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史>唐宋明清外地状元留存莆田石刻木刻志

    唐宋明清外地状元留存莆田石刻木刻志

    □吴国柱 编著

     

    笔者查阅了宋湖民著《莆田金石木刻拓本志》(草稿)和《南禅室集》,涂元厦、涂雨、涂传昌、涂元尧编《莆田常太莒溪东埔·涂氏族谱新编修改稿》,《涵江文史资料》,桃源埭里郑氏编委会编《涵江白塘·桃源埭里郑氏》,蒋维锬、朱合浦主编《莆仙摩崖题刻》,莲峰阙下林氏大宗祠编印《莲峰阙下林氏族谱》,陈秀发、赵贺民编著《仙游书法志》,萧亚生著《兴化家族与祖先崇拜》,莆田戴氏源流研究会编《福建莆田戴氏联谱》等文献资料,目前已统计出唐宋明清共有13名外地状元留存莆田石刻木刻。其中12名文状元分别是唐代柳公权,宋代王十朋、郑性之、文天祥,明代商辂、费宏、罗万化、文震孟,清代林鸿年、翁同和、王仁堪、赵以炯。其中1名武状元是清末黄培松。这些状元中,柳公权是唐代大书法家,王十朋是南宋著名诗人,郑性之官拜参知政事(副丞相),文天祥是宋末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商辂是明代首辅,费宏是明代首辅,罗万化是礼部尚书,文震孟是东阁大学士、书法家,林鸿年官至云南巡抚,翁同和为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书法家,王仁堪官终苏州知府,赵以炯任广西提督学政、会试同考官,黄培松为民国陆军中将。
       现将以上13名外地状元留存莆田石刻木刻辑录,以存史料。
       一、唐·柳公权书“灵岩寺”额
       唐景云二年(711),金仙寺(南山广化寺前身)住持志彦禅师奉诏入宫,讲解《四分律》,睿宗赐号为聪明禅师,并赐寺名“灵岩寺”,之后大书法家柳公权手书“灵岩寺”匾额悬挂在寺门之上。灵岩寺当时为闽东一大丛林。柳公权书寺额不知失何时?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宪宗元和三年(808)戊子科进士第一人,又登博学宏词科,官至太子少师、太子太保。历任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侍书,担任宫廷中最高级书法教师20年之久(翰林侍书学士),声名显赫。书法自成一家,世称“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称誉。
       柳公权的传世作品很多,其中《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等为其代表作品。
    二、宋·王十朋撰《重修旌表门闾碑》
       王十朋撰《重修旌表门闾碑》碑文:乾道五年春三月,直秘阁新福建转运副使林公孝泽,自莆阳移书于清源守永嘉王十朋曰:“孝泽八世祖攒,有至性,唐贞元间,居母丧,哀毁迫至,自埏砖甓以葬,庐于墓下。有白乌甘露之祥。时则有欧阳四门詹、黄处士璞,述之以文。唐德宗皇帝诏立双阙旌闾,光大其门以侈之。嘉祐、绍兴间,因弊而修,时则有紫薇吕公夏卿及丞相陈公俊卿为之记。迨今二十余年,及今不治又将圮。孝泽大惧,哀悴不克震耀其先而无以为子孙训。太守钟离公松,贤而乐善,不待请,慨然出公帑二十万,葺而新之,因其旧而稍加焉。莆阳故清源属邑,孝泽之子榕、犹子虙,皆君门下士,幸为我记之。”
       十朋辞芜鄙未获就,而虙来请益坚;适衰病不果。夏六月,复走笔以督之。十朋曰:“孝子之事传于史文二三大笔矣!奚宜鄙文为?若夫孝感之异,天报之厚,守臣风化之敦,与公之显扬尔祖者,则为歌诗以发扬之。”诗曰:
       大哉孝为百行先!通于神明光普天。圣经千有八百言,亦以感应形诸篇。李唐中叶贞元年,有林孝子家莆田。丧亲五日食不咽,手开坎室土自肩。丧庐其旁护隧埏,恨不殒身赴黄泉。天听匪高应昭然!瑞气非云复非烟,异香馥郁非兰荃,饴蜜非甘珠非圆。阳中不晞明且坚,灵乌皓质来翩翩。耳惊目叹观骈肩,使者来廉迹其阡,露垂哭声洒云边。诏旌门闾徭赋蠲,名书史册永厥传。年垂四百家声绵,云来满门业青编,世登桂籍香名传。八叶有孙寿而贤,移以事君忠孝全。黄堂主人职承宣,鼎新双阙光厥前。唐宋四杰雄文镌,奚止照耀莆山川!要今四海皆骖骞,孰不人子宜勉旃!
       款署:“大宋乾道五年己丑十二月,左朝奉郎充敷文阁待制知泉州事永嘉王十朋撰。”
       南宋乾道五年(1169)三月,阙下林孝子攒(字会道,官福唐尉)。八世孙林孝泽(时任福建转运副使)请泉州知州王十朋友撰《重修旌表门闾碑》,于当年十二月撰好碑文。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浙江温州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状元及第。起知严州,未赴任召对除司封员外郎,迁国子司业,起居舍人,除任侍御史。乾道四年(1168),被起用为泉州知州。乾道七年(1171),任太子詹事,旋即以龙图阁学士致仕。七月初三(8月6日)病逝家中,享年60岁。绍熙三年(1192),宋光宗追赐谥号“忠文”。著有《梅溪先生文集》等传世。
    三、宋·郑性之囊山题刻
       蒋维锬、朱合浦主编《莆仙摩崖题刻》53页载:郑性之题刻,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囊山寺围墙内东侧一大石上。字幅高100厘米,宽60厘米。文曰:“三山郑性之来会陈复斋(陈宓)葬,问宿于此院。莫不见山。归程,同潘谦之、陈平甫谒上老,遂披朝云,登崔嵬、听溪湲、观海涛而去。时绍定辛卯(1231)孟春(正月)廿六日。”

