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莆田龙眼木雕:刻刀画出姿态万千

    莆田龙眼木雕:刻刀画出姿态万千

      龙眼木雕源于唐宋时期的寺庙建筑和神像雕刻,因其使用的雕刻材料是福建盛产的龙眼木而得名,是福建木雕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工艺品,也是中国木雕艺术中独具风格的传统工艺品,与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广东潮州金漆木雕,并称为“中国四大木雕”。

      莆田龙眼木雕为闽中经济、文化、习俗、艺术所熏陶,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繁复、刀法活泼、刻工精细的独特风格,成为莆仙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老一代木雕艺人的离世和市场行情的冲击,在莆田从事龙眼木雕创作的工艺师已经是少之又少,但仍有艺术大师一直在坚守着龙眼木雕的创作。昨日,记者采访了黄清銮,走近这位木雕大师的艺术人生。

      精益求精木雕创作需用心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黄清銮的展示厅。初见他时,他身着白衣,手抚茶盏,给人多了一丝儒雅之气。黄清銮告诉记者,他1979 年出生于莆田,自幼受父辈及工艺师父的熏陶,从小就在绘画美术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天资和感悟力。17岁时,在家人的支持下,他拜入了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闵国霖门下,开始了他的学艺生活。两年后,他前往各地历练,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为自己充能,在实践中了解自己的不足。

    1.jpg

      ▲刀刀入木,黄清銮的刀功熟练流畅

      之后他又回到闵国霖门下继续学习,还得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柯愈勄的指点,使得他的技艺进一步得到升华。“所谓专家,要够专业才能成为大家,恩师的因材施教和耐心指点,真正让我意识到想要成为专业大师,就要做到精益求精,也明白了工艺创作要用心。如果先考虑能卖多少钱,那永远也做不出好作品。”黄清銮说。

    2.jpg

      ▲龙眼木雕作品《八仙》

      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点滴

      在黄清銮的创作室,他向记者展示了木雕雕刻的技艺。只见,黄清銮从几十把刻刀中,选取了一把,便开始了对人物模型的雕刻。黄清銮向记者介绍,木雕雕刻多需要经过选材、立意、构思、打胚、整胚、修光、磨光、上蜡等十几道工序,而这些工序都要由创作灵感来支撑。

      黄清銮说,大部分创作灵感来源于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生活中一些事物的空间分布、联系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状态总能为他引发出更多的线索。“创作时需要灵感和丰富的想象力,二者缺一不可,但也需要技艺人有一定的耐力。”黄清銮告诉记者,从事手艺活的人,很多时间都是花在创作上,有时候一创作就是一整天,甚至更久的时间。对于喜爱创作的人来说,他们是非常享受这个创作过程的,但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力和专注力,创作时只会觉得枯燥乏味,也非常累人。

      执着追求创新突破传统工艺

      “龙眼木材质坚实、木纹细密,色泽柔和,老的龙眼树干,特别是根部,虬根疤节、姿态万状,是木雕的好材料,但由于材料附加值太低,所以只能靠工艺人的高超技艺去弥补它本身的价值,这也是很多工艺师不做龙眼木雕的原因之一。”黄清銮告诉记者,他从艺至今已有22 年,创作的作品也有五六百件,70%以上是龙眼木雕。

      谈及为何喜欢龙眼木雕,黄清銮说,一方面是他发自内心地喜欢龙眼木,喜欢它的天然古朴、稳重大方;另一方面,他深受恩师的影响,对龙眼木雕产生了深深情结和执着追求,也继承了他恩师闵国霖保护和发扬莆田龙眼木雕的责任。他已经针对性地招收有兴趣做这方面手艺的徒弟,陆陆续续已有20多人跟着他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有用心学习的动力。”黄清銮向记者透露,为了更好地传承莆田龙眼木雕,目前他正在申报莆田龙眼木雕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时他还打算通过结合其他手艺及新的理念对莆田龙眼木雕进行创新,加以对传统木雕工艺上的突破,他坚信莆田龙眼木雕在未来必将再现“繁华”。见习记者 唐明亮/文 海都记者 马俊杰/图 实习生 林欣欣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