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文化综合>国际禁毒日前夕探访莆田市强制隔离戒毒所

    国际禁毒日前夕探访莆田市强制隔离戒毒所

      【核心提示】:

      6月26日是第29个“国际禁毒日”,主题是“远离毒品、健康生活、拥抱美好人生。”

      据新华社6月23日消息,我国去年共新发现吸毒人员46.3万名。

      在世界各地,毒品的泛滥直接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并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的威胁。多少人因为这个仅次于军火而高于石油的世界第二大宗买卖,因为这种摄人魂魄销人骨血的东西,而失去学习机会、工作能力,背弃家人朋友,甚至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颓废、堕落、卖淫、盗窃、抢劫……这都与吸毒者相关。吸毒者是阳光背后的一群人,是社会边缘的一群人。他们是违法者,也是受害者,在毒焰中饱受煎熬……戒毒所,是他们给自己生命一次重生的机会。

      警察、吸毒者、高墙、铁丝网……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戒毒场所是个神秘的地方。在“6·26国际禁毒日”来临前,记者走进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揭开戒毒所神秘面纱,零距离接触戒毒者的真实生活,并与戒毒者面对面,倾听他们的心声。

    点击查看原图

    戒毒所房号内,戒毒者晒衣服。

    点击查看原图

      面对记者镜头,他们敞开笑容。

    点击查看原图

      透过铁门,镜头记录下他们在洗衣服。

      “明星吸毒”近年来已然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现象。“不要让生命再悔悟伤悲/不要让生命再逝去遗憾/孤独黑夜的前方还有曙光/把生命的天空照亮/不要让生命再凋谢飘落/不要让生命再破碎荒芜/冰冷寒冬的世界还有阳光/把生命的希望点亮……”在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前夕,作为吸毒受害者的家长、国际着名影星成龙领衔近百位明星演绎禁毒歌曲《生命》在各大网站上播放,向毒品说不。毒品既然是一种祸害,那为什么不管是普通人还是明星,会纷纷染上毒瘾呢?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失去了自我,糟践自己的生命呢?

      国际禁毒日前夕,经警方的许可,记者走进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与戒毒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记录下他们一段段发人深省的经历。

      ■ 走进戒毒所

      在钟潭风景区附近,有一座特殊的房子,这里戒备森严,铁网绕高墙,周围写着禁制标语……这就是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在该所门口,不少前来探望戒毒者的亲属家人,正着急地等待亲情会见时间。

      走进戒毒所铁门,映入眼帘的“珍爱生命,拒绝毒品”8个大字,显得格外醒目。在该所所长林国标及民警引领下,记者走进戒毒者们的居所——戒毒室。每个房间都有铁门,铁门中间有个开口。看到记者,一些戒毒者好奇地在张望着,有的还在镜头前笑着打出“V”的姿势。记者随机问道:“戒毒成功了吗?”他们抢着回答:“成功啦,成功啦!”也有戒毒者问记者:“你们是《今日说法》的记者吗?你们是不是来采访的?……”为何被关在这里戒毒,他们还这样高兴?民警解释说,他们一年到头看不到几个陌生人,因此显得兴奋吧。

      民警打开一间戒毒室,记者看到,室内不大,居住8个戒毒者,一切吃喝拉撒都在这里面,房间卫生整洁。每个戒毒者的毛巾、衣服等生活用品摆放整齐,床铺整理得有条不紊,绿色的被子折叠得有棱有角,跟部队一样实行军事化管理。记者注意到,在水池边的墙壁上,写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白天我想你,晚上我想你,天天都在想”……这些话语是戒毒者的心声,让人深感触动。

      记者看到,戒毒室内配有电视机,除了休息等特殊时刻,电视是可以看的,管理较为人性化。在一些戒毒室里,有戒毒者还种养一些绿色植物,让室内显得有生机,有希望。

      ■ 对话戒毒者

      为了进一步了解戒毒者的吸毒、戒毒心路历程,记者经批准面对面采访了数名戒毒者。这些戒毒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不管怎么样,他们的经历就是一种警示、一面镜子,提醒大家远离毒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父母把我送进戒毒所”