    宋代 郑性之囊山题刻


    此题刻记载绍定四年(1231)正月,郑性之诣莆参加陈宓葬礼的史实。 陈宓(1171-1230)字师复,号复斋。莆田县白湖(今荔城区镇海街道阔口村)人。丞相陈俊卿四子。南宋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以父荫入仕,官至直秘阁致仕,卒赠直龙图阁。著有《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行世。《宋史》有传。
       郑性之(1172-1255)初名自诚,字信之,一字行之,号毅斋。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一说闽清(今清溪三溪乡樟马村)人。祖籍长乐十都福湖(今北湖)。南宋理学家。性之少年时,曾从师于朱熹门下。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戊辰科状元及第。端平三年(1236)七月,拜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副丞相),嘉熙元年(1237),固辞相职,改为提举临安洞霄宫。嘉熙二年(1238),加观文殿学士,休致于家。回福州后改建府第于福州魁埔里(今福州三坊七巷的吉庇路口,今已不存)。宝祐三年(1255)农历七月十二日病逝,享年八十四。赠少傅,谥文定。著有《端平奏议》等行世。
       潘炳,字谦之,福州(今福州市闽侯县南通镇瓜山)人。与兄植皆从朱子游。其学以实为本,不干仕进,学者称瓜山先生。
       陈均(1174-1244)字平甫,号钝斋,陈宓从侄。南宋史学家、理学家。嘉定七年(1214)前后至临安,入国子监为太学生。中年以后恬于仕进,两度辞官,一心治史,以私家一人之力,积十余年编著《皇朝编年纲目备要》三十卷,记载宋太祖至钦宗九朝大事,收录于《四库全书》。还著有记载南宋高宗、孝宗两朝之编年体史书《中兴两朝编年纲目》十八卷。卒后,郑性之题其墓曰:“笃行君子,钝斋陈公之墓。”
       四、宋·文天祥石刻木刻
    (1)文天祥书“南山樾荫”额
       原在莆田南山广化寺郑氏祠堂,今移存三清殿碑园。石额高30厘米,宽183厘米。横额中间行书“南山樾荫”四大字,上款:“宝祐四年(1256)为南湖郑先生书”,下款:“后学文天祥”。

    宋代 文天祥书“南山樾荫”额


     此石额为文天祥于南宋宝祐四年(1256)状元及第后,应郑氏友人之邀而书。
      (2)文天祥书“演屿圣迹”碣

    宋代 文天祥书“演屿圣迹”碣


    宋湖民著《莆田金石木刻拓本志》45页载:此碣系摹刻,原在莆城水关附近某庙墙上,庙圮,今移嵌三清殿碑园。石碣高147.5厘米,宽36.5厘米。石碣直行行楷书“演屿圣迹”四大字,款署“文天祥书”。
     (3)文天祥题阮氏西山祠楹联
       联文:大中丞观象贻谋,累叶宦勋昭国史;
       烈留守捐躯报主,有源家学洒宸章。
       萧亚生著《兴化家族与祖宗崇拜》246页载:莆田阮氏始迁祖阮沂,字守沂,号西山。本为仙游金沙上库人,仕五代后周,官至殿中侍御史,致仕后宋晋大中丞不就,与长子大理寺评事节度推官阮程归隐,遂迁莆城之阮巷(今太平社区辖区内)定居。其曾孙朝议大夫阮骏,绍圣元年(1094)进士,因八任知县政绩居最,除知潮州出监台州,破寇收复城池有军功,转朝散郎,赐装绯鱼,迁朝奉大夫,除授河南少尹兼西京留守。建炎二年(1128)殉难著节,赠朝议大夫,谥忠武。崇祀忠烈暨乡贤祠春秋致祭。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过莆时,为表阮氏一门忠节,特为阮氏西山祠题联。今已不存。
      (4)文天祥题涵江灵显庙楹联
      《涵江文史资料》(第12辑)有程德鲁《涵江古楹联》一文中载:涵江紫璜山,旧称观顶坡,曾有一座奉祀宋初忠佑侯,人称“盐公”陈应功的灵显庙。灵显庙曾经香火旺盛,沿海盐民世代敬仰、信奉他。历代名人也纷纷到灵显庙凭吊他,并留下几副著名的楹联。其中有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撰联:
       生前尽义复尽忠,许国干城凭一剑;
       死后留名还留德,揖公俎豆肃千秋。
       灵显庙于文革中毁,苍然村陈应功裔孙在华侨的大力资助下重建灵显庙,于1994年竣工,更名为“陈应功纪念馆”。
      (5)文天祥书“新有社”匾

