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朱金明与他的莆田学

    朱金明与他的莆田学

      我是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认识朱金明的。我们俩人都是刚刚由莆田市人才交流中心引进回莆田工作的。他在律师事务所当律师,我在宣传系统工作。听说他能写文章,对莆田历史和人物很感兴趣,1986 年冬的一天,我到律师事务所约稿请他撰写关于妈祖的论文,准备参加妈祖信仰首届全国学术研讨会。他一口应承。之后,他又经常向我主编的 《湄洲论坛》 投稿,参加 《湄洲论坛》 一年一度召开的编者、作者、读者座谈会,还多次参加我主持的学术活动。有时也一起谈论莆田古今其乐融融。我们的学术交往三十年从未间断,共同推动莆田学研究向前发展。回忆三十年交往,他在我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朱金明系农学子弟,和农民结下不解之缘,学生出身参加工作后,保持农民本色,他秉性聪颖,为人做事既有温文尔雅的一面,又有慷慨豪爽的一面;既有独立、孤傲的性格,又有执着、勤奋的秉性。读书、爱书、买书,成为他的嗜好,他藏书上万册,又不怕板凳冷。他关心、从事学术研究,精研法学,关注莆田历史文化研究,硕果累累。他兴趣广泛,不断有法学方面和莆田学方面的文章问世。他从事学术研究特点是重视鉴别史料来源的真伪,可以说他是位严谨的考据学者,他立身行事,好问个为什么,观点又鲜明,因此写出的文章有深刻独到的见解。从中可以看出他深厚的学养和学术特色。

      在学术方面,朱金明的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法学。他是位出色的律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能理论联系实际,刻苦钻研法学理论并撰写论文,先后在各种报刊上发表法学论文 30 多篇,曾先后两次荣获福建省法学会法学论文二等奖 (一等奖缺)。在中国法学界,他第一次对“清官政治”进行反思,对“清官政治”产生的根源、背景及合理性和局限性,从理论上予以阐述。得到了国内法学界的好评。他撰写的 《法治国家的基本要素》,在国内较早地对我国的人大制度进行反思,并提出了人大代表的知识化、专业化和专职化的设想,成为有创新、有独立见解的法学学者、专家。

      在三十多年律师生涯中,朱金明办了不计其数的案件,待人热情、依法办事、仗义执言、据理力争。他办公民个人案件如此,政府案件他也不计较个人得失。在文物保护方面朱金明以他丰富的法律知识和文化功底为莆田的文物保护鼓与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清殿”被侵占,他接受莆田市文化局的委托,对“三清殿”的归属进行了法律论证。提出元妙观三清殿应物归原主,妥善保护。使三清殿这朵江南古建之花、莆田历史文化珍贵遗产重新放出异彩。东岩山三一教祖祠的追回并重修、扩建,文物得以保护,也凝聚了朱金明仰仗法律,而付出的心血。梅峰寺清代建筑物——拜亭能够保存也与朱金明努力分不开。

      朱金明以自己的法学理论造诣和从事律师以及培养年轻律师的成功实践赢得人们赞誉,成就了他作为莆田律师界名人的声誉。

      二是研究莆田学方面,朱金明也多有建树。莆田文化是先贤赋予我们的一份丰厚礼物,也是古城莆田一张得天独厚的历史名片。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莆田学者开始关注、并着手开展莆田历史文化研究。市社科联召开多次重要历史事件和着名历史人物学术研讨会,出版一批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和研究专着,并提升为莆田学。朱金明在莆田历史文化领域贡献主要是积极参与学术研讨会活动,从事研究并撰写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论文。朱金明以强烈的爱乡情感,关注莆田历史文化,如饥似渴地攻读地方史志,“一心只读文献书”,并且挤时间作田野调查,搜集资料,还了解研究动向,厚积薄发,因此,写出的论文言之有物,颇有见地。