      采访对象:辛某 女 28岁 初中文化 城厢区华亭镇人

      2014年3月份,辛某多次吸毒后,自己的父母忍痛将其送进该所戒毒。在此之前,她已经因为吸毒被拘留过一次了。

      她初中毕业后,在莆田一家酒吧做啤酒推销员,就这样结识了几个吸毒者。她对毒品茫然无知,听说吸毒能减肥,竟好奇地开始尝试。她共吸毒4次,前2次在朋友家,后2次在自己家。被父母发现后,父母将她送进戒毒所。

      她说,她吸的是冰毒,吸完之后即使没有休息,也感觉很兴奋,精神很好。

      在谈到父母的时候,她哽咽了:“现在觉得自己的记忆力越来越差,虽然瘦下来了,但身体越来越虚弱。每次爸妈来看我的时候,看到他们已经两鬓斑白,我就觉得很对不起他们。在戒毒所里,我对爸妈说了很多之前从来没有说过的话。现在,才感受到父母真的很爱我。”

      28岁的辛某未婚,对于未来,她说感觉很迷茫。

      “压力大多次染毒家财散尽”

      采访对象:林某 男 45岁 初中文化 荔城区新度镇人

      林某家里有2个孩子,2014年12月份进戒毒所,这是他第三次来戒毒。1996年第一次吸毒,进过戒毒所;2003年在朋友的怂恿下吸海洛因,又被强制隔离戒毒,戒毒成功后十来年没有碰毒品;2014年又开始吸冰毒,被抓进戒毒所强制戒毒。

      林某自己经营一家鞋厂,是个资产数百万元的老板,事业有成的青年人。他说,因朋友说吸冰毒可以提神,还可以减肥,而自己管理鞋厂经常睡眠不足,身材又偏胖,便吸毒。

      他说,吸毒让他花了200多万元钱,家财散尽。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克制不了,也许是办鞋厂压力大吧。目前自己的鞋厂由大儿子接管,但鞋厂发展前景让他很担忧。“之前体检时,检查出有心脏病和高血压,戒毒出去后,就再也不碰毒品了。”“以后真的不再吸毒了吗?”记者追问道。他看着记者良久,沉默不语。

      “吸毒一次花1000多元”

      采访对象:李某 男 30岁 初中文化 四川省宜宾市人

      李某来自四川省宜宾市,2010年来莆田做生意,次年吸毒进过戒毒所,今年5月又在宾馆里与朋友吸毒被抓进戒毒所。他在莆田和妻子一起经营一家麻将馆,在做生意时认识了一些吸毒者,自己也染上了毒瘾。

      他说,他经常熬夜,而吸毒能够提神。吸毒跟抽烟、吃饭一样,可吸毒过一次,心里就总有个瘾在,控制不了。在他们这个圈子,有钱就可以买到毒品。

      “吸一次花费多少钱?”“大概1000多元吧,当然不是一个人吸,和朋友一起吸。”“你们这毒品哪里买的?”“不知道,反正朋友经常会把毒品带到店里来。”眼前的这个戒毒者,表情十分冷漠。

      “赚来的钱全部用于买毒品”

      采访对象:张某 男 未满18周岁 初一肄业 仙游县鲤城镇人

      张某在记者采访时,始终笑嘻嘻地说着自己吸毒往事。他未满18周岁,来戒毒所已经半年多了。他在戒毒时,外面的女朋友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已经4个月大。

      他初中读了一年级,就不读书了,在外面给朋友送货,赚来的钱,全部用于买毒品。他说,那时候女朋友怀孕了,他总觉得周围的环境很吵,想一个人静静,就跟着朋友一起吸毒。前几次在朋友家里吸,之后就自己躲在家中厕所里偷偷吸。吸完毒品后,整个人会呆呆的。