    文天祥书“新有社”匾


       南宋景炎元年(1276)六月,文天祥曾到涵江龙港(港头)访挚友郑学士颐吉,谈保宋一事,时逢里社新建竣工,里人请其命名,文天祥手书“新有社”行楷三字,落款:“宋文天祥书”。村民制成牌匾,高悬社内。文革期间原匾被毁,后村民复制此匾,高挂新有社大殿上。
       明·姚旅(明万历中布衣学者,其原籍是涵江塘北)《露书·迹篇》云:“港头郑氏有祖学士曰颐吉者,与天祥友善,天祥当播迁时至其家,欲招以助己,见郑方牧鸡,知无意世事。适里建社,为书‘新有社’遂去。”
       另民国时期,邑人宋湖民曾拓文天祥书“新有”社石额,从宋湖民遗著《南禅室集》35页拓片见其石额横刻“新有”行楷二大字,款署“文天祥书”。此石额今已不存。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封信国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在燕京柴市从容就义。其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吟啸集》等行世。

      五、明·商辂书行人司司正陈升母七十大寿楹联

      萧亚生著《兴化家族与祖宗崇拜》245页载:仙游榜头镇仙水是明行人司司正陈升的故乡。明正统四年(1439),陈升登施槃榜二甲进士后,官授行人司司正。天顺二年(1458)建祠,曰“陈升祠”。宗祠背面为仙水祖厝,亦称“仙水大厅”。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依山而建的三幢并排的“七间厢”大厝,共有七进十厅九天井。陈谱称,这座气势恢宏的“仙水大厅”,是陈升为母享福而建的。陈升之母七十大寿时,时任内阁首辅的商辂与陈升兄弟素有交情,故亲撰楹联祝贺。联曰:

      皇华羡颍水,名家百叶,箕裘充祖德;

      仆射开龟城,世裔一堂,和煦乐春光。

    1.jpg

      明代 商辂书陈升母七十大寿楹联

      商辂(1414-1486)字弘载,号素庵。浙江淳安(今浙江省淳安县里商村)人。明正统十年(1445)状元及第。是明代“三元及第”第二人。仕英宗、代宗、宪宗三朝,历任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太子少保、谨身殿大学士。内阁首辅任期近七年(1468年4月-1475年3月)。为人刚正不阿,宽厚有容,时人称“我朝贤佐,商公第一”。

      六、明·费宏书郑纪尚书祠“大司徒”额

      位于仙游县鲤城拱桥头尚书祠(亦称“郑纪祠”)的门墙上。石额中间楷书“大司徒”三大字,引首章:“光前裕后”,款署:“门生费宏书”。

    2.jpg

      明代 费宏书郑纪尚书祠“大司徒”额

      郑纪(1433-1508)字廷纲,号东园,文贤里上郑(今仙游度尾镇埔尾村)人。明天顺四年(1460)进士。历任翰林庶吉士、翰林院检讨、经筵同考官、浙江按察副使、国子祭酒、南京太常寺卿、南京户部右侍郎、大司徒等职。弘治十七年(1504)八月累官至户部尚书,致仕还乡。一生仕英宗、宪宗、孝宗三朝,人称“三朝元老”。正德三年(1508)十一月,病逝故里,享年七十六。其著有《归田录》、《东园文集》(收入《四库全书》)等行世。

      费宏(1468-1535)字子充,号健斋。又号鹅湖,晚年自号湖东野老。江西省上饶铅山县福惠烈桥(今河口镇柴家村)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二十岁状元及第。深受宪宗皇帝朱见深的赏识,把费宏留京任职。历任翰林院编修、东宫侍讲、礼部侍郎、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首辅(即宰相)等朝廷要职。先后加封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谨身殿大学士、华盖殿大学士、柱国少保、太子太保、太子太师等品衔,历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三次入阁,两任首辅。【①正德六年,费宏以文渊阁大学士入阁,七年,加封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②嘉靖三年二月,首辅杨廷和致仕,费宏进吏部尚书被任为首辅,嘉靖帝亲自在其唱和诗上署上费宏官衔:“内阁掌参机务辅导首臣”。嘉靖六年二月辞官。③嘉靖十四年四月,世宗重召费宏入阁,任首辅三个月。】为官达48年,直至嘉靖十四年(1535)七月卒于任上,享年六十八。按九千岁礼仪敕葬故里铅山横林,谥文宪。著有《鹅湖摘稿》、《费文宪公集》等行世。

