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史>宋、明两代莆名士在桂林题诗题刻记

    宋、明两代莆名士在桂林题诗题刻记

      笔者在三清殿书摊购得一本1980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桂林文物》一书。此书记载有宋、明两代莆名士刘克庄、林光朝、方信孺、叶梦得、周进隆等人在桂林的题诗题刻多处(已成为桂林的文物景观,亦是旅游景观的一大组成部分)。购书回家后又用了2天时间查阅相关资料,辑此文以纪之。

      一、刘克庄(1187-1269),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县清平里后村人(今荔城区镇海街道英龙社区)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诗论家。少与弟同师事邑人理学大师林光朝。嘉定二年(1209),年23岁,以父荫补将仕郎。嘉定十年调真州录事及江淮制置使李珏幕僚,在李幕为同僚所忌,以奉祀南岳庙归里闲居。嘉定十四年夏,桂师胡槻出于对克庄的赏识而辟其为经略安抚使司,是年冬,当胡槻再次邀请他入幕时,克庄遂欣然启程。嘉定十五年(1222),年36岁,克庄经由南昌、醴陵、衡阳、永州等地,抵至桂林。任槻幕僚。嘉定十六年底回莆。据现有资料看,其在桂林一年时间共创作诗歌85首,其中包括赠题诗13首,纪游诗41首,咏古感怀诗21首,挽悼诗7首,咏物诗3首。举例:题《风洞》诗:“风干天地间,惟桂尤其雄。不知何处起,但觉来无穷。”题《韶音洞》诗:“粵俗人知帝,遣祠古至今;青山花寂寂,朱户柏森森。雨打荒碑缺,苔封石洞深;曾闻张侍讲,来此听韶音。”题古南门《榕溪阁》诗:“榕声竹影一溪风,迁客曾来系短篷。我与竹君俱晚出,两榕犹及识涪翁。”克庄在桂林期间所创作的85首诗歌水平渐佳,始走向成熟。名儒真德秀以“学贯古今,文追骚雅”推许克庄。

      二、林光朝(1114-1178),字谦之,号艾轩。兴化军莆田五侯山麓珠墩村(今秀屿区东峤镇珠江村)人。南宋著名理学家、闽学大儒。隆兴元年(1163),年五十,始以进士及第。乾道七年,迁著作郎,兼礼部郎中。八年,进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史职如故;乾道九年,忤知枢密院事张说,外补,以直显谟阁出为广西提点刑狱。次年,移提点广东刑狱。光朝在桂期间,深入了解当地民情和人民疾苦,勤于吏治,对广西经济落后原因有深入分析,曾上奏《广南两路盐事利害状》,探讨广西、广东均衡发展的长久之法。指出广南西路应建义仓,以备不虞之测。乾道九年(1173)秋九月初吉,光朝和范成大[江苏吴县人。蔡襄的外曾孙,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乾道九年(1173)三月至淳熙二年(1175)正月期间到桂林,任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兼静江知府]一同结伴游览位于象山北麓的水月洞,对刻于水月洞北壁上《朝阳亭诗并序》的作者张孝祥[安徽和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状元,乾道元年(1165)任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在桂年余。]因迷醉象山美色夜卧于水月洞,并在朝阳升起时一时兴起将此洞更名为朝阳洞,况且还将此洞命名与他和张维的友情相关联,此举引起两人的不满,认为张孝祥以自己的私欲更名一著名景观实在有点过分,还是恢复旧有名称好。便在水月洞南壁刻上由范成大题写的《复水月洞铭》。铭序云:“水云洞剜漓山之麓,梁空踞江,春水时至,湍流贯之。石门正圆,如满月涌。先景穿映,望之皎然,名宾其实旧矣。近岁,或以一时燕私,更其号‘朝阳’,邦人弗从。且隐山东洞既曰朝阳矣,不应相重。乾道九年秋九月初吉,吴人范成大、莆田人林光朝考古揆宜,俾复其旧。成大又为之铭,百世之后,尚无改也。铭曰:有嵌孱颜,中淙涨湍。水清石寒,圆魄在上。终古弗爽,如月斯望。漓山之英,漓江之灵。嫭其嘉名。范子作颂,勒于龙从。水月之洞。”(注:考古揆宜:根据以前记载认为适宜。揆,推测,揣度。俾复其旧:使其恢复旧有名称。终古弗爽:从古至今不变。)

      三、方崧卿、方信孺父子

      方崧卿(1135-1194),字季申,莆田县城内后塘人。宋代文学家、藏书家。隆兴元年(1163)中进士。绍熙元年(1190)知吉州(今属江西)。次年,擢广东路提点刑狱。三年(1193),徏广西转运判官。改定盐法,奏罢“岁解鄂靖钱十一万缗”。又“采访盐课利害,编为书十二条”上奏朝廷,事未施行。迁京西转运判官。绍熙五年(1194)三月卒,年六十。居官三十年,所得禄俸入,半为抄书之费。家藏书四万卷,都亲自校勘。一生著述甚丰。