      2014年11月,他在家中吸毒,父母亲、女朋友举报,他被抓进戒毒所。他说,他没有怪女朋友举报他,女朋友是爱他才举报的。家里人来看望他的时候,也把孩子抱过来给他看,他觉得对不起孩子。庆幸的是,他的儿子是在他还没有吸毒时就已经怀上的,孩子是健康的。

      ■ 缘何戒毒难

      这天,该所开展“远离白色粉末,拥抱多彩生活”主题教育活动,并向所有戒毒者表达端午节的温情问候。

      林国标介绍,该所实施人性化和谐管理,充分保证戒毒人员的合法权益。每周安排亲情会见时间,每天让各戒毒室的戒毒者在规定范围内自由活动1-2小时;每逢佳节,适当地改善戒毒人员的伙食,让他们达到身体所需的物质营养,有更强的体力战胜病毒。对戒毒者采取集体和个人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每个月大集中一次,每个星期各戒毒室集合看教育录像,让他们了解当前的形势以及经济、社会状况等。

      记者了解到,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成立于2004年,主要任务就是强制收治吸毒人员。近几年来,收治戒毒人员呈上升趋势。2013年,收治吸毒人员150人左右;去年共收治吸毒人员184人,其中女吸毒人员31人,男吸毒人员153人;2015年1月以来,已收治戒毒人员近200人。吸毒人员来戒毒所戒毒,每人每月费用不低于220元,由地方政府统一拨款,不收戒毒者的钱。按照规定,一次戒毒一般为两年时间。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玛咖、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我国目前流行最广、危害最严重的毒品是海洛因。据资料记载,吸食海洛因,每日四次,每次一克,连续3天就能使人产生毒瘾。

      为何吸毒人员会逐年上升?为什么有的人会进入戒毒怪圈,戒了再吸,吸了又戒?林国标说,戒毒后的复吸,已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脱毒容易,脱瘾难。戒毒工作绝不是在戒毒所就能完成的,吸毒人员走出戒毒所,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真正做到彻底戒断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戒毒者能不能将毒戒掉,很重要的一条是看本人和家人有没有树起坚定的信心。家人要用亲情去感化戒毒者,给戒毒者以家的温暖。

      他说,戒毒者走出戒毒所后,要有重新塑造自我的坚强毅力。戒毒者生理上脱毒后,心瘾仍可长期存在、难以消除。有许多戒毒者当时的决心是很大的,动机也是纯的,但经过若干时日之后,他们渐渐地忘却毒瘾发作时的悔恨,忘记了隔着铁门向亲人真诚的承诺,而记忆中吸毒所产生的那种愉悦、飘飘然的体验会逐渐显露出来,最终会使他产生“再来最后一口”的想法,从而导致复吸。因此,戒毒者要用坚强的毅力去抵制随时袭来的毒魔,使这种心瘾逐渐淡化并消失。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林孟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戒毒者走出戒毒所,渴求和同龄人沟通,渴求被社会接纳。然而,不少人对戒毒者怀有歧视,使这部分特殊人群又与“粉友”重新混到一起,产生戒毒怪圈。戒毒后复吸,从心理学上说,就是心理依赖。戒毒者重归社会后,要防止复吸,就要先从“净化”内环境入手,将以前与吸毒有关的用具及与吸毒有关的痕迹全部清除,将以前与吸毒有关的供毒人员和“粉友”联络的电话号码、通讯地址全部销毁,以免诱发心瘾。同时,更要“净化”外环境。坚决彻底地断绝与“粉友”的一切联系和来往,决不能藕断丝连或保持某种程度的接触,有条件的不妨离开本地,去投亲靠友或外出旅游,在新的环境里,使身心得到“净化”。

      “戒毒必须要净化社会环境,家庭和社会要共同努力。这种努力不是浮在表面的宣传和说教,而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是和平年代又一场关系民族兴衰存亡的战争。”一位戒毒所里的老民警说道。 湄洲日报记者 吴伟锋 见习记者 曾琳琳  通 讯 员 林 婷 詹望月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