      七、明·罗万化书礼部尚书陈经邦府第“大宗伯第”匾

      位于莆田市荔城区镇海街道长寿街庙前,横匾中间楷书“大宗伯第”四大字,上款:“万历壬辰(1592)春”,下款:“门生罗万化书”。

    3.jpg

      明代 罗万化书陈经邦府第“大宗伯第”匾

      陈经邦(1537-1615)字公望,号肃庵。莆田县城内橄榄巷(今荔城区镇海街道长寿街庙前,俗称铁树里)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隆庆元年(1567)三月授翰林院编修,隆庆六年(1572)二月充东宫太子朱翊钧讲读官,同年六月穆宗崩,神宗朱翊钧登位,仅十岁。八月,升一级为日讲官,日侍帝左右。万历元年(1573)正月,改左春坊左中允修撰。万历四年十二月,迁左春坊左谕德兼侍读,掌坊事。万历九年十月进侍读学士,掌院事。十年七月迁礼部右侍郎,十二月转吏部左侍郎。十一年十月升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万历十三年(1585)乞归,遂允。里居三十年,万历四十三年(1615)六月卒,赠太子少保。予祭葬,仍加祭一坛。墓位于今仙游县郊尾镇新和村。

      陈经邦官至礼部尚书,“大宗伯”为礼部尚书的别称。其府第“大宗伯第”建成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为“百廿间大厝”。原后二进御书楼、拱廊、后花园和书亭已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被拆毁,今存大门、前三进主房及两旁护厝。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罗万化(1536-1594)字一甫,号康洲(一作康州),会稽伧塘(今浙江上虞长塘)人。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升侍读,因不肯奉迎权臣首辅张居正,十年不得升迁。万历十年(1582),居正卒后升为谕德,次年任国子祭酒,万历十八年(1590)授南京礼部右侍郎,万历二十年(1592)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此时已身患重病,多次上疏乞归,终得恩准,竟病逝途中,享年59岁。赠太子少保,谥文懋(一作文懿)。著有《世泽编》。

      八、明·文震孟书礼部尚书林尧俞南溪别墅崖刻

      宋湖民遗著《南禅室集》175页载“南溪”一文,曰:“去凤凰山三里为南溪,明尚书谥文简林尧俞建亭(南溪别墅)于此,中有浣花坞、雪窦、小天门诸胜。今遗址就湮,仅崖石间刻有文震孟篆书“南溪”二大字,岿然独存耳。予尝偕慰民、平若往拓,纸初上石辄为风裂破,如是者凡五次,竟空手而归。……”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莆田民众艺术社社长宋湖民和慰民、平若三人到南山广化寺后三里南溪,欲拓文震孟崖刻“南溪”二字,纸初上石辄为风裂破,如此五次,竟空手而归。笔者于二○一六年六、七月间到南溪探寻近二十次,发现南溪别墅遗址,及与友人发现四方明清崖刻,惜未寻到此崖刻,为一憾事。

      文震孟(1574-1636)初名从鼎,字文起,号湘南,别号湛持,一作湛村,明南直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征明曾孙。天启二年(1622)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十月因疏陈勤政讲学,忤魏忠贤,被廷杖八十,贬职调外,愤而告归故里。崇祯元年(1628)以侍读召,改左中允,充日讲官。三年(1630)进左谕德,掌司经局。五年(1632)擢为右庶子,未久进少詹事。崇祯八年(1635)七月擢为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因与内阁首辅温体仁不洽,入阁仅三个月,被劾落职。九年(1636)卒,享年六十三。十二年(1639)诏复原职,十五年(1643)追赠礼部尚书衔,赐祭葬。南明福王追谥“文肃”。书画有家风,为书法家。《明史》有传。著有《姑苏名贤小记》、《文肃公日记》、《药园全集》等。

    1.jpg 

      清代 林鸿年书戴圣俊淑配郑儒人寿屏序

      九、清·林鸿年书戴圣俊淑配郑儒人寿屏序

      《福建莆田戴氏联谱》118-119页载戴兆敏录寿屏序文,第127页有寿屏照片。

      白沙半岭戴氏人,第十三代玉兰、美兰、猗兰、泰兰兄弟于清同治四年乙丑(1865年)孟春,为第八世祖圣俊公郑氏妈孺人举行盛大寿庆,缅怀先祖功德,追溯先祖源流,制作油漆贴金锦屏12块,每块高3.3米,宽0.52米,敬请赐进士出身年家弟林鸿年为寿屏撰序,作为传家之宝,留为子孙世世代代纪念。

      寿屏序文:

      恭祝

      大齿德(指年龄)即荣封

      圣俊戴先生淑配郑儒人寿序:

      窃以(我认为)世别为宗(根本),百代之宗风宜绍(继承),人本乎祖,千年之祖德可思。勤播获而肯构堂(即肯堂肯构,意为子承父业),聿(音yù,亦)重象贤(先人之贤德)之裔;振箕裘(祖先的事业)而恢弓冶(世传之业),方成缵绪(继承前人未竟的功业)之功。肃(庄重)养志于生前,讵(如果)无介寿(祝寿)称觞(举杯祝酒)之庆;留遗徽(留下美德)于身后,若有追思戏彩(孝道)之诚。故垂裕后昆(兄弟聪明才智)灵运,(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则常怀旧烈(先代德泽);而缵戎祖考(向先贤学习),陆机(261—313,西晋文学家)则每诵先芬(先世美德)。念继述之无亏,能济其美斯(美德),揄扬(宣扬)而不朽,共仰其休繄(音yī,吉庆)帷贤圣俊公承高祖尚书胄公之基绪(开创的功业),本漳浦而入莆邦,二世祖瑞禄堪追,则由黄后(后,即石)而居白沙,三世祖文齐可溯,门向越台古迹,家邻夹漈宗祠,爰(更换)居爰处。昌炽(昌盛)靡(音米,无)穷。尔宅尔田,继绳(同承)莫既(不断发展)。桥梓(父子之称)著一门之盛,樝(音zhā,同楂)梨扬四国之芳。扬家清白之风,斯其可矣;马氏瑶环(美玉)之比,不亦宜乎。至若克绳祖武,无忝(无愧)父风。长君寰(音环)、次光寰、三有寰,开九世之本支,擅(据有)一方之令闻。敦(厚)孝弟则鲤庭(子承父训),轶(超越)河东之凤笃(深厚),友恭则雁序(飞雁的行列,比喻兄弟)半荀戉(大斧)之龙,古貌古心允矣。先君之矩矱(音yuē,规矩、法度)实修实行,居然后进(后辈)之仪型(效法)。和气致祥,不异姜肱之共被。温柔敦厚,凡同卜式之让田。此所以朴茂(朴实厚重)达于桑邦(故乡),隔世之芬徽(美好声誉)可望,亦且善良孚(信用)于梓里(故乡)。薰(感化)人之规训犹存,历数传而子妇(儿媳妇)盈庭(满庭),曾玄(曾孙玄孙)绕砌(环绕台阶)孝行堪称,立业之嘉名丕著(大显),友于(兄弟)克(能够)笃(深厚、忠实),立誉之令德可风且也。玉兰、美兰,仁高月旦,猗兰、泰兰,德重乡评。宗支济济,温雅彬彬。思先人之寿考不忘,动后裔之殷怀益切。爰谋子姓,锦屏之制难宽。喜说云,仍寿斝(音jiá,酒器)之陈曷(音hé)已,瞻(视、望)衣裳之遗像,趋跄(行步有节奏)而宛若事生,抚几杖于无形,拜舞而依然如在。觞开堂上,玉液琼酥(甘美的浆汁或美酒,精美的食品),果献筵中,交梨火枣,九族之斑衣缭绕(围绕),一堂之朱履(红色鞋子)蹁跹(旋转的舞态),斯诚盛事堪传,足增光于邻里。灵图可绘,宜美于士儒。

      余属闽省,文钦莆阳,故耳聆其高风,共羡神姿绝世,而口彰其德行,咸(都)推(赞赏)风雅宜人。余又赠以诗云:

      祖宗泽渥始兴长,谯国渊源远克昌。

      爵著右丞开国族,家传二礼旧文章。

      派绵奕叶分沮漆,树本同根赋棣棠。

      只望后人追德业,千秋崇报永流芳。

      是为序。

      款署:“赐进士及第,诰授光禄大夫,翰林院修撰,钦加正一品,册封琉球国王正使加三级纪录四次。年家愚弟林鸿年顿首拜撰。时同治四年岁次乙丑(1865)孟春谷旦。”

      林鸿年(1804-1885)字勿邨,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清嘉庆九年(1804)。道光十六年(1836)丙申科状元及第,授职翰林院修撰。道光十八年(1838),林鸿年奉旨为册封琉球国王正使,赐一品服。道光二十年(1840),出任山东乡试副主考,继任国史馆协修、文渊阁校理、方略馆纂修等职。道光二十六年,京察一等,简放广东琼州(今海南省)知府。咸丰九年,任云南临安府知府。同治二年(1863),升任云南按察使,不久补云南布政使。同治三年,授云南巡抚。同治五年(1866)正月,清政府终于根据骆秉章、崇实合劾林鸿年“畏寇逗留”及所招抚者有人“借辞投降,意图混入四川”,而将林鸿年革职。林鸿年回里后,正值闽浙总督左宗棠奏准于福州正谊书院,林受聘为山长。在他的训诲启迪之下,十数年间,生徒中人才辈出,如陈宝琛、林纾、陈衍等均出其门。光绪八年(1882)六月,朝廷下令特赏还三品卿衔。光绪十一年(1885)十二月卒。著有《松风仙馆诗钞》传世。

