仙游兴办的报馆就有40多家。

      1921年,“仙游公益社”创办了仙游首家新闻报馆《益报》。1922年后陆续兴办了《新仙游报》《救国周报》《新莆仙日报》《仙游日报》《仙游半周报》《复兴报》《蒲仙时报》等。主办报馆的有国民党党部、三青团等官办的;地方派系势力吴威、彭超等办的;知识界文化人士办的。报馆秉承主旨理念,内容侧重部门活动简况,涉猎市场、商务动态,经济探析,乡土史迹,亦转载些上层讯息,有的则宣扬自身政绩,诽谤对方,以报角斗。几家报馆办的有声有色,版面新颖,内容丰富,新闻翔实,辟有副刊,诸如:“木兰溪畔”、“自由谈”、“烛夜”,版面中时配有抗日木刻漫画,刊登青年学生文章,内容敢于揭露时弊,反映劳动人民呼声,唤起民众觉醒,深受读者青睐。

      一些社会知名人士介入报馆,胡友李、黄学敏、陈仁鑑、余启锵、柯汝宽等担任社长、编辑。中共地下党员张元豹,青年学生许怀中、周国辉(颖南)等踊跃撰文副刊,表达人生追求真理的心迹,报效家国的纯真情怀,为后来成就文学艺术奠定根基。报馆选址在县城,或在政府所辖区内;或在办报人寓宅;或在姓氏祠堂;或在学校内;或在宫庙廊楼。经费多以兴办方自筹自付,谋划经营。当时印刷条件较为简陋,大都采用铅印,亦有少数用石印誊写。报馆各自组建聘用编辑、记者和管理人员。报纸版面多种:八开四版、四开四版、二开四版,日刊、隔日刊、三日刊、周刊。办报最长的是《闽中新报》,1939年至1946年,历经八年,是当时仙游新闻界最大的报馆,设备完整,拥有电讯、电台、一套先进的印刷器材,风靡一时。而《仙游通讯社》因资金据拮,只办一期即停刊。1949年6月,时值解放大军渡江南下,仙游新闻界报业进步人士加大宣传力度,紧锣密鼓配合全国胜利,《闽中新闻报》《全民报》《新民报》《大光报》四家报馆联合组建《联合报》。

      仙游新闻报业最引人瞩目的办报人首推蔡明良先生(1911年-1976年)系老红军蔡园(原名蔡明善)兄长,鲤城镇洪桥社区至喜亭人。1933年福州师范毕业回乡创办报馆,自任社长、编辑、记者,依靠群众,结识社会进步人士,以报刊宣传正义,抨击国民党丑恶面目,博得社会共鸣,赢得读者赞誉。其时,他相继创办《蜚风报》《仙游商报》利用报刊为阵地,以犀利文笔,连载驻军军官勾结县长庇护同僚横街霸市,包娼奸淫女学生,激发民愤,被居民揪出游街示众,蔡先生从而惨遭报复,被捕施以酷刑,报馆被查封,引起公愤。民众自发声援,省城《民国日报》《厦门侨报》相争转载揭穿丑幕。蔡妻千里迢迢携带狱中血衣赶赴汉口向全国记者联合会鸣冤,东南各地报刊强烈响应,剑指官场丑恶,《民国日报》以显眼标题登出“仙游县长周山荒谬绝伦,拘捕记者,标封报馆”。由于社会压力,最终县长被查调离,蔡先生得以释放。1945年,抗日胜利,明良先生与陈啸高创办《全民报》,更加潜心报业,服务新社会。1949年4月21日,该报以醒目的号外新闻:“中共下总攻令,百万雄师,投鞭断流,强渡天堑长江”特大喜讯震撼兰水蜚山,民众倾城欢呼。解放后,蔡先生在厦门《江声报》当记者,热情讴歌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建国后百业振兴的新生事物,揄扬家乡巨变,写了《仙游行》被《福建日报》登载。

      蔡明良先生搏风击浪,数十载致力新闻事业,文采横溢,无畏权贵,百折不挠,爱国爱乡的崇高精神令人敬仰。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