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访省级非遗莆田铜铸胎掐丝珐琅工艺传承人林辉

    访省级非遗莆田铜铸胎掐丝珐琅工艺传承人林辉

      让景泰蓝工艺走得更远

      □林亦霞 方薇

      6月28日,在湄洲妈祖庙莆田会馆,来自扛旗世界记录的认证师胡总·亚杰现场测量后,当场宣布:“由林辉等创作的高3.23米景泰蓝妈祖像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珐琅面无拼接景泰蓝妈祖像”,并当场颁发了世界纪录证书。

      这一来之不易的世界纪录是如何诞生的?这背后凝聚着涵江区江口镇林氏五代人执着传承与创新景泰蓝技艺的心血和汗水。笔者采访了省级非遗莆田铜铸胎掐丝珐琅工艺传承人林辉,追寻景泰蓝工艺是如何北艺南传的?

      明末清初,硝烟四起,明朝官员林嵋、林兰友等人率众抗清。一行人兵败后回到故里,暂避在莆田江口刘井村林氏百二间大厝内,随军的宫廷御用景泰蓝匠人因此留在莆田重操旧业。“景泰蓝工艺从此在莆田开枝散叶,延绵了几百年。”林辉说。

      景泰蓝,全称铜胎手工掐丝珐琅,由于这种产品在明代景泰年间技艺最高,同时产品的花纹基色多用蓝色,因此得名。珐琅工艺流程要经过设计、雕塑、翻模、灌、修蜡、粘浆、浇铸、修饰打磨、掐丝、点蓝、烧丝、烧蓝、磨蓝、錾刻、鎏金等几十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要以严谨的工艺要求来完成。

      林氏家族一代代传承着明代景泰蓝技艺,而且在传承过程中与当地的铸铜、金银镶嵌工艺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种与北方珐琅工艺融合互补的特殊工艺,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和文化价值。据介绍,北方的景泰蓝是手工胎,经过手敲,焊接成形,胎体较薄,造型偏向简洁;而莆田景泰蓝最大的一个特点是铸胎,烧完以后不变形,形象更加逼真,而且仍沿用明代鎏金护色工艺,颜色更加持久古朴,北京则采用现代镀金技艺。

      林辉的父亲、祖父都是涵江一带有名的景泰蓝匠人,林氏则是当地一个大姓,景泰蓝技艺在家族内部相传百年。在这种氛围熏陶下,他从小便爱上了景泰蓝工艺。到了上世纪70年代,这门宫廷技艺却迎来“寒冬”,因为工序多,售价高,市面上乏人问津,父亲也一度拒绝林辉接班。“可能是一种缘分,我从小喜欢做手工活,对景泰蓝情有独钟。”林辉说,父亲不肯教,他只能悄悄学。继承了父亲手艺的林辉却迫于生存,开始制作补鞋机贩卖,但空暇时,林辉仍敲敲打打,做一些景泰蓝工艺品自己把玩。

      2000年后,林辉远赴西班牙经商,把敲敲打打的爱好带到了异国。缺乏材料,林辉就动手做专门烧制景泰蓝的电炉,点蓝所需的矿石颜料,就拜托返乡的亲友捎来。在这般艰难条件下诞生的景泰蓝工艺品,却意外大受西班牙人和海外华人的喜爱,许多人表示要购买收藏。林辉窥见了渐渐复苏的景泰蓝工艺品市场,2012年,他毅然回国办厂,专门制作景泰蓝工艺品。

      林辉对妈祖文化情有独钟,2015年,他就与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方文桃共同创作景泰蓝《湄洲妈祖》作品亮相京城,在2015首届中华“国艺杯”评选活动中荣获“最佳工艺金奖”,并被中国收藏家协会专家评审委员会评为“中国工艺收藏珍品”,全球限量323尊。感化于妈祖立德行善的大爱精神,从2015年底开始,林辉又着手创作大型景泰蓝妈祖圣像。

      林辉坦言,因为景泰蓝工艺品基本是靠手工打造,每一道工序都要以严谨的工艺要求来完成,他耗费了极大的精力去创作。整尊圣像用1000多斤紫铜打造胎体、近20万片铜丝镶嵌出4龙10凤、40多朵牡丹、5朵莲花、18只蝴蝶、20片祥云、千万个云朵纹;选用纯天然矿物质珐琅釉料调配出七彩之色,通过8遍窑炼烧制后,再经多层次的磨琅及錾刻工序,最后花3000多克纯金用传统鎏金工艺制作完成。值得一提的是,高3.23米的整尊妈祖圣像没有一处拼接,是采用一整尊工艺烧制的,这在全世界景泰蓝制作工艺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所以他于4月19日(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诞辰日),宣布正式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和扛旗世界纪录,结果扛旗世界纪录率先通过复审。

      让林辉深感欣慰的是,在3月份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涵江区江口镇林氏景泰蓝制作技艺(莆田铜铸胎掐丝珐琅工艺)被列入其中,这项传自明代宫廷的技艺终于受到了多方的关注。

      如今,林辉又在思考一个新的课题:如何让老手艺面对新市场?他在考虑引入年轻人的创意,尝试将景泰蓝工艺用在家具、手表、皮带等日用品上,兼具美观和实用,实现“日用品”化,这样才会让莆田景泰蓝走得更远。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