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史>民国年间涵江的柴炭、石灰、砖瓦业

    民国年间涵江的柴炭、石灰、砖瓦业

      古镇涵江,不但文化发达,商业兴隆,而且商品门类俱全。

      涵江开设柴火和木炭的商店,民国年间,只有顺盛、新合利等14家。地点一般选择在河海交接处,便于进出货和运载。其中,除7家在陡门头和海岑前外,还有7家在美尾、新浦一带。

      主要品种,有柴火,供家庭做饭用。还有木炭、红柴。对于汽车和汽船所用的木炭,必须是用“寒丁”烧的丁炭。

      紫炭的来源,主要来自山区的白沙镇、常太等地农民挑至西天尾、吴峰两地出售的,均由中人经手交易,并从中提取5%的手续费。因为中人往来多了,有了一定信用度,有时也可以挂欠一些。

      所谓红柴,是指荔枝、龙眼的枝干,是做染渔网之用。多是由产地中人介绍来的,也有由农民直接挑来的。

      当时,销路对象以沿海为主,除作日常的燃料外,还是煮虾皮和鱼干的燃料。红柴更是主要染料,用量很大,除供应沿海各地外,也销往平潭、福清等县。

      当时柴火和木炭的价格,柴火100斤折7斤大米左右,木炭每100斤折大米15斤左右。

      目前涵江木炭每百斤100元,贵是贵一些,但要起炉没有木炭不行,加之本地不出木炭,货源是由龙岩山区来的,运费也很贵。

      涵江镇开设石灰厂,先后共有3家,均分布在延宁、下徐、海岑前。

      主要设备:建1座烧灰窑,1架手摇鼓风箱,还有一个长方形的筛架等,工人若干人。

      主要原料,是海贝壳,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来自江口地方产的蚮壳,俗称大壳;一种是平海石井地方产的灰壳,俗称小壳。

      加工方法,是先将海贝壳装进灰窑里,用木炭进行烧碎;取出后,晾干,并泼以水,然后进行过筛,即成石灰。未筛过的粗壳,俗称灰头,是打三合土的主要原料,是铺地用的,用途很大。

      当时,石灰的销路很广,一般建筑都少不了它,故多以批发和大宗为主,也有零星出售的。所建红砖白墙的新屋,是具有莆田传统的建筑风格。

      涵江经营砖瓦业,是代售性质的,并以小宗为主,先后共有5家。其中,楼下街3家,宫下街2家。

      主要品种,是以砖和瓦为主,还有兼营石灰(包括已加工好的)等。

      砖和瓦,是向塘头村砖瓦窑采购来的,石灰是向石灰厂采购的。

      供应的范围,主要是为居民有些家庭修理房子和建造炉灶使用的,有了这样的商店,主要是为居民提供方便。

      至于盖房子用大宗用量,那是直接向塘头砖瓦厂采购的。 (黄祥生)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