      十、清·翁同龢撰文、王仁堪书丹陕甘总督林扬祖墓志铭

      宋湖民著《莆田金石木刻拓本志》202-204页载林扬祖墓志铭文:清诰授通奉大夫、晋授光禄大夫、甘肃布政使司布政使、署陕甘总督随带加三级、岵瞻林公墓志铭

      岵瞻讳扬祖,字孙诒,余先君典试福建所得士也,猗欤,福寿兼全,自古为难,而文章经济有裨于国家,足以书史册传后世尤难。岵瞻,兴化府莆田县人,祖国子监学录,乾隆甲午科举人,讳景来;父国学生,讳锡龄。岵瞻七岁失怙,母翁太夫人守节,亲授以经史。年十五,游胶庠,食廪饩,有文名,从学者甚众。道光乙酉(1825),以拔贡应乡荐第一,己丑(1829)成 进士,朝荐入选,籖分刑部主政,夫文章所以黼黻盛明,岵瞻初充方略馆纂修,以能文称。道光庚子(1840)典试广西,所得皆奇杰士,丙午(1846)充汉教习监试官,丁未(1847)充会试磨勘官,于文章皆有所讲究而发明,即掌擢英书院教学,邑侯孔昭慈筹添膏伙,酌立条规,谆谆教育,文风日以进。历掌仙游、永春、厦门书院教,晚年掌教本郡兴安书院,口讲指画不少倦,士咸德焉。则岵瞻之于文章,非庸庸已,且夫有大文章必有大经济,岵瞻入军机处总辨秋审处,皆以第一人引见议叙。钦派砖门事务稽查漕粮普济堂饭厂通政司国子监事务,蒙宣宗召见,奖劳勤恳,钦命稽查甲米中仓时奏陈利弊,皇上嘉纳焉,部议未上,即奉命巡视南北城。道光壬寅(1842),乞归终养,祖母杨太夫人承重丧毕。乙巳(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入京供职,补授湖广道监察御史,擢兵拜给事中,转工科掌印给事中,京察一等,覆带记名。咸丰辛亥(1851),明保案内,蒙简放河南开归陈许兵备道,甫莅任,革除积弊,省河费五万余金,河帅慧秋谷称为明体达用,奏请赏戴蓝翎,升河南按察使,其经济过人远矣。顾处常而展布犹易,至处变非大智大勇必多挠。癸丑(1853)发逆扰汴省,岵瞻与署藩司沈云巢预谋固守,以待援兵,捐俸二千余金,米一万六千余石给粮饷。五月十三日,贼以数万围汴城,当是时,兵仅五百,勇千余,岵瞻令民老幼皆登埤守御,大雨连昼夜,亲自免冠巡督,誓与城存亡,兵勇咸感激,争歼贼八百余人,贼急攻不能下,三日遁去,而生灵赖以保全。文宗甚嘉,赏换花翎,加盐运使衔,特旨署河南布政使,此则其经济之恢恢乎大者。旋调陕西按察使,多所平反,无冤狱。升陕西布政使,调甘肃布政使,吏民怀畏,四境七安,治行甲于诸省。已未(咸丰九年,1859年)入觐,召对七次,多所指陈,特旨署理陕甘总督,钦命阅兵,严军法,明赏罚,则岵瞻之名位愈高,经济愈大,若河南陕甘诸省,历充监试提调,能使场规严肃,犹小也。夫为臣碌碌无所短长,以窃禄便身图,不特经济无足取,即文章亦多猥鄙。岵瞻少而孤,聪慧过人,长而练达有节概,任京官十八年,外用十一年,所居皆要职,以文章经济邀圣眷,有办事认真、操守端方之奖。同治壬戍(同治元年,1862年),蒙圣恩赐回籍,侍养翁太恭人,课儿孙读,抚曾(曾孙)元(玄孙)以自娱,居家二十年,间与当途往来,绝不语一私事。光绪戌寅,五代同堂,蒙恩赏银缎建坊匾,岵瞻之福寿盖世所罕有,即文章经济,史册能几人哉。岵瞻以光绪癸未年(1883)正月二十二日酉时寿终正寝,距生于嘉庆己未年(1799)十二月二十三日辰时,享年八十有五。德配一,诰封一品夫人陈氏;侧室三,一诰封太宜人吴氏;二黄氏,三陈氏。子七:长寿熙,优贡生,官陕西潼关抚民同知;次寿勋,附贡生,试用训导;三寿煦,举人,内阁中书;四寿燕,邑庠生,皆陈宜人出。五寿照,户部候补主事,吴太宜人出。六寿杰,七寿鲁,皆黄氏出。女二:一适试用训导翁济勋,一适浙江候补同知卢应昌。孙男十八:以培附贡生,官陕西候补县丞;以堰幼读,寿熙派。以增庠生;以坤廪贡生,盐提举衔广东补用通判;以墉中书科中书;以、以堤幼读,寿勋派。以均邑庠生,以圻附贡生,以墫、以垓、以址幼幼读,寿煦派。以垣岁贡生、候选训导、加同知衔;寿燕派。以坪、以坛、以垶业儒,以坪幼读,出继寿杰,皆寿照派。以场、以城幼,寿鲁派。孙女五:长许翰林院修撰王仁堪,未适(未过门)早逝;次适候补同知陈行仁;三适国学生陈锡昌;四适业儒翁必元;五适郡庠生李澍棻。曾孙男十四:仁铁、仁锭幼读,以培生;仁铭、仁锳业儒,以增生;仁镜、仁鑑郡庠生,仁键、仁镇业儒,仁镐幼读,以垣生;仁锐、仁锷业儒,以坤生;仁镛业儒,以均生;仁堦幼读,以圻生;仁鑅幼读,以墉生。曾孙女十一:长适翁翰墀,次适陈玉祥,三适欧庆元,俱业儒,余未适。元孙男四:为润幼读,仁铭子;为滋幼,仁锳子;为源幼读,仁鑑子;为澍幼,仁键子。元孙女二俱幼。岵瞻卜地于莆邑南关外小塘村古庵山之麓,坐辛向乙兼戊辰,用辛酉辛卯木分金,为两竁,左葬岵瞻,右葬陈夫人。其葬也,以光绪十年十一月二十日。五世兄寿照驰书请铭于余,余与岵瞻有世谊,又同官京师,岵瞻之外任也,余又耳熟其事,故知之悉,而未敢以不文辞。陈夫人生于嘉庆辛酉年(1801)九月十五日午时,卒于光绪丙子年(1876)十月二十日子时,享年七十有六,应补志附铭焉。铭曰:“山苍郁兮育大材,发菁华兮历风雷,蕴瑰异兮镇埏垓,人魁梧兮可大受,振儒林兮靖群丑,臻休嘉兮享台耉,人归于山,幽宅闲闲,人不朽兮山增颜。”

