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史>宋徽宗《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

    宋徽宗《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

      □吴国柱  文/图

    1.jpg

      莆田三清殿碑园内《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亭

    2.jpg3.jpg

      宋徽宗御制御书《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拓本(摘选)

    4.jpg5.jpg

      萧重题跋《神霄玉清万寿宫诏》(摘选)

    6.jpg

      碑文边款局部“臣蔡翛奉圣旨题额”

    7.JPG

      碑文边款局部“臣谭稹/学臣梁师成管勾上石”

    8.JPG

      碑文边款局部:“武经郎臣张士亨、从义郎臣王公琬、臣封士宁等模勒并镌”

    9.JPG

      蔡翛题额“御笔手诏”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北宋第八位皇帝,在位二十五年,怠于国政,疏斥正士,变乱新法,崇奉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靖康二年(1127)被金兵俘虏,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赵佶能书善画,精于鉴别,是一位大艺术家,其独创楷书“瘦金体”为后世所重。

      宋徽宗《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文共十六行,满行四十字,正文共三百六十六字。徽宗御制御书此碑,勒石于宣和元年(1119)八月十三日,碑文宣扬以传统的中国道家思想作为政治核心,主张“道者,体之可以即至神,用之可以挈天地,推之以治天下国家。可使一世之民,举得其恬淡寂常之真,而跻于仁寿之域。”意在向天下阐明以道教治国的思想。先令汴京神霄玉清万寿宫刻碑,以该碑拓本颁赐天下,摹勒上石。

      现存于莆田市区梅园东路三清殿碑园内的《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额“御笔手诏”四字为蔡京第三子蔡翛手书。碑文的左右两侧刻有细密规整的回纹装饰图案,在连续回纹中间还精刻栩栩如生的龙纹图案。依次分栏刻有题额、管勾上石、模勒并镌等官员的职衔与姓名。相传此碑是蔡京在汴京立碑时同时摹刻而成,经水路运回家乡而得以留存。据宋湖民《南禅室集》载“……兹查旧志,吾莆当时亦改今凤山寺为神霄玉清万寿宫,此碑应系靖康之后复寺,故迁碑入观(天庆观,元成宗二年改名“玄妙观”,清康熙朝,以避御讳“玄烨”而改今名“元妙观”),竖于观中最后一殿(文昌殿)之东壁。”1935年莆田县民众艺术社社长宋湖民以二百元雇人移置于此,意在保存古文物也。1956年12月建碑亭加以保护。

      《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楷书中带有行书笔意,点、折、顿挺劲峭拔,横、竖、撇、捺舒展充分,运笔爽利自然,笔道细瘦,但腴润洒脱。用笔整体匀整,其形曲折、其势迅捷、铁画银钩,气韵显得流畅飘逸,清秀灵动。此碑距今901年历史,是莆田市现存的帝王书法艺术价值最高的碑刻,也是我国现存碑刻中的珍品。

      1961年,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公布的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199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清殿均以此碑为附属文物。

      清道光六年(1826)七月四日,时任金门县丞(由兴化府莆田县凌洋司巡检升任金门县丞)萧重在金门官廨买春赏雨之屋为其所藏的莆田县元妙观内《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拓本题跋,作七言古风诗,云:

      宣和天子真天才,纵横笔阵风云开。

      当年艮岳铁铸错,至今断碣埋苍苔。

      道君心契道家事,金简玉篇祈上帝。

      目稽鹤驭三千群,手制龙章四百字。

      银勾铁画体何工,淋漓繻染来天风。

      大中祥符仍故事,诏令承土同尊崇。

      江山万里供挥洒,太清楼上无愁者。

      染翰闲成鸜鹆图,传神戏把鹰鹯写。

      耶律既灭金渐强,前门拒虎后进狼。

      君臣谋国昧大计,猥以元妙于穹苍。

      靖康之变古所耻,青衣行滔颡多泚。

      从使龙沙悲马角,遂入羊群弃牛耳。

      此时呼天天不闻,铜驼荆棘怨王孙。

      风高云车渺何许,以泪洗面空酸辛。

      绝技争誇擅场手,可惜为君才未即。

      零星断碧弃人间,星霜剥蚀谁为守。

      当日海滨兴化军,玉清万寿亦镌珉。

      地僻未遭兵燹劫,双勾点画仍鲜新。

      故人好古耽金石,攫得残碑珍拱壁。

      自屑隃糜搨硬黄,鸾漂凤泊惊魂魄。

      睇观别是一家书,凌蘓黄米陋君谟。

      帝王笔力自天纵,神龙夭矫游清都。

      得之狂喜夜不寐,以指画肚穷殊致。

      回首芒羊五国城,沧桑人海浮云逝。

      落款:“道光丙戌相月四日(1826年7月4日),远村萧重题于浯江(金门的别号)官廨买春赏雨之屋。”

      萧重,字千里,号远村,自号三十六湾梅花主人。直隶静海(今天津静海区)人。清嘉庆十三年(1808)赐举人。嘉庆十八年(1813)官兴化府莆田县凌洋司巡检,迁金门县丞。道光九年(1829)回任凌洋司巡检。其博学工诗,著有《剖瓠存稿》二十卷(附《乐府》一卷、《左传乐府》一卷、《莆阳乐府》一卷),道光十四年(1834),门下士为之刊行。

      按:凌洋司,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莆田大洋巡检奉裁,所有大洋事务并归凌厝司,改称凌洋司。(清林扬祖《莆田县志稿》职官·巡检)

      宋赵佶宣和御书《神霄玉清万寿宫诏》墨拓碑文录下:

      神霄玉清(下缺“万寿宫诏”)

      御制御书

      道者,体之可以即至神,用之可以挈天地,推之以治天下国家,可使一世之民,举得其恬淡寂常之真,而跻于仁寿之域。朕思是道,人所固有,沉迷既久,待教而兴。俾欲革末世之流俗,还隆古之纯风。盖尝稽参道家之说,独观希夷之妙。

      钦惟长生大帝君、青华大帝君,体道之妙,立乎万物之上,统御神霄,监观万国无疆之休。虽眇躬是荷,而下民之命,实明神所司。乃诏天下,建神霄玉清万寿宫,以严奉祀。自京师始,以致崇极,以示训化。累年于兹,诚忱感格,高厚博临。属者三元八节,按冲科,启净供,风马云车,来顾来飨。震电交举,神光烛天。群仙翼翼,浮空而来者,或掷宝剑,或洒玉篇,骇听夺目,追参化元。卿士大夫,侍卫之臣,悉见悉闻,叹未之有。咸有纪述,著之简编。

      呜呼!朕之所以隆振道教,帝君之所以眷命孚佑者,自帝皇以还,数千年绝道之后,乃复见于今日,可谓盛矣!岂天之将兴斯文以遗朕,而吾民之幸,适见正于今日耶?布告天下,其谕朕意,毋忽。仍令京师神霄玉清万寿宫刻诏于碑,以碑本赐天下,如大中祥符故事,摹勒立石,以垂无穷。

      宣和元年八月十二日,奉圣旨立石

      按:刘尚文《莆阳金石初编》与宋湖民《莆田金石木刻拓本志》对此碑的立石时间皆载为“宣和元年八月十三日”,经核对原碑文,“三”字的第一横非原刻。而且海南海口市五公祠的一通《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的立石时间也是“宣和元年八月十二日”。

      碑文左右镶边回纹格内刻有题额者、管勾上石者、模勒并镌者的职衔与姓名:

      (右)保和殿直学士、朝请大夫、提举上清宝箓宫、编类御笔兼礼制局详议官、校正内经同详定官、赐紫金鱼袋,臣蔡翛奉圣旨题额。

      (左)通侍大夫、保康军承宣使、直睿思殿同知、入内内侍省事、同提点皇城司、充在京神霄玉清万寿宫提点,臣谭稹

      检校少师、镇东军节度使、中太一宫使、直保和殿明堂兼在京神霄玉清万寿宫提举、提辖使臣、学臣梁师成管勾上石

      (左)睿思殿御前文字外库祗应、武功大夫臣张士永,武经郎臣张士亨,从义郎臣王公琬,臣封士宁等模勒并镌。

      清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莆田诗人宋际春《宋柘耕诗文集》卷七载其作《宋徽宗神霄碑在吾郡城元妙观》一首。