      在妈祖信仰研究领域,朱金明是继肖一平、林祖韩、林镗等前辈学者之后率先研究妈祖信仰,且成果丰硕的学者之一。早在 1987 年,他就写了 《谈妈祖信仰的初期传播》 一文,参加首届全国学术研讨会,以无可辩驳的事实确立了莆田是妈祖文化发源地及传播中心。从此,一发不可收的他写了三十多篇论文和文学作品,他撰写了 《圣墩祖庙考》 一事,对宋徽宗赐匾,该庙准确地址进行深入考证论证,确立了圣墩祖庙在妈祖信仰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学界的充分肯定。他的 《儒与妈祖文化》 长文,在我国第一次从哲学的高度探讨了儒家与妈祖文化的关系。在妈祖文化史上,揭示了妈祖文化与儒家思想内在、必然、直接的关系,提出妈祖文化史是儒在妈祖文化上的表现史,从而奠定了妈祖作为文化的意义,这是个有意义的创见,极大地丰富了妈祖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天后祖祠考》 长文,也引起学界关注。

      在历史文化研究领域,朱金明先后撰文参加蔡襄、林兆恩、郑樵和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学术研讨会,他很热心参与,也提出一系列精辟、新颖的观点。尤其是 1993 年,根据我的建议,他撰写两篇论文,献给历史文化名城研讨会。其一, 《莆田是福建唐代文化中心》,该文论证了唐代莆田在福建的文化中心地位,从纵的一个方面论证莆田应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也为莆田文化辉煌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二,《莆田的石文化》,资料丰富,分析精微,观点新颖,确立了莆田作为石文化之乡的地位。两篇论文都收进我主编的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莆田历史文化研究》一书中。值得指出的是,为了保护莆田历史文化遗产,为莆田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朱金明挺身而出,多方奔走,寻求有关方面保护历史文物、革命文物和历史地段。他身为市文管会成员,在会上呼吁,甚至上书市政府建议保护,从而引起市政府重视。继三清殿、三一教祖祠、梅峰寺之后,林尧俞故居、张琴故居、陈可大的飞钱故居均获得保护,古街县巷、大路、后街等也被保存下来。朱金明和一批文化人配合、支持市政府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作出的贡献功不可没,其义行可以告慰祖先和激励后人。

      1996 年,我正式提出“莆田学”概念,提议并组织编写《莆田历史文化丛书》得到时任莆田市长的吴建华的肯定和支持。朱金明又积极参与这一文化工程,领受了任务。丛书正式出版六本。此外,朱金明又投入谱牒研究,对莆田朱氏、林氏、黄氏、陈氏源流进行考察、调查、查阅,先后写出《朱氏入莆考》、《林氏入闽考》、《为林蔇官福唐刺史辩》、《黄璞祖居地考》、《黄道周里籍和世系》、《陈氏入莆考》、《唐诗人陈子昂祖籍考》等共二十多万字,开了研究莆田姓氏文化先河,极大地丰富了莆田历史文化内容。

      朱金明研究莆田历史文化丰硕的成果,以及其中的艰辛,如保护文物与旧城改造矛盾的斗争,充分体现了他以传统知识分子待人以诚、追求真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作为做人圭臬。

      朱金明在繁忙的业务工作之余,既搞学术研究又从事创作,发表上百篇散文及上千首诗词歌赋。他热爱大自然,对莆田感情很深,先后发表上百万字研究莆田的文章,探微发覆,颇有创新精神。对友人也很重感情。写物、写人、情感丰富,他发表的《贤良港赋》、《咏麒山妈祖阁》很感人,他对妈祖的景仰,对妈祖故乡的热爱充分流露出来。他写的怀念我国着名国画家周秀廷的文章,情真意切。他对文友情可谓深矣。近几年,他患病以后,仍始终笔耕不辍。还在主编《莆风清籁》诗刊,并仍担任社团组织职务,坚持学术研究,仍为宣传莆田奔波。

      光阴似箭。我与朱金明交往近三十年,上世纪 80 年代我曾提出以文会友建议。三十年来,为了借重力量研究莆田,宣传莆田,我结识了一大批市内外、省内外,甚至国外的文友,并至今仍有往来。朱金明是其中之一,他比我年少 10多岁,为了研究莆田历史文化,或者说研究莆田学,在学术上交往密切,一起切磋问题,甚至争论,但却成了忘年交。金文亨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