      赐进士及第  诰授光禄大夫、工部尚书  毓庆宫行走、世愚弟翁同龢顿首拜撰

      赐进士及第  诰授奉直大夫、翰林院修撰、山东提督学政加二级、孙婿王仁堪顿首拜书

      光绪十年(1884)岁在甲申十有一月吉日

    1.jpg

      林扬祖(1799-1883)字孙诒,号岵瞻,立斋、慎庵。莆田县(今秀屿区埭头镇英田村)人,迁城内庙前(今荔城区长寿社区庙前)。生于清嘉庆四年(1799)十二月二十三日。道光九年(1829)进士,咸丰九年(1859),官至陕甘总督。休致归里。居家二十余年,历任莆田擢英书院、郡兴安书院和仙游、永春、厦门等书院山长。光绪九年(1883)卒于家中。著有《归食日记》,编修《同治莆田县志稿》行世。

      光绪十年(1884),林扬祖长孙婿王仁堪请时任工部尚书翁同龢撰墓志铭文,山东提督学政王仁堪书丹。由两位状元(咸丰六年状元翁同龢、光绪三年状元王仁堪)合作撰、书的林扬祖墓志铭十分难得。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号松禅,别署均斋、瓶笙、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家。生于清道光十年四月二十七日(1830年5月19日),咸丰六年(1856)状元及第,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先后担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光绪三十年(1904)卒于家,享年七十有五。卒后追谥文恭。其工诗善书,著有《翁文恭公日记》、《瓶庐诗文稿》等传世。

      十一、清·王仁堪书“颐年亮节”匾

      《 桃源埭里郑氏》76页印有“颐年亮节”匾,此匾挂于涵江区白塘镇埭里村前黄自然村郑氏福禄寿古厅堂。横匾中间行楷书“颐年亮节”四大字,上款:“赐进士出身,丁丑科状元,钦点翰林院修撰、钦命四川督学部院,年家愚侄王仁堪顿首拜贺。”下款:“旌表节孝、诰封恭人、陈太恭人颐龄荣庆,光绪岁舍旃蒙作噩菊秋谷旦立(乙酉光绪十一年,1885年)。”

      白塘桃源埭里郑氏三世祖斌嘉公淑配陈氏妈:清光绪十一年(1885)庆期颐,授“颐年亮节”匾,旌表节孝,立贞节坊(坊在新港,文革中被毁),诰封太恭人(赐圣旨,立匾“奉天诰命”)。娘家本村隔桥。

    2.jpg

      清代 王仁堪书“颐年亮节”匾

    1.jpg

      ▲清代 王仁堪墨书《前赤壁赋》

    2.jpg

      ▲清代 王仁堪墨书《前赤壁赋》

    3.jpg

      ▲清代 赵以炯书涂氏宗祠“世翰林涂祠”匾

    4.jpg

      清代 黄培松书“跻堂重庆”匾

      十二、清·王仁堪墨书“前赤壁赋”

