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留伞不留——看莆仙戏剧目《踏伞行》

    留伞不留——看莆仙戏剧目《踏伞行》

      □黄披星

      近日在福建省第27届戏剧会演上演出的莆仙戏《踏伞行》,以清新唯美、小巧秀蕴而备受关注。在眼下大多数剧目都以大主题、大话题作为主打选择的时候,这部戏的选取角度却是乍看起来是很“小”的。但也正是这种“小”,似乎引发了更多值得深思和探讨的空间。

      故事的梗概:刑部主事之子陈时中和将门小姐王慧兰虽已订亲,但未谋面。突逢战乱,两家各自逃难。一阵乱兵冲杀,王慧兰和陈时中各自与同行人失散,之后又巧遇于风雨途中,同伞前行。当夜,两人寻宿于客栈,时中自报家门,王慧兰惊喜之余,先出于少女善感,随后又欲试未婚夫婿心性,故不告知自己姓名。时夜雨潇潇,一番对饮后,陈时中按捺不住对王慧兰的爱慕,谎称自己未曾订亲,并向对方求婚。慧兰犹如当头一棒。慧兰与母夫人等团聚后,气上加羞。面对众人的劝说,她难以释怀。陈时中认错之余,只好提出即使退亲,还要再向慧兰求婚。慧兰百感交集,之后发现爱情早已悄然植根自己心底。最终她原谅对方,并对人生道理有新的领悟。雨又来了,两人同伞同舟,继续前行。

    1.jpg

      故事的原型来自莆仙戏传统剧目《蒋世隆》和《瑞兰走雨》,周长赋先生取两部传统剧目的部分情节加以创造性发展,是想“一方面从古代故事中找到一个能和现代人情感相通、有共鸣的合适的母题,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一个戏把莆仙戏艺术的精华,包括表演、科介、音乐、锣鼓点这些非常宝贵的东西有机结合起来,在艺术上有所建树,有所突破。”

      故事的核心也就是“戏核”在于“试”,即女性试探男性的情爱意图。当战乱同行作为铺垫,加上酒劲的催动和梦话般的雨境作为氛围,这一试就足以成就一部戏的深度。它的深度来自于剧本中的原话,那就是“这世道,有的事情试得,有的事情是试不得的”和“水至清则无鱼”。它所试的恰恰不是人心,而是人情;而人情后面是世故,不懂得世故,人情一试就足以塌陷。这也是戏足以吸引人的地方。

      显然,这是一部试图回归戏曲表演为主的戏。这对演员的表演提出了颇高的要求,每一个层面的变化都要细微精确。对于节奏的快慢缓急也要求很准确到位,因为一旦拖沓,这个戏就会有点矫情的味道。剧本点转折和表演的转达的“度”,都是考验演员理解力的根本所在。能够看到两位主演黄艳艳和俞植都十分努力,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艳艳的“含”中带着拧,俞植在情感转换中带着“书生气”的本真,都令人印象深刻。几位次要角色也都安排得适可而止,尤其是作为辅线的店妈夫妇的表现,趣味而又富有人情意味,很令人愉悦。这种组合的有效性,颇感新鲜生动。

      这个戏的成型也是堪称一波三折,第一版的表现中虽然典雅秀美,却带给人一定程度上有莆仙戏被“昆曲化”的感受。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带着导演意图的导向,也在一定层面上引发莆仙戏从业人员的争议。其实说实话,有争议是好事——它显然是戏曲艺术探索中的必然。“京昆”的强势是大的趋势,对于地方戏曲来说这是必然要遭遇的。到福州演出的这一版《踏伞行》,导演也综合了很多方面的意见,在与莆仙戏老艺人共同努力反复磨合下,恢复了很多属于莆仙戏该有的味道。尤其是表演科介、音乐包括曲牌锣鼓经上,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地方戏特质上的回归,也得到观众和专家们的认可。

      作为戏剧大家,周长赋先生对莆仙戏回归传统表演的努力显而易见。从很小的角度写出人性的真,也从表演的细化回复莆仙戏的韵味,或者说从看似没有戏的地方做出戏来,在一招一式一声一叹一曲一锣中摸索莆仙戏的本相,这都是传统戏曲中最有味道的地方。当所有的地方剧种都在感叹精华的失去,我们能够做的还是从最小的地方开始,不断去复原它,这种复原的过程不一定是原味复原,但它却应该一直带着自我修复的意味。长赋说:“我们真正应该恢复的是——莆仙戏本身的自信。”在福州的演出现场,我感受到了这种自信。这恐怕是最值得珍视的。

      回到那把伞中去,伞就是人心。留下的伞,就是留下心。也就像我们用心的程度。或者说,传统文化就像是那把伞,平时是看不见的或被忽视的;当雨水滂沱的时候,那把伞就显得温暖无比了。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