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人物>别梦月沉沉 家乡日迟迟——记厅官范文瑞的家乡情

    别梦月沉沉 家乡日迟迟——记厅官范文瑞的家乡情

      □范育斌

      民国十八年(1929)正月十二日,莆田县庄边乡前埔村越王山乔松拂云,南峰寺钟声长鸣,门前坡的溪水缓缓流淌,瓢溪两岸村庄的人们沉浸在春节的欢乐之中,萍湖祖宫一年一度的正月元宵行傩活动热闹正酣。此时范国良正忙行傩,亲人传告他妻子生了个儿子,他兴奋异常,即请先生命名,先生曰:“已巳阳春,瑞气呈祥,文瑞甚好。”文瑞之名,承载着家族与父亲莫大的希望。

      范文瑞,范仲淹第三十七代裔孙,字子祥,大学学历。解放后,长期从事建筑行业;曾任福建省第五建筑公司经理(在泉州)、省建筑公司经理(在福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任福建省建设厅厅长、省建委副主任兼党组书记等职,是当时福建建筑业发展的的重要参与者与实际推动者。退休之后,长居福州。

      我与他同族宗亲,虽然,他年龄比我父亲年龄还多,但我们是同辈,以兄弟相称。结识他是在1978年,主要是父亲在泉州工作时他也在泉州的省五建当经理,那时我在泉州医院实习时,有过接触。而后我在福州学习时,亦有来往。在家乡,象我这年龄段的大约只有我与他往来较多,这种缘分大概还跟一种兴趣有关系,因我们都兴趣象棋,有过对奕。

      前一段时间,我五伯父范金跃转交给一份范文瑞的手稿给我,并希望我保存好。我认真打开其文稿,一看均是回忆家乡的文章,心里念念不忘那令人魂牵梦萦的家乡往事,虽平铺直叙,却感情真挚,令人感动。范文瑞的为人在家乡如雷灌耳,他是家乡人民的骄傲,也是前埔村范氏家族的荣光,他热爱家乡的故事,人们争相传颂。

      热爱家乡是他的自然本色,当然还有他心中的乡愁。他的老宅在前埔村后山厝大厅右侧房,坐北朝南,白墙黛瓦,飞檐翘角,门前菜园,屋后大树,溪水映霞,环境幽雅。他在职时,工作繁忙,无暇东顾。退休之后,故土乡情,别梦依稀,在那个午夜周遭无人时刻,是一个轻易就能唤醒悠远记忆的时刻,他写下了这几篇对家乡一往情深的回忆文章,把对家乡的热烈情感倾注其间,弥漫着淡淡的乡愁。他在《想念》中写道:“秋日傍晚,站在溪边晒谷场上,放眼远眺,群山耸翠,溪南村炊烟缕缕。溪埔路上行人不绝,荷锄、携童、牵牛、挑担者,陆续返家。清溪激流滚滚,一群群的白鹭鸟正在低空盘旋,嬉玩、格斗、争宿于竹林柏间,此起彼落。”家乡的这一美丽的景色永远定格在他的心间。

      那时代,山区的孩子读书是很困难的。他在《追忆家乡》一文中说:“自然村富裕人家不多,读书人不少,有点‘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风气,那时广业山里未设中学,读书要去县城,距乡约52华里,山高路远,要爬山越岭,其中澳柄岭甚陡,上下坡20余华里,即使冬天徒手爬岭,也汗流夹背,而我们每两星期要返家挑口粮,路滑林密,能坚持六年,实属不易。”特别是民国后期,社会动荡不安,物价飞涨,纸币贬值,致使城里学校或老师要求学生学费要交谷子6~8担,做饭要交柴禾2~3担,我父亲与范文瑞虽不同学校,但同租一间房子,按此计算,一个孩子学费就要8~10人挑担,家乡有几个读书的孩子,就要动员全村人挑担才能完成这项任务,100多里路,他们早上4点出发,夜晚10点左右才能回家。而在校时,两星期回家挑一次口粮,此时,若是年龄比较小,大人把他们送到澳岭上坡之后,其余的还要自已独立走完这一段漫长艰难的路程,他们踉跄前行,挑到城里大家都精疲力尽。“路漫漫其修远兮”,为读书求知,山区的大人和孩子们要比别人付出更多,要熬6年的时间,象我父亲高小就在城里读书,时间还要更长。“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许,正是这一段不平凡的读书经历,造就了他们坚韧不拔的性格特征。

      萩芦溪横贯广业山里,直通海上,而上游溪流弯曲,深潭密布,不知何时前埔村成了莆田山里有名的以捕鱼为业的“鸬鹚村”,范文瑞的父亲就是捕鱼的一把好手。他从小长在山里,纵情山水,亲近自然,是他与生俱来的特质。同时,又在渔家长大,耳濡目染,对捕鱼尤感兴趣。读高小时就会自做鱼篓捕鱼,方法甚多;稍大后,就随父到处捕鱼,足迹踏遍八闽各地。捕鱼人的生活是艰辛的,夜晚大都露宿溪岸,与毒蛇野兽相遇乃为常态。有一次,“我们在一块大石头上烤火聊天,忽闻临近有喷气的声音,大家不约而同往那边一看,只见一条锄头柄粗的眼镜蛇正从火堆爬来,说时迟,那时快,国选立即拿起随带的竹竿拦腰拂去,将蛇打入溪中。”在野外,蛇在夜晚有趋火性,夜间用火会遭毒蛇袭击。还有溪涧捕龟时,“我小腿被蛇咬了一口,以为是毒蛇,心里很紧张,拼命挤血,并用坑水冲洗伤口,金来叔(我四伯父)忙去找草药,后来未见伤口肿痛,才知道是无毒蛇所咬,虚惊一场。”……凡此种种,这些在家乡捕鱼捉龟的往事,让他终生难忘。而我四伯是他少儿时伙伴,常厮混一起,后作为教师,说话幽默风趣,常把他的这些糗事爆光,作为饭后闲谈的趣闻逸事,以博一笑。