      位于荔城区黄石镇文峰山(古称塔山)北辰宫正殿后西墙上。王仁堪行草书苏轼著《前赤壁赋》一文曰:“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之秋,七月既望(农历十六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通“嘱”,引申为劝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通“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通“缭”),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故曰“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无署名,钤印“王仁堪印”和“问津”两方。

      另在正殿后东墙上有墨书“后赤壁赋”,落款:“乾隆己酉年(1789)桂秋谷旦,谨录。”钤印两方。有些文章写上这幅作品也是王仁堪所书,疑有误,王仁堪生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而此作品落款为乾隆五十四年,比王仁堪出生年还早。

      王仁堪(1849-1893)字可庄,又字忍庵,号公定,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生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光绪三年(1877)丁丑科状元及第,授职翰林院修撰。光绪六年,出任山东学政。光绪十一年,出任贵州乡试副主考。光绪十三年,奉命充上书房行走。次年,出任江南乡试副主考。光绪十六年,任会典馆绘图处总纂官。光绪十七年(1891)三月,出  任江苏镇江知府。光绪十九年(1893)十月,调任苏州知府。卒于任上。光绪帝诏允宣付国史馆立传,以表循良。有《王苏州遗书》传世。

      十三、清·赵以炯书浙江知府涂庆澜“世翰林涂祠”匾

      翰林涂庆澜门生、状元赵以炯楷书“世翰林涂祠”五字大门匾,原位于莆田城内花园巷涂氏宗祠大门上,二十一世纪初,此片区因房地产开发被拆。

      涂庆澜(1837-1911)字海屏,号耐庵,莆阳逸叟。道光十七年(1837)十月初五日生,莆田县(今城厢区常太镇莒溪村)人,后定居城内花园巷(今荔城区太平街),同治十三年(1874)登进士第,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协修。光绪五年(1879),赴黔(贵州)主考,所得皆知名之士。光绪八年(1882),任国史馆纂修,功臣馆总纂,叙劳加侍讲衔。光绪十一年(1885),分校顺天府乡试,简拔人才,状元赵以炯、榜眼崔培擢、探花刘培皆出其门下。光绪二十二年(1896),以知府分发浙江,奉委校阅嘉、湖八营水师,任浙江厘金总办。两年后告休返里。光绪三十一年(1905),作为兴安书院山长,与翰林院编修张琴、刑部主事关陈谟协同兴化知府赖辉煌筹办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四月初五成立兴郡中学堂(今莆田一中前身)。宣统三年(1911)十二月廿五日卒,享年七十五。其善书法,精于楹联巧对,北京故宫及莆田寺观留下不少妙联警语。著有《国史昭忠列传》及《大臣传》二十卷、《莆阳文辑》十卷、《国朝莆阳诗辑》四卷、《荔隐山房全集》十六卷等皆梓行。

      光绪二十二年(1896),涂庆澜六十寿诞,门生状元赵以炯撰《公祝六十寿文》。

      赵以炯(1857-1907)字仲莹,又字鹤林,贵州贵阳青岩人。贵州历史上第一个文状元。清咸丰七年(1857)二月生,光绪十二年(1886)丙戍科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十四年(1888)充四川乡试副考官。十七年(1891)出任广西提督学政。二十一年(1895)充会试同考官。二十六年(1900)丁母忧回籍,主讲贵阳学古书院。服阕入京,旋归青岩讲学。三十三年(1907)八月病卒,葬青岩弓腰寨附近山上(今青岩镇南约三公里的摆早村岔河寨状元坡)。

      十四、清·黄培松书“跻堂重庆”匾

      《桃源埭里郑氏》76页印有“跻堂重庆”匾,此匾挂于涵江区白塘镇埭里村前黄自然村郑氏福禄寿古厅堂。横匾中间行楷书:“跻堂重庆”四大字,上款:“诰封朝议大夫、云衢(四世祖龙标)老伯(台)大人、暨德配吴恭人七旬双寿荣庆。”下款:“钦点御前侍卫、乾清山行定、赏戴花翎、庚辰科(光绪六年)会元、状元(武状元)黄培松顿首拜贺。光绪八年  (1882)岁舍壬午孟冬谷旦立。”

      黄培松(1855-1925)字贤礼,号菊三。福建泉州南安市洪梅镇山溪人。清光绪六年(1880)武状元及第,授一等侍卫。不久,出任广东参政、游击,旋升琼州总兵,记名提督驻广东,以军功赏“卓卓勇巴图鲁”头品顶戴。民国,1913年,袁世凯窃国,起用黄培松为福建护军使,授陆军中将,先驻福州,后驻厦门。1916年6月,北洋军阀执教,萨镇冰为福建清乡督办,举黄培松为会办。黄培松目睹革命党人为国捐躯的壮举、清政府的卖国、南北军阀混战,对时局的认识有所提高,由此凡事持重,不滥施刑杀。1922年授北洋政府将军府将军——培威将军,加上将衔。1922年解甲隐居厦门,倡建江夏祠。后又移居福州。1925年,卒于福州。1926年,追授陆军上将。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