      清末莆人刘尚文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刊行《莆阳金石初编》卷上·“神霄玉清碑”一篇,前载:“碑连额高一丈一尺一寸,广四尺二寸五分,计十六行,行四十字,碑额‘御笔手诏’四字,正书,久已断裂,余始访得之,以语通守王公,仍舁还原处,另陷于壁,在元妙观。”中载此碑文,后为刘尚文题跋,指出此碑系宋徽宗亲书,非蔡京所代作。

      刘尚文曾为《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咏诗《玄妙观神霄碑》二首。1944年,莆田壶社(诗社)同人以《神霄碑》命题,雅集赋诗。莆田壶社诗人林冠彬《桐琴诗稿》载其于1944年所作《神霄碑》一首。壶社诗人宋湖民《南禅室集》载其于1944年所作《神霄碑》一首,并载《宋徽宗书〈神霄玉清碑〉》一则:

      宋徽宗书《神霄玉清碑》

      艺术社内《神霄玉清碑》原在元妙观后殿,以二百元雇人移置于此,意在保存古文物也。徽宗御制御书此碑,以碑本赐天下令摹勒立石,可知此碑不独吾莆有之。然各家金石著录一无所见,刘尚文澹斋《莆阳金石初编》谓或因当时虽奉明诏,辗转未及施行。而京师之碑又毁于兵,故此碑之传独独少也。郭篯龄子寿《山民随笔》则谓当时令天下建神霄宫,以道观为之,无观地方则以佛寺改为宫。沧桑之后,或反其旧为寺,故此碑仅吾莆存耳。两说均有见地,故并存之。兹查旧志,吾莆当时亦改今凤山寺为神霄玉清万寿宫,此碑应系靖康之后复寺,故迁碑入观,竖于观中最后一殿之东壁。徽宗御笔号瘦金体。此碑石材刻工均极佳,宣和至今七百余年,其间虽历兵燹,而字划完好无缺,海滨片石,留得人间瑰宝,愿艺林共护惜之。宋际春柘耕《绿天偶笔》谓传为蔡京代笔,然观《三希堂法帖》蔡京所书较之,殊不类也,故不可言。壶社同人尝以《神霄碑》命题,拙作云云(参阅本集诗录),诗并不佳,然直斥道君之愚,则吾意所在也。其碑文中有云:“风马云车,来顾来飨,震电交举,神光烛天,群仙翼翼,浮空而来者,或掷宝剑,或洒玉篇。”世间安有神仙?而道君信之至是,盖皆为蔡攸、林灵素所愚也。《兴化府志·蔡攸传》云:“帝留意道家者说,攸独倡为异闻,谓有珠星璧月跨凤来龙天书仙篆之符,与林灵素之徒争证神变事,于是神霄玉清之祠遍天下。”陆游《老学庵笔记》云:“灵素本庸人……车驾间幸,则阴募无赖数十人,曲背为偻,扶杖为盲,噤口为喑,曳足为跛。既噀水投符,则伛者伸背,盲者投杖,喑者大呼,跛者疾走,或拜或泣,各言得疾二十年或三十年,一旦都除!上为大悦。”由是以观,蔡攸、林灵素,诪张为幻,无所不用其极,而道君竟堕其术中而迷不知悟也,信愚矣哉!

      2004年4月,《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根据清代的拓本及萧重于道光六年七月四日的题跋编印《宋赵佶宣和御书》,文物出版社出版。此次影印出版《宋赵佶宣和御书》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欣赏、临摹宋徽宗“瘦金书”提供范本,也可了解此碑内容及其文化价值。

      2017年8月,中华书局编辑部编印《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宋徽宗神霄玉清万寿宫碑》,中华书局出版。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