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史>朱熹肯定王安石变法

    朱熹肯定王安石变法

      □林劲松

      最近,我们发现,1161年春天,在莆田,朱熹写诗肯定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观书有感》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一

      朱熹的诗《观书有感》二首共八句。头四句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说,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木兰陂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之所以说木兰陂是源头,是因为木兰溪原来名字叫濑溪,大江大河,在以前却英雄无用武之地。旱灾时,赤日炎炎如火烧,田里禾苗半枯焦。农民心中如汤煮,但是,这位河神却束手无策,不能为南洋平原解决供水问题,所以,老百姓生气了,就称它为赖溪,即没有用的溪。木兰陂建成了,河神时刻听从指挥,溪水源源不断流向田里,人们高兴了,就为她改个名字,叫她是木兰。古有花木兰,今有木兰溪,称得上是名副其实。但是,木兰陂却是源头,负责向南洋平原供水,长期为莆田经济发展做出了谁也不能替代的贡献。木兰溪也只有听从它的调遣,才能发挥母亲河作用。

      木兰陂是半亩方塘的源头,王安石变法却是木兰陂的源头。所以,《观书有感》有两个源头。

      据宋榜眼方天若《木兰水利记》介绍,木兰陂耗资巨大。李宏应诏,“遂倾家得缗钱七万,率家干七人入莆,定基于木兰山下。 负锸如云,散金如泥,陂未成而力以竭。于是蔡公复奏于朝,募有财有干者辅之。得十四大家,遂慨然施钱共七十万缗,助成本陂。”这就是说,木兰陂工程核心领导者李宏等15家,无一不是农田水利建设的行家里手——这是他们不可缺少的“入场卷”。这个方针政策是宋神宗亲自制定的。这是募役法的优越性。钱陂和林陂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木兰陂工程非同一般,是宋代福建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需要建造一座坚不可摧的将军岩,而且耗资多,这是钱四娘和林从世两人当初万万没有想到的。募役法施行以后就不一样了。李宏和他的助手们来莆实地考察后,这个方案终于拿出来了,并且付诸于实践。这样做,理由充分,后来还得到了14家的赞同,拿出七十万缗,最终建成了本陂。这说明行家里手有实践经验,他们在一起,有共同语言,办事效率高。

      陂成,又有开沟挖河等等要花钱,所以,方说:“盖经始于熙宁之八年(1075 年),完功于元丰之五年(1082 年),计钱约费百万馀缗,计田约毁四千馀亩,计佣四十馀万工,由是莆南洋田亩万有馀顷,藉以灌溉。岁输军储三万七千斛。是举也,李君之力居多,十四家次之,其余助力钱者亦不可泯,今具揭匾。”

      木兰陂是莆田的财神爷。方天若说:“陂成而溪流有所砥柱,海潮有所锁钥;河成而桔槔取不涸之源,舟罟收无穷之利。陡门涵泄立而大旱不虞漏巵,洪水不虞沉灶;赡陂田设而巡护不食官帑,修治不削民脂……由是莆南洋田亩万有余顷,藉以灌溉,岁输军储三万七千斛。”林大鼐写于开禧元年(1205) 的《李长者传》说:“兴化军储才六万斛,而陂田输三万七千斛,南洋官庄尤多。民素苦歉,由此屡稔,一岁再收。向之篓人,皆为高赀富户。”他俩都认为,莆田木兰陂建成以后,南洋平原成了国家的大粮仓。

      二

      朱熹把自己这次在莆田考察叫做“观书”,意思是说,他是像读书那样,对王安石变法在莆田进行认真研究,科学总结。

      朱熹除了对木兰陂进行考察外,还考察了海上丝绸之路商业名城莆田水上交通工具溪船,即《观书有感》后四句,说:“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意思是说,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溪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这是一种翻译。另一种翻译是把昨天的王安石变法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强劲春风,正是它吹绿了祖国的神州大地。据《长编》卷 231 记载,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 年)三月,诏曰:“天下商旅物货至京,多为兼并之家所困,往往折阅失业。至于行铺稗贩,亦为较固取利,致多穷窘。宜出内藏库钱帛,选官于京师置市易务。商旅物货滞于民而不售者,官为收买,随抵当物力多少,均分赊请,立限纳钱出息。其条约,委三司本司官详定以闻。”这就是王安石变法时的《市易法》,宋神宗下诏宣布施行。根据《市易法》精神,宋朝于汴京设都市易司,边境和重要城市设市易司或市易务,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并扶植商业,允许商贾贷款或赊货,按规定收取息金。

      在市易法出台以前,作为宋朝京城的市场都那样子,其他地方也就可想而知了。“向来枉费推移力”,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吃了亏,谁还会去再生产?所以,市易法的宗旨是兴商,经济效益接踵而至。在莆田北洋平原,首先是出现了水市。熙宁、元丰是宋神宗的两个年号,又是北洋平原境内两座浮桥名字。二者是王安石变法成功的见证者,熙宁桥和元丰桥一带成为了北洋平原商业最为繁荣的地方。

