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逐渐消失的“抽山楂”

    逐渐消失的“抽山楂”

      □李福生

      小时候,在老街的街头住着一个专门加工“山楂”走街串巷叫卖的小贩,老街上的人都他叫“阿镇”,个头矮胖,理着小平头,眼睛不大,笑起来眯成一条缝,“阿镇”嘴上的功夫那绝对是一流,只要停在路旁,看了围过来的人,马上与你家长里短,这个夸你有福相,那个夸你长帅气……他能把张三说得开开心心,也能把李四讲得心花怒放。

      “阿镇”往往在上午十点左右和下午四点后,一手扶托着插满“山楂”串的草把子上托把,一手上下颤动装着细竹签的铁皮签筒,细竹签跳起来又落下撞击筒底,发出响亮的“嚓嚓嚓……”声。每天,他就是这样走街串巷叫卖着。

      那时,老街上叫卖的“山楂”不是真正的鲜红色山楂果,而是指莆田的“馀甘果串”。将腌制过的馀甘果插上细蔑作小柄(一根竹篾插上一颗或三四颗果,好像北方的糖胡芦串),再在果串的一边沾上一片薄薄的糖膜,好看极了,便成了甜酸咸三味俱备的风味果品,本地俗称“山楂”,是老街大人小孩最爱的零食之一。

      响亮的“嚓嚓嚓……”声音由远而来,只见“阿镇”扶托着插满冰糖葫芦的草把子,缓缓地走近,老街上的大人小孩们便围了上去,掏出零花钱买“山楂”,而更多的人不直接买,是抽那铁皮签筒里的细竹签“比输赢”。“抽山楂”可以玩出不少花样,“保险吃”、“过五关”、“比大小”、“八仙过海”等好几种。铁皮签筒内约有十五公分长度的25根细竹签,每根一端画着小黑线,画上三条线的五根、二条线的七根、一线的十三根(俗称“五三、七二、十三一”)。

      只见一个小伙子上前,和“阿镇”“比大小”,“阿镇”晃上晃下几下铁皮签筒后,问小伙子说:“比大,还是比小?”然后用手掌把铁皮签筒口子捂住。这位小伙子果断地说:“比大。”“阿镇”对手中的竹签烂熟于心,他说:“那么,你抽三根签。和我比大小,你大了赢两根山楂,你小了则一根也没有。”小伙子撸了撸袖子,在手心里呵了口气,注视着大小一样的竹签,似乎要在瞬间透视隐藏在筒子里的点数。之后,一把拔出了三根,迫不及待地看点数。

      按规则抽出签子计点,与他比输赢,赢则可吃到预先商定的较多“山楂”;输则让“阿镇”白白拿去已交的钱。小伙子果然插出三根都是大点数,他赢了,于是,喜笑颜开地从草把上拔下两根“山楂”。

      那些年,从老街上长大的孩子们,都玩过“抽山楂”这些的“打赌法”。每逢过年过节时,老街上的“抽山楂”的小贩多起来了。时不时走来一手扶托着插满果串的托把,一手拿着铁皮签筒晃上晃下的“抽山楂”小贩,那“嚓嚓嚓”声音给喧闹的老街增色不少。

      近些年,“抽山楂”这个老行当在城乡的街头巷尾城逐渐消失。但在城乡的演出莆仙戏的“戏棚兜”前,偶尔还能见上一俩个“抽山楂”小贩,而现在“山楂”不在是以前单一“馀甘果串”,还有了山楂、橄榄、馀甘等果串。来源:《莆田作家》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