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史>莆田武举史话

    莆田武举史话

      武举,又称“武科”,是我国封建时代科举制度中,专为考取武艺人才而设置的科目。在春秋时期,孔子已开始将贵族享受的教育特权普及到平民阶层。其传授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体育科的比重占了三分之一。真正的武举制度创于唐代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废于清末光绪二十七年(1901),前后共历经了近一千二百年。在我国的科举史上有过一定的影响。

      唐代开始开科取士,设立科举,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以及包括武科等。据《新唐书·选举志》载:“武举,盖其起于武后之时,长安二年,始置武举。”北宋的司马光在其《资治通鉴》207卷亦述:“则天后长安二年春,正月乙酉,初设武举。”兴化入莆始祖黄岸之裔孙黄璞之第五子,黄仁氵风,又名诜,行十一,又名仁泽,曾是唐代乾宁二年(895)的武状元。后定居福州长溪白林,官居节度巡官。他可谓是莆田第一位武状元。

      赵宋王朝“先天不足”,一开始就面临着内忧外患。宋初,太祖既要用武力抵御外患,又有惧怕武将重演“陈桥兵变”的内忧,对武举存在着存与废的思想矛盾。到了宋朝中期,才渐渐设立了完备的武举,将武举制度与书院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中央国子学和地方各州县学中设置“武学”,初试通过后便可入京廷试。熙宁九年(1076),兴化县凤搏入薛奕,奏请“愿就武举”,后遂中武状元。这一科的文状元也是莆田延寿人徐铎。神宗皇帝赐诗赞曰:“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中。”薛奕不负众望,多次立功,升为正将,镇守西北银川,与西夏军交锋中,战死沙场。

      宋代莆田籍武状元,据史志记载统计,除上述薛奕外,还有熙宁元年(1068)陈从龙,“以武举魁天下”取得武状元。乾道二年(1160年)蔡必胜,字直之,人称“武举绝伦”。还有兴化军仙游人叶凯,在靖康年间参加武举考试,获取武状元,授承节郎。投身宋名将刘延庆麾下,与金兵数次交锋,最后以身御敌,捐躯沙场,年仅29岁。

      明清两代,继承并发展了唐宋时期的武举制,并使之更加完备,更加制度化。武举改为三级制:府、县考试秀才,省考试举人,中央考试进士。

      明代从正德八年(1513)至崇祯十五年(1642),莆田中武举的达93人,其中会元3人。从明正德十二年(1521)至崇祯十七年(1644),莆田中武进士的共有11人,即正德十二年(1521)朱颜,嘉靖五年(1526)陈俊,嘉靖十四年(1531)蒋思护,嘉靖二十年(1541)翁木或,万历三十二年(1604)李承魁,万历三十八年(1610)汤铖,天启五年(1625)林有功,崇祯十一年(1638)李乔,崇祯十三年(1640)周金汤、崇祯十七年(1644)李肇广、李瑞凤。

      清代时期莆田中武举的,从顺治五年(1648)至乾隆十八年(1753)的33科中,共计有105人,其中林洪为为福建第一名,俞棹为江南第一名。莆仙人中武进士的,从康熙九年(1670)至光绪十五年(1889)共有13人。即康熙九年(1670)陈谢安、康熙二十一年(1682)余人卓、梁蟀,康熙二十四年(1685)吴琪,康熙二十七年(1688)刘沂,康熙三十年(1691)徐谷捷,康熙四十五年(1715)俞炎、光绪八年(1882)卓元川,光绪十一年(1855)卓元崧, 光绪十四年(1888)许岐、许文芳,光绪十五年(1889)卓元岗、郑应麟。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