      方信孺(1177-1222),字孚若,自号诗境,又号好庵、紫帽山人。宋代文学家、外交家、书法家。兴化军莆城南门外文赋里下皋(今城厢区华亭镇霞皋村)人。生在异质,幼能诵书,九岁落笔成文,周必大,杨万里赞善之。以父荫补番禺尉,治盗有异绩。不久,调任浙江萧山县丞。开禧三年(1207)四月,30岁出使金国议和,一年内三度使金,大智大勇,舌折敌酋,以不屈知名。好友刘克庄以诗赞云:“奉使年三十,名满四夷奇”。却因为得罪了宰相韩侂胄,被连贬三级,贬为临江军居住。此后一直未重用。嘉定二年(1209)任肇庆府(今属广东)通判。不久,改知韶州(今广东韶关),转承议郎,移知道州(今湖南道县),嘉定六年(1213)春,36岁出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嘉定七年除广西转运判官,在桂林任职五年。嘉定十一年(1218),改淮东转运判官兼提刑,知真州(今江苏仪真)。嘉定十五年(1222)腊月二十六日,即公元1223年元月29日卒,年46岁。《宋史》卷三九五有传。著有《南海百咏》、《南冠萃稿》、《南辕拾稿》、《曲江啸吟》、《九疑漫编》、《桂林甲乙丙》三集、《击缶编》、《好庵游戏集》等刊行于世。

      信孺在桂任职五年间,留下了29件石刻作品,体裁有题名、题记、题诗、题榜,书体楷行隶篆兼备。由于留存数量最多,信孺堪称桂林石刻第一人。例如:其在刘仙岩题名石刻,中隐山题名石刻,清秀山题诗石刻,龙隐洞题诗石刻,虞山题《古相思曲》石刻,云崖轩题诗石刻,华岩题诗石刻,龙蟠山乳洞题诗石刻,严关关门西边山崖上有嘉定九年(1216)信孺的“严关”题榜等,还有刻其号“诗境”二字的石刻仅桂林就有三处。其中最有名的题刻当为留在栖霞山洞的题名石刻,“方信孺游”篆书四字刻成印章样式,游人望去,此方印与洞融为一体,成为山洞的有机组成部分,堪称巧妙。

      嘉定八年(1215),信孺摹刻米芾自画像于洑波山还珠洞石崖上,还特意撰文《宝晋米公画像记》。阐述自己镌刻米芾的目的是:“使来者尚可以相像其凌云御风之高致。”米芾是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又是宋代一位著名的画家和诗人。熙宁七年(1074),米芾来桂林任临桂县尉。在还珠洞留有题名纪游,今米芾画像、题名是桂林石刻中珍贵的文物。

      在桂林西山有一处著名景观碧桂山林,是方信孺命名的,并亲手书写“碧桂山林”题刻。且为其景观题诗石刻一首《凿池种白莲作》脍炙人口,堪称经典。诗云:“池开新白遍天涯,未许东风擅一家。苍桂丛中苍桂树,碧莲峰里碧莲花。波光分破湖千顷,路影斜飞水一洼。待著栏杆横浅绿,浮萍开处见鱼虾。”碧桂山林建成于嘉定七年(1214)年夏秋之间,嘉定八年(1215)正月初一日,信孺特意写了一篇《碧桂山林铭》。

      四、柯梦得,字东海,莆田县人。宋嘉定七年(1214)特奏名进士。与方信孺友善。志书曰:“一生苦吟,古诗学孟东野。”著有《抱甕集》、《选唐绝句》等。

      信孺在嘉定七年(1214)任广西转运判官后,怀念其父崧卿在二十年前也在桂林担任过广西转运判官一职,特为父亲修缮祠堂,褒扬先父在桂功绩。并请邑友人柯梦得隶书《方公祠堂迎送神曲》,题刻于七星岩壁上。被认为是宋代隶书妙品。方崧卿祠堂位于桂林市永宁寺慈氏阁下,今文昌桥万寿巷舍利塔一带。

      五、位于月牙山东南麓的龙隐岩有一件珍贵文物,即是吾莆人宰相蔡京手书的《元祐党籍碑》。碑距地丈余,额有蔡京手书 “元祐党籍”四字。党碑的立与毁反映了宋代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历史。北宋崇宁三年(1104),宰相蔡京将元祐、元符以来的政敌司马光、文彦博、苏轼、黄庭坚、秦观等三百零九名定为元祐党人,开列名单,由徽宗颁诏全国刻石告示天下。第二年,徽宋又下令毁碑,全国无存。现存的这件《元祐党籍碑》,是九十四年后,南宋庆元四年(1198),由党人中的梁焘曾孙梁伟重刻的。它是研究宋代历史的一件重要文物,也是全国现存唯一完整的元祐党籍碑。

      六、周进隆(1453-1520)字绍立,号双竹。莆田黄石清浦村人。明代经学家、书法家。明代成化二十年(1484)中进士,正德五年(1510)四月擢广西右按察使,正德八年(1513)正月任广西右布政使,正德九年(1514)四月转广西左布政使(从二品,相当于现在的广西省省长之职),正德十一年(1516)六月致仕。工诗善书。著有《诗经(主意)》、《孟子主意》、《中庸(口义)》、《大学口义》。

      进隆在桂任职六年余。写有《成顺桥铭并记》,资料非常宝贵。在桂林的月牙、虞山、洑波、象山、叠彩、普陀、南溪、会仙等处均有其的题名或诗刻。正德十年(1515),进隆有两首诗刻在南溪白龙洞。进隆在龙隐洞题有“飞腾不知几千载,至今点点龙鳞存”诗句。象山水月为桂林新二十四景之一。进隆早有诗赞道:“一轮山月临清江,天谴嫦娥下地游。波光水面四时静,鱼龙不敢吞浮沤。”□吴国柱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