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南宋名相陈俊卿》序

    《南宋名相陈俊卿》序

      □陈天宇

      陈金狮先生有幸,作为玉湖后裔,能诞生并生活在祖先肇基之地,接受先祖的良好文化传承,也自觉承担起挖掘和传承玉湖陈氏文化的责任。多年来他广泛搜集并认真疏理资料,为弘扬玉湖陈氏文化而呕心沥血,如今,他的一部关于玉湖陈氏文化的著作《南宋名相陈俊卿》完成了。

      自玉湖陈氏始祖陈仁公卜居浦边白湖(雅称玉湖,今阔口),为子孙立下“忠义孝慈,诗礼经书”为业的祖训以后,玉湖子孙恪守祖训,到第三代时,六个孙子,二人在朝为官。至第四代,曾孙十人,六个为朝廷命官,其中陈俊卿为宋左丞相,并因贵封赠前三世为太师、国公,从而开启了“一门二丞相,九代八太师”之盛。他的廷对“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激励着千百年来万千莆阳学子,成为莆田百姓心目中的一代学神。他捐地兴建妈祖庙,并推动朝廷褒封妈祖,以至形成南宋时“今仰白湖香火,几半天下”的局面,妈祖成了走向世界的海丝路上的“保护神”。

      陈俊卿是玉湖陈氏优秀家风形成的一个里程碑,是莆田玉湖文化形成的标志。他的一篇《祖德志》历数了自仁公以来三代先辈积德行善的经历,表现了自己的一片孝忱,也向子孙提出了“积善法祖则”的要求;他的《家训》对后代子孙耳提面命,提出了严格的道德要求;他的《遗训》更是以身作则,要求子孙“体吾平日所行”“粗知可以处世”,给子孙留下了“凡持家须叨节俭,毋务奢侈”“丧葬不可过度”等一系列要求。自陈俊卿公起,玉湖陈氏家风又上了一个新的层次。

      陈俊卿是一个律己甚严、宽厚爱民、廉洁刚直、直言敢谏的清官。他于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以榜眼进士及第,至淳熙九年(1182),以少保、魏国公致仕。在与投降派和奸佞邪恶势力的抗争中,仕途亦经波折,并不顺利。

      俊卿立朝,直言善谏,他向高宗提出:“人主兼听为美,人臣以不欺为忠。”又说:“抑将之骄而警其惰,作士之气而收其心,则纪纲立而号令行。”高宗一再称善。陈俊卿对于“骄姿不省事”“冤陷无辜”“秉政无状”的官吏,敢于奏请朝廷,一一罢黜;而对如张浚等被诬陷、遭贬谪的人才,则极力辩护,疏请起用。由于他敢于弹劾佞臣,勤于匡扶朝政,高宗称他“仁者之勇”,升他为兵部侍郎。孝宗自小喜欢踢球,为安普郡王时受陈俊卿规谏而有所收敛。即位后,时而为之,且好遊猎。陈俊卿认为身为一国之君,应以国事为重,尤其在当时,更应励精图治,而不应耽于嬉戏遊猎之中,于是引古事为戒加以劝阻,孝宗赞许他:“备见卿忠诚正直。”

      陈俊卿是一代抗金名相。他善于治军用兵。陈俊卿受诏整饬浙西水军,使将军李宝得以在金主完颜亮率60万大军,分道南下,渡过淮河,直扑长江时,能获得胶西大捷,而正是这一战导致金主完颜亮死亡。俊卿善于理政,在主持淮东事务时,日夜督理,构筑城堡,屯兵垦田,安抚百姓,政绩卓著。他抗金立场坚定,当金主新立,欲与南宋重新修好,朝中大臣多数建议借此和议。陈俊卿以其多年的经历,认为所谓和议只不过是一纸空文而已。只有先正名,名正则国威强,岁币才可免。同时,陈俊卿还提出了关于选将练兵,屯田减租等富民强兵之策以及选择文臣中有胆略者为参佐,帮助察勘军政、学习军务以储备将才等建议。他支持并保护抗金人才,当时朝中缺乏能支撑局面的人物,原先众多的抗金名将治国良臣,或已老去,或因秦桧及其党羽的迫害而远徙。面对这种形势,陈俊卿毅然上疏替张浚辩诬,极力推荐张浚重新领导全面抗金。

      陈俊卿重视官场廉政建设。当他复起后,常谈起人才问题,他认为人才应当以气节为主,有气节的,虽然有小的过失也当容之,而对邪佞之人,虽有才,也当察之。在具体的用人当中,陈俊卿也是严守这一原则。乾道四年(1168)十月,陈俊卿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任相后,陈俊卿将选人用人放在诸事之首。经他选拔任用的官员都可称是当时最优秀的,对有些资历浅而又有才能的人,陈俊卿常悄悄推荐给孝宗,从不对他人炫耀自己。每次接待客人,也一定要询问时政的得失,人才是否贤德。陈俊卿为了维护南宋王朝的利益,对于当去之人直陈己见,毫不避讳。对当留之人,他极力维护,甚至不惜丢官罢职。陈俊卿外放做官离开京师几年后,回到京城,听说诸将的职位大多是以贿赂得到的,内心很为忧虑。在与孝宗的交谈中,便有意加以提醒。辞行时,陈俊卿再次表示了自己的担忧:“臣去国多年,今天,看到都城谷贱民安,心中高兴,只是士大夫们的风气大变,令人忧心。”孝宗问其原因,陈俊卿回答说:“以前士大夫投靠觌、抃之门者,只有十之一二,而这些人还怕别人知道。如今,公然攀附的十有七八,且没有什么顾忌,这种人才进退皆由私门的状况,臣觉得不是朝廷的好事。”

      陈俊卿的爱民情怀在晚年表现犹尤为突出。他曾于绍兴末年兼权建康府事,15年后,他又到建康,当地父老热烈欢迎他。上任后,陈俊卿为政宽简,罢除无名税赋,深得人心。淳熙八年(1181)陈俊卿上章告老乞退,孝宗准以少师、魏国公退休。淳熙十三年(1186)十一月去世,享年74岁。

      陈俊卿品性清严,不务虚名,去世前,曾对自己的孩子说:“我去世后,只上表谢恩,不要乞求恩泽及功德,也不要请谥树碑。”孝宗闻听噩耗,嗟悼不已,停止视朝,并赠太保,命本路转运司负责他的丧葬事宜,赐谥正献,建“忠贞亮直”碑。后宁宗又亲笔题写“清忠亮直”。

      陈俊卿一生善待有才学之人,尤其敬重朱熹,交往颇深。陈俊卿去世后,朱熹不远千里赶来为他送葬,并亲自撰写《丞相魏国陈正献公行状》。

      我们纪念陈俊卿,就是为了学习他那种刻苦攻书努力勤学的精神,清忠亮直、报国爱民的优秀品行,反对投降、抵抗侵略的爱国情怀,修身律己、善待人才的高尚人格,忠义孝慈、以身垂范的家教传承。陈俊卿的身上彰显着莆阳文献名邦的人文底蕴,闪耀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靓丽光辉,体现着社会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金狮先生的《南宋名相陈俊卿》为我们了解和学习陈俊卿提供了一份很好的资料,对学习和传承陈俊卿作为历史上传统文化人的高尚情操,对弘扬优良家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激发海内外同胞文化认同,激发两岸民众同根同源意识具有现实意义,可以相信,《南宋名相陈俊卿》能够让更多人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厚重,激励更多的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