      表里如一是一种高尚的风范。他即使生活贫困,地位低下,却能心存善良,懂得廉耻,感恩他人。小学毕业后,他跟人至永泰大樟溪捕鱼,有一天,“……烈日当空,口干舌燥,无奈向路边老百姓讨碗水喝,永泰人十分热情,一个老头端出凉茶来,一口就喝干了,身无分文,再三道谢。驻葛岭时,肚子很饿,见溪边石滩上有很多柿饼,检起就吃,想不到竹丛中突然跑出一个人来说:‘吃个可以,可不能带走。’自觉没趣,不敢再食第二个。”长大后,有一次,到新县乡“泗洋捉龟时,在深山大坑里,突然遇到顺伯和岳叔公两人,稍为寒暄后,双方即展开角逐……那时为穷所迫,亲兄弟、叔侄同在一条溪涧中争夺猎物,现在想起来心里都很难受。”这些生活的点滴,作为一个厅官,不美化自已,不文过饰非,不往自己脸上贴金,而是勇于剖析自已的灵魂,毫不遮掩,其率真之性,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表里如一心胸坦荡之人,保存着一以贯之的伦理和情结,在人世间透着一股真气。

      1979年,涵江医院到省里争取到政府资金,准备盖一幢门诊大楼,那时院部想找一支过得硬的施工队伍,听说省五建经理范文瑞是我亲人,医院遂派我与院副书记陈清流一同前往泉州联系。我们找到他后,他热情接待我们,答应说,莆田老家的事,我尽力而为,等今晚研究后,明天答复。第二天他去开会,接待的人告知我们,研究同意,待合同签约后,即可进场施工,效率之高,与我同行的陈清流副书记赞不绝口。《涵江医院志·大事记》记载:“1979年,医院拆除门楼及门诊两层楼,动工兴建门诊大楼。1982年5月1日,新建门诊大楼投入使用。”这种高质量与高效率的施工队伍,在当地传为美谈。同时,竣工的还有涵江车站。这两座大楼成为当时的涵江地标而名震一时。

      见微知著,一叶知秋。他心系家乡,为家乡的建设鼎力相助。改革开放之初,他帮助庄边乡政府争取资金,解决了庄边镇至前埔村的道路,全长6公里,8米宽,使家乡插上了致富的翅膀;前埔村的断桥一直是家乡长期想要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是他与范兆禄共同努力通过有关部门最终解决建桥资金问题。如今,这座横亘在瓢溪之上的美丽石拱桥,使乡亲们通向了幸福的未来。语言是叶,行动才是果。这些实际行动,是他爱乡的最好见证。时过多年,乡亲们仍赞不绝口。

      2001年他写了一篇《想念》的短文这样写道:“我在家近二十年,对事对人极有感情,转眼间五十余年过去了,如今家乡变了样,往事常常浮现,尤如昨天一样清晰。”或许是在四围静谧的时刻,这是一个轻易就能触摸到内心柔软之处的时刻,对这些故人之情,尤为思念:如修叔公,在抽水烟时,好像绅士一样;国思叔虽在打盹,一声不响,逢人说错,必插嘴纠正;金来叔常与他捉龟,闹出不少笑话,听说数年前病逝,“心中不胜惆怅”。文中还提到渐叔公、烈母叔、九妹叔、国恩叔等人……故人故事历历在目。前几年,听说春节期间前埔村不少老人包括我五伯都收到他寄来的钱,每人200元。可见,家乡在他生命记忆中的位置。我想,家乡人收到的这份温馨,感受到的是他一片思乡爱乡的深情厚意。

      官位不必高,民心不可少。几年前,有一老家同学的儿子大学建筑系毕业,想在省里谋职,苦于无门,跑到我处,要求我帮他到福州找厅官范文瑞。第二天,我们到福州他的住处,他正好在门房旁下棋,听说家里有人来,便请人替代,遂领我们到他家里。多年不见,相谈甚欢,我们说明来意后,他说,我已经退休很久,都十多年了,人一走,茶就凉,我给你写一封信,你拿去试试看,并准备好考试。语言简单,说得实在。想不到的是,信还挺管用,一试就灵,所到之处皆是对老厅长的一片赞扬之声。在当今,官味越变越浓,人味越变越少的社会,他退休十多年,还能在官场与民间均获得好口碑,真所谓:“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他家住五楼,两房一厅,约60平米套房,住房逼窄;环视屋内,均无高档奢侈之品,身无长物。一个建筑广厦千万间的行业领导,住其陋室;一个堂堂厅官手头批过的款项无数,却两袖清风,与我想象的大相径庭,让我为之震惊。目睹当今社会,现实的欲望之河肆虐泛滥,时常冲堤而过,但是,他不管河流怎样波涛汹涌,都不会泛滥成灾,可见他心中的堤坝真的是筑得够牢靠的,确实不简单。我想,他的清廉为政,家乡的人民都会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的。

      别梦月沉沉,家乡日迟迟。如今耄耋之年范文瑞因有恙在身,即使住入福州高干病房治疗,仍时时念叨家乡的往事,乡愁时刻伴随着他,乡亲们听了都很感动,盼望他早日康复。诚然,光阴是无情的,他似乎与我们渐行渐远,这也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但他的这些枝枝叶叶的往事,不仅为前埔村这个平凡而普通的纯美乡村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莆田市范氏宗族增添了值得传承的家风。是的,范文瑞的家乡情,犹如一块未经雕刻的丰碑,刻满那个岁月的痕迹,永远深藏在家乡人民心中。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