      熙宁兴商看得见。熙宁桥即阔口桥。在这里,商业曾经繁荣昌盛,人们用“帆樯如林,商贾辐辏”八个字来形容。那真是财源广进,各地金银财宝滚滚来。此桥初始是浮桥,绍兴元年(1131)升级了,变成了石桥。

      弘治志说:“元丰桥,在迎仙门外五里许,一名上杭桥。宋志云,旧为温泉渡,后为浮梁以济。盖浮梁造于元丰,故以‘元丰’名也。其曰‘上杭’者,杭与航同。昔此地海航所聚,故以名地,而桥因以名也。”这就是说,温泉渡一带,曾经风光一时,各地海船停泊多,是个大市场,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一站。各地海船从木兰溪出海口进入,可以直达温泉渡,购买兴化特产。为了方便本地商人与各地客商的贸易往来,元丰桥应运而生。

      接着的是,生意做到了家门口。北洋平原水路交通发达,里与里、村与村来往方便。这是由唐建中时(780-783)吴兴造延寿陂时开凿的通水大沟及其各地引水灌溉的小沟组成的。万万没想到290多年后竟然会成为市易法施行必不可少的有利条件。本地商人把货物装上沟船,通过水路,把各地产品收购集中,输送两个水市,然后把海商输入的各类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销往各地。所以,市易法施行以后,北洋平原大小沟道经常疏通和整改,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从中也可以看出,莆田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商业名城,境内水陆交通方便是一条至关重要的条件。

      各地沟船是这样,木兰溪的溪船也是这样,责任重大。“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过去想发家致富却枉费心机,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市易法的颁布像春风一样,吹绿了大江南北,农工商积极性空前提高。在兴化军,古老的溪船也青春焕发,为莆田、仙游两县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所以,朱熹的诗,显然不仅仅在说溪船,而是在肯定和称赞熙宁兴商。宋神宗死后,理学的祖师爷程颐等人,跟着高太后,反对王安石变法,一一废除之;1161年春天,朱熹却在莆田实地考察,对王安石变法的活化石木兰陂、溪船等赞不绝口,说明王安石变法后继有人,传承者多。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安石变法的重大历史意义越来越透明,说“王安石变法失败了”,那是完全没有历史事实根据的。所以,朱熹的《观书有感》,富有实事求是精神,值得称赞。

      实话实说是朱熹诗的特色。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变法开始;1161年春天,朱熹在莆田考察。90多年过去了,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等给莆田带来哪些变化,都是他考察的内容。朱熹为什么会写出这几首好诗呢?《观书有感》说,为有源头活水来——他说得多么深刻!朱熹考察王安石变法在莆田的同时,他的灵魂深处也发生了相适应的变化,终于写出了肯定王安石变法的优秀诗篇。

      值得指出,半亩方塘源头有两个,一个是木兰陂,一个是王安石变法,没有后者,也就没有前者;溪船的源头,有一个,即王安石变法,有了这次变法,古老的溪船才会青春焕发。三件事,是莆田南洋平原的半亩方塘、木兰陂和木兰溪船。所以,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说的是两个源头三件事。在数学里,三点成面,方位确定了下来。朱熹的诗也是一样,为什么说它是朱熹1161年春天在莆田写的,是因为莆田具备两个源头三件事,少了一件都不行,这叫做三保险。所以,朱熹称得上是宋朝一位现实主义诗人。

      实践出真知。读书是学习,“观书”也是学习,而且是十分重要的学习。我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就是这个道理。熙宁兴商,市易法出台以后效果如何?有着形形色色的结论,直至今天,仍然是如此。要是能够亲自到实地考察,真相那也就大白了。

      但是,黎靖德《朱子语类》卷 128 却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 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 莫不溃散。”在这里,朱熹充分肯定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的那些言论却不见了,这是为什么?

      王安石变法是庆历新政的继续。1043年庆历新政出台以后,重视农田水利建设成了君臣民的共识。在福建各地,建陂成为了新的热潮,后来甚至还发生了长乐人钱四娘和林从世携带巨资先后来莆建陂这样激动人心的事情。凡是有一定政治灵魂的人,都会说庆历新政好得很,庆历新政胜利了。但是黎靖德《朱子语类》却没有这方面内容,而且影响极坏,让朱熹长期充当“庆历新政失败了”、“王安石变法失败了”论者的角色,你说会不会让人气愤?!

      孔子创办私学,以六经为教材,传承尧舜禹之道。战国初年,他的再传弟子魏文侯任命李悝变法,实行尽地力之教和“平籴法”,揭开了战国时期政治改革的序幕。“但行数年,国以富强”。既然朱熹是宋代的孔夫子,那么,他会胡说八道,去反对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吗?所以,朱熹肯定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诗篇的发现,再一次说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是至理名言。历史研究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只要方法对头了,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被人颠倒了的历史,就会被重新颠倒过来,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