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标语的一些记忆

    标语的一些记忆

      □游荔生

      黄石,小城故事多。

      1970年代,黄石街,标语多,内容均为“红色”之类的——很显然,这一活动,是公社书记亲自倡导“深入开展”的,当然要“唱响主旋律”喽!

      标语,有意思的。

      那时,政治运动一来,都要悬挂标语,条幅也好,横幅也好,过街的也有,悬垂在楼上的也有,反正要极尽宣传之能事,让所有人知道,“万里河山一片红”、“形势大好,不是小好!”。

      标语,语言精致,朗朗上口,内容重复的多。其中,有二条标语,点击率高。一个是,“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对台湾的;另一个是,“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莆田八中的政治课,天天讲,台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必须要解放的。二条标语,今天,我依然印象深刻。

      表面上看,这是一种现象,可以称其为“标语现象”,但透过这种现象,有其它一些很有意思的问题。“标语”,其实就是大多数人的心里话。

      标语,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对某一项政策、工作起到宣传的作用。有时,它是不可代替的。

      在中国,对标语的应用可以说是达到了极致。从一定意义上讲,持久战的标语现象,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被纯化为“中国现象”,或者说是体现了“中国特色”。今天看,“中国特色”的东西,生命力的确强。

      标语的广泛应用,大概始于新文化运动、新民主革命时期吧。那时,以“五四”运动为代表的各种工人运动,都打着抗日救国标语去“示威游行”、“请愿”。后来,到了革命战争年代,我党为了加强政治思想攻势,标语的运用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电影里,可以看到,农村革命根据地,家家户户墙上,都刷满了各种“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之类的标语......

      1970年代,黄石街,对标语的应用,已经达到了“最大化”,其领域之广、内容之丰富、文采之精辟,可谓是“登峰造极”。每干一项工作,都要标语先行,“加大宣传力度”、“为xx工作营造良好氛围”,成了各项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措施。

      标语,它也是一种文化,也是我党的传家宝。任何一个阶级或者政党的经济、文化,这些基础,都是为统治阶级或者执政党的上层建筑(政治)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长期以来,中国的标语是一定时期政治思想斗争的产物,始终是为执政党的政治思想建设服务的,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标语是为各级党政机关宣传思想服务的,标语用于宣传革命口号、各种大政方针,作用大。大小标语满街挂的“大好”局面,“万里河山一片红”,今天已经是现实了。

      标语本身是一种宣传媒介,对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各色各样的标语,好的内容,鼓舞人心的语言,漂亮的字,挂起来很好看。“形势大好,不是小好!”,温暖了大多数人的心,也装点了小城故事。

      路上,一点点标语,小城风光一览无余,阳光明媚,仰望蓝天白云,眼前是青山秀水——很好的。

      标语,是风光,也是思想。

      “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这个标语,今天,我依然印象深刻。台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然要解放的。其实,台湾人民不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要不要解放呢?

      我看,也要解放。

      今天,祖国统一,“台湾”的事情,就是“形势大好,不是小好!”。有意思的。

      标语的话